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姓姬,炎帝姓姜?甲骨文改寫認知
根據《國語》記載,黃帝生在姬水附近,炎帝生在姜水附近,所以兩個人都是“因水為姓”,即以姬與姜為姓。千百年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即便不信也沒有足夠可靠的文獻去否定,但隨著甲骨文的出土,黃帝姓姬、炎帝姓姜的歷史卻要被改寫。
大約4700年前,炎帝王朝衰落,黃帝部與蚩尤部先後分離出來,形成了上古版的三國鼎立。經過多年廝殺,黃帝先後擊敗炎帝、蚩尤,完成了上古版的統一戰爭。從此之後,黃帝家族壟斷了中國統治權,其余上古四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王族都成了黃帝血緣後代。但史書記載也有自相矛盾之處,大禹是黃帝玄孫、顓頊的後代,商契是帝嚳之子,帝嚳是黃帝曾孫,按理夏商王族都該姓姬!但夏朝王族姓姒,商朝王族姓子,都不與黃帝一樣姓姬,中國人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夏商王族為何背祖棄宗改姓?先秦時期,“氏”可以根據封地變化而變化,但一個人的“姓”通常是不會變的,因此夏商王族不太可能是黃帝血親後代。
當然,史書記載只能說明黃帝世系讓人懷疑,不太可信,卻不能說黃帝姬姓是虛構的。甲骨文出土之後,人們在蔔辭中找到了姬字,由於中國文字的特殊性,往往蘊含歷史文化內容,會反映出時代特征,因此姬字的出現有助於進一步解讀黃帝姓氏。
姬字最早見於甲骨文,由“女”與“”構成,女字表意,“”字表音,其中“”是“䇫”的本字,而“䇫”(jī)是一種篦子,一種特殊的梳子,齒要比普通梳子更密,通常是用竹子制成。因此,姬字本義是一個婦人在梳頭,實際表示女性或美女,起初無疑與姓氏無關。
另外,史書說黃帝因姬水成姓,但從姬字字形上完全看不出與河流有什麼聯系,與古代造字習慣不太相符,如濟、河、江、海、渭等部首都有三點水,姬水之姬的部首應該有水才對。因此,黃帝“因水為姓”的記載可能不那麼可信。
或許正因如此,司馬遷在講述黃帝歷史上時,才沒有記為黃帝姓姬,而是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當然,如果黃帝姓姬是真實歷史,那麼大概情況應該是:母系氏族社會時,一個可能盛產篦子的部落名氣很大,於是被周圍部落稱之為“姬”,其部落旁邊的河流被稱之為“姬水”,黃帝出生於姬水旁邊,所以就以姬為姓。
最近幾十年來,黃帝研究取得了不小進展,目前較為公認的觀點是黃帝是周人祖先,但他出現時間應該沒有史書說得那麼早,而是周人構建古史時,有意將黃帝時間提前了,與其他民族祖上有名的人物,最終被編成一個譜系,黃帝成了這些名人的祖先。也就是說,黃帝的歷史地位是周人構建出來的,關於他的傳說很多也是後人添加的,因此黃帝本身可能沒有姓氏,但後代周人有了姬姓之後,於是逆向賦予了祖先姬姓。
黃帝的另外一個稱呼是公孫軒轅,《史記·五帝本紀》中認為黃帝姓公孫,但“公孫”這個姓氏始於春秋戰國,本義是公族之孫,也就是周朝宗室或諸侯宗室後代,後來慢慢的演變為姓氏。先秦時期,稱呼都很嚴謹,“公子”、“公孫”等的稱呼是身份的象征,像武俠小說中的到處稱“公子”會引來殺頭之罪的。因此,黃帝絕不可能是公孫氏,這是春秋戰國文人臆想的產物,認為黃帝是諸侯後代,自然可以稱之為公孫。通過公孫姓氏起源可見,包括姓姬在內的黃帝很多歷史傳說,可能都是後人包裝出來的。
如果說黃帝姓不姓姬,還很難判斷的話,那麼炎帝姓姜則基本上不可能。
唐代司馬貞《三皇本紀》記載,神農氏建立上古炎帝王朝,之後傳承了十余代、530年到“榆罔”時衰落,黃帝乘勢而起,取代了炎帝。按照這種說法,神農氏的姜姓比姬姓出現得更早,距今要有5200余年。當然,司馬貞的說法與很多史料相矛盾,絕大多數史料說炎帝與黃帝大約同時得姓,因此按照史料說法炎帝姜姓距今時間大約至少在4700年以上。然而,甲骨文並不支持炎帝姜姓之說。
甲骨文中的姜字,是頭戴羊角的女人,用作性別區分,未見用於姓氏,甲骨文專家趙誠說“像女子頭上有羊角之形,指從羌族俘虜來的女俘”。而甲骨文中的羌字,是頭戴羊角的男人,不過甲骨文中羌字有多種寫法,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商羌關系。
上圖1—3中有繩索之類的東西,圖4已經沒有了。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起先商羌之間處於戰爭狀態,商人打敗羌族之後俘獲了很多俘虜,就將他們捆綁了起來,1—3羌字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後來可能羌人臣服了,於是就放開繩索,變成了正常的“頭戴羊角的男人”。
也就是說,甲骨文中的羌與姜,只有性別上的區別,“羌”是男羌,“姜”是女羌,其中姜字起初還沒有成為姓氏。後來,當需要有一個符號來表達羌族的族群名稱時,就用“羌”來表示,用來表達羌族姓氏時,就用“姜”來表示。通過姜與羌的演變不難看到,姜姓出現得比較晚,大約在商朝中晚期,與炎帝姜姓來源的歷史根本對不上。
另外,商羌關系以及姜姓起源也說明,姜子牙應該大有來頭,極有可能代表了當時羌人的利益,所以才與周人一起反商,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憂國憂民”才憤而反紂。史書上炎帝姓姜的歷史真相,大概是炎帝是羌人祖先,姜子牙的祖先,羌人得姜姓之後逆向賦予了炎帝姜姓。
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大抵就是如此,春秋戰國文人書寫炎黃歷史時,以當時的認知、他們的眼光看待炎黃,所以才有黃帝姓姬、炎帝姓姜之說,實際上炎黃當時未必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