冬至七天樂:細說宋朝人如何花樣過冬至
冷風乍起,氣溫陡降,街巷處處,黃葉飄零,不覺又到歲暮年初時節,一年一度的冬至悄然又至。每年冬至,北方照例是吃餃子,我們這南方的小城,風俗卻截然不同。
記得小時候,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都早起,用菜籽油炸各種各樣的食物,最常見的便是炸糍粑、炸幹子、炸南瓜餅、炸山芋圓子,最後照例是用芝麻油炸雞蛋,大人小孩都要吃一個,據說是在這一天吃了芝麻油炸雞蛋,來年一年都不會咳嗽。
八九十年代日子過得苦,一年到頭就眼巴巴瞅著這一天早些到來,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吃各式油炸美味食物。
如今人人皆忙碌不堪,小孩忙著讀書,大人忙著掙錢,這冬至節令,又大都是在工作日的時候,所以早已被太多人忘得一幹二凈了,只有上了歲數的留守和退休老人,還在堅持過著這個對於今人而言,早已是可有可無的冬至節。
可是,冬至在古代,可全然不是這般被冷遇,尤其在兩宋時期,那簡直是比過年還要來得鄭重和隆重。
俗語說,冬至大如年,可不是隨口一說的。北宋時明確規定,元旦、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南宋時略有調整,元旦、寒食、冬至,各休假五天(據《文昌雜錄》、《慶元條法事類》)。
關於宋時的冬至,記載最詳細的大概要數《東京夢華錄》了。書裏第十卷開篇就寫冬至,然後是短短數行字,就給冬至定了最高的格局: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穿新衣、備佳肴、祭祖先、走親戚、飲美酒,窮人家即使借錢,也要過好這個冬至,這哪裏是過節,分明是過大年的節奏啊。尤其可見,冬至在宋朝的重視程度之高。
民間是如此,皇家更是隆重得不得了。接下來,孟元老開始長篇大論,用千字的篇幅,一節又一節的文字,細細描摹皇家如何過冬至。
當然,這裏面,最多描寫的還是皇家祭祀的宏大場面,尤其是在恰逢大禮之年,皇上去南郊祭祀,那簡直是開封城的全民狂歡節。
這其中,作者最先落筆,也是最有看頭的就是,皇家的車象隊伍。經過馴象師專業訓練過的大象車隊,從宣德門至南薰門來往一遭,那真是吸睛無數。
這眾大象,在宣德樓前,還能面朝北方,學人前腳立起作揖唱喏,博得眾人陣陣喝彩歡呼。這現場才藝表演,自然也將冬至的節日氣氛推至高潮。
因為全國放假,所以開封城的禦街上,觀看車象隊伍的百姓,簡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其熱鬧火爆程度,比之八月節錢塘江觀潮,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在皇家層面,在民間,因為全國休假,街上所有的店鋪,也都關門歇業三天,大家都忙著吃喝玩樂喝酒賭博去也,一如今天我們正月過年,店家關門快遞停運,只不過,他們是過節。
《武林舊事》記載說:
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
既然是過節,當然少不了節日的特色食物。
不過,宋朝冬至的節日食物,既不是餃子,也不是各式油炸食品,而是餛飩。當時還流傳一句諺語:冬餛飩年馎饦,意思是冬至吃餛飩,過年吃片兒湯。
今天看來,過這麼隆重的冬至,就吃個餛飩,未免太寒傖了。不過,這只是節令代表食物,當然不止這一樣。還有,就是吃個餛飩,人家也要吃出個花樣來。
據《武林舊事》載,他們做的餛飩,有幾十種顏色幾百種口味,富豪之家,還特意把餛飩放在各種貴重的金銀器皿裏,高調炫富。遠遠望去,一片橙黃橘綠,金黃燦爛,謂之“百味餛飩”。
除了餛飩,還有其他食物,餛飩再好吃,口味再多,也架不住整天吃啊。
《東京夢華錄》裏說,“是月賣糍餻、鵪兔方盛”,也就是說,除了餛飩,還有糍粑,不知道可是油炸的;還有鵪鶉兔子等各種野味供下酒,因為節逢秋冬,正是狩獵的好時節。
鵪鶉肉鮮香撲鼻,兔子肉細嫩可口,在炊煙繚繞中,人們推杯換盞、侃天說地、不醉不歸,其樂陶陶。
這是在孟元老的北宋朝,南宋時節,在偏安一隅的杭州城,除了照例的穿新衣吃餛飩聚會喝大酒,人們又增加了逛城隍廟,去嶽飛祠進香的民俗活動:
嶽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武林舊事》)
在喧嚷人群中,在裊裊香煙裏,在深深跪拜時,人們總結著即將逝去的這一年的得失成敗、甜酸苦辛,這一路走來,人生萬般滋味,驀然間一齊湧上心頭。
然後日子終究還是要過下去的,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一剎那的感傷之後,人們又開始憧憬著來年的改天換地、宏圖大展、再創輝煌,更衷心期盼著能有如嶽飛般忠勇護國之士再降人世,護佑南宋朝廷國祚永延,庇護大宋子民世世安康,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