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卦的啟示
陜西法門寺
清 程琳 《商山四皓》
韓愈像
周易系列之臨卦
《周易》的臨卦,呈“二陽方長”之態勢,象征正氣上升,君子得勢。《周易》認為,君子得勢則天下治。觀臨卦之象,無論是臨人、臨事還是臨天下,都要以“剛正和順”為原則,行“鹹臨”、“知臨”、“敦臨”之事,使社會不斷往好的方向發展。
文/圖 鐘葵
臨卦的“陽剛”之氣與日俱增
陽進則陰退,陰長則陽消,這是自然規律。《周易》的作者認為,陽主生,陰主殺。以人事言之,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得勢則天下治,小人得勢則天下亂。故《周易》的作者對呈陽進陰退態勢之卦給予肯定並充滿期待。
哪些卦有陽進陰退之象?在《周易》64卦中,復卦為“一陽初生”,臨卦為“二陽方長”,泰卦為“三陽開泰”。這三卦,分別代表陽進陰退的前三個階段,亦即“君子道”的成長期。在此期間,第一階段只是萌芽狀態,雖然“利有攸往”(有利於君子入世行動),但還遠沒達到天下治的程度。第三階段雖然已呈“天地交泰”之象,卻有泰極而否之憂。唯有第二階段陽剛之氣與日俱增,“君子道”發展的勢頭有如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因此,《周易》的作者對這三卦給予的評價也有所不同,對復卦的評價是“亨”,泰卦是“吉亨”,而臨卦得了滿分,“元、亨、利、貞”全都有了。
通過走正道
不斷壯大而亨通無阻
對臨卦的“元、亨、利、貞”,“彖傳”解釋說:“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剛”指卦中陽爻,“浸”即“漸”。“說而順”是指臨卦由“八經卦”的兌卦和坤卦組成,兌為“說”(即“悅”),坤為“順”。“剛中而應”是指卦中“九二”剛爻在中位,與居至尊之位的“六五”陰陽相應。“大亨以正”的意思是,通過走正道不斷壯大而且亨通無阻。“彖傳”認為,以上幾點,都符合“天之道”。
宋代易學家程頤說:“剛正而和順,天之道也。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剛正和順而已。以此臨人、臨事、臨天下,莫不大亨而得正也。”明確指出臨卦之道就是“剛正而和順”,不管臨事、臨人還是臨天下,都要堅持這一原則。具體而言,臨卦中兩個代表君子的陽爻處於卦的下方,必須主動出擊而且動機純正,才能取得“陽唱陰和”之效。而上方的四個陰爻,不管地位高低,均應順應潮流,配合君子的行動,共同打造和諧繁榮的局面。
這一卦的陰陽互動,源於上下“二體”的親密無間和卦爻的陰陽呼應。上卦坤為地,下卦兌為澤,為澤上有地之象。程頤說:“澤上之地,岸也,與水相際,臨近乎水,故為‘臨’。天下之物,密近相臨者,莫若地與水。”除此之外,臨卦的兩個陽爻均有陰爻與之呼應。這種特殊的卦爻結構,是“君子道”得勢的前提和基礎。
如何實現天下大治?
先感動別人取得支持
既然有了這樣的基礎,如何才能實現天下大治?《周易》認為,君子要有所作為,要懂得“鹹臨”之道。所謂“鹹”,就是“感”。以陽臨陰,取得別人的支持,不僅要誌向純正,還要感動別人。
不過,如果動機不純或方式不當,只會適得其反。如韓愈諫迎佛骨一事,動機不可謂不純正,但措詞過於激烈(稱歷代皇帝奉佛就位促壽短),導致唐憲宗龍顏大怒,欲置其於死地。
五代後晉時的景延廣,不肯向契丹稱臣,本是符合民心之事,但在敵強我弱且契丹“有恩”於後晉的情況下,聲稱“有橫磨大劍十萬口”,要與契丹拼死一戰,絕非明智之舉。所以王夫之說:“韓退之之辟佛也,不測其藏而駁之也粗,故不足以勝淄流之淫辭。景延廣之拒契丹也,未酬其惠而怒之也輕,故適足以激胡馬之狂逞。使知感之乃以治之,而無損於‘貞吉’,邪之不勝正也,自可徐收其效矣。”
王夫之還認為,君子要行“鹹臨”之事,首先要以天下為己任,其次要順勢而為,團結一致,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他說:“自非乘浸長之剛,膺治人之責,初、二(指臨卦的第一、二爻)同心而無間者,固未易由此道也。”
思民之所思 教民之所需
有君子的倡導,有眾人的配合,社會風氣才會好轉,才會走向繁榮富強。臨卦的四個陰爻,就代表配合君子行動的一方。從卦象來看,除第三爻陰居陽位不中不正,行“甘臨”(以甜言蜜語待人)之事外,其余三個陰爻均有不俗的表現。
《周易》認為,身處“近臣”之位的第四爻,行“至臨”之事則“無咎”,所謂“至臨”,就是要深入基層,守正用賢,與“初九”密切配合。“至臨”所起的作用甚大,漢初張良引薦“四皓”輔佐太子,就是行“至臨”之事。而身為至尊的“六五”,要懂得“知臨”之道,才能君臨天下而無憂。“知”即“智”,為君之道,任天下之智而不自任其智,是謂“知臨”。古代的明君,均取法於“知臨”之道臨天下,合眾人之力,盡賢人之智,使天下大治。處在“上六”位置的長者,宜行“敦臨”之事,尊而從卑,高而從下,以其敦厚順從君子之道,最終“吉”而“無咎”。
縱觀臨卦六爻的“爻辭”,除“無咎”外便是“吉”。可見《周易》的作者對這一卦“情有獨鐘”,希望後世有作為的君子觀此卦象,“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即思民之所思,教民之所需,盡量包容和保護人民。
臨卦處在
“君子道長”之時
雖則如此,臨卦也非盡善盡美。《周易》一書始終保持著憂患意識,對任何卦象都有告誡之辭。臨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二陽方長”的十二月,雖然陽氣繼續增長就變成代表正月的泰卦,但過了幾個月,就變成含義完全相反的其他卦了。所以“卦辭”提醒:“至於八月有兇”,即言八個月後陰陽就會發生轉換。如果從“一陽初生”的十一月起計,八個月後就是六月,代表卦是遁,此卦二陰在下四陽在上,與臨卦是“相錯”,即同位置的爻全部陰陽相反。如果從臨卦代表的十二月起計,八個月後是八月,其代表卦是觀卦,此卦與臨卦是“相綜”,即兩卦互相顛倒。而無論是遁卦還是觀卦,都呈陽消陰長的態勢,因此“卦辭”才說“有兇”。
當然,陰陽消長只是自然規律而已,並無吉兇之分,也不可逆轉。《周易》論卦,意在以天道推人事。雖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走向反面,但對人類社會而言,總是希望繁榮穩定的時間更長更持久,《周易》的宗旨也在於此。臨卦處在“君子道長”之時,《周易》的作者提出“至於八月有兇”的告誡,其目的是提醒人們明白“極則有兇”之理,懂得知變、適變、應變之道,做好各種預防措施,不自滿,不趨極,這樣就不會“有兇”了。
《吉祥藝術》版平時逢周日見報。
來信可寄:廣州市人民中路同樂路10號廣州日報副刊部 鐘誌榮
郵編: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