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個名副其實的“節慶大戶”
俗話說:“不到十五都是年”。
元宵節剛過去,但廣西的熱鬧還在繼續。我們“月月有節慶,處處皆特色。”
每天都在過節
說到廣西的節日,想必許多外地人腦海裏第一時間蹦出來的是「壯族三月三」,畢竟每年農歷三月三“世界這麼大,只有廣西在放假”總能火上熱搜。
作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節日民俗極富民族特色。
螞拐節、跳坡節、盤王節……節日寄托著民族情感,也將八桂繪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
而廣西帶給人的驚喜遠不止於此。
01
遇見多彩廣西
很難想象廣西到底有多少個節日?蘆笙鬥馬節、新禾節、安陲芒蒿節、苗族坡會、侗族大歌節、侗族鬥牛節、侗族多耶節、侗族祭薩節……
▲侗族大歌節
除了可以從被譽為“百節之鄉”的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中窺見一角,全區可圈可點的節日還有上百個。
▲ 三江程陽八寨
▲龍勝龍脊梯田
因為數量多,所以廣西的節慶活動也格外豐富。趕歌圩、唱山歌、打油茶、拋繡球、吹蘆笙、鬥雞鬥馬、舞獅舞龍……活動數不勝數。
多彩的民俗活動、艷麗的民族服飾、悅耳的民間音樂、原生態的民族舞蹈……讓人仿若走進了歡樂的海洋。
千百年來,廣西人的生活離不開節慶的陪伴。人們喜歡過節、熱衷過節,因為它承載著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壯族八音坐唱 圖/林斌 攝影
▲融水蘆笙鬥馬節 圖/李肖昌 攝影
02
廣西時時有節慶
節慶是廣西人平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植於每個廣西人的心中。從正月裏的“炮聲”響起,廣西的節慶便一個接著一個到來。
壯族螞拐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很多,螞拐節就是其一。
因壯族把青蛙稱螞拐而得名,又稱“蛙婆節”“青蛙節”“葬蛙節”“敬蛙節”,主要流行於廣西西北部紅水河流域的東蘭、巴馬、天峨、鳳山等地。
從正月初一起,從“找螞拐”“祭螞拐”“唱螞拐”到“跳螞拐”“葬螞拐”,歷時一月之久,到農歷二月初二結束。
過螞拐節,不僅是壯族人對稻作豐稔的期盼,更是稻作民族農耕文化的集中表現。
隆林苗族跳坡節
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當坡場上懸掛起彩色的坡桿,傳來原生態的嘹亮歌聲,人們便知道“跳坡節”開始了。
每年正月初二到十四,無數身著民族服裝的苗族阿哥阿妹們相聚於此,吹著美妙的蘆笙,跳起歡快的舞蹈。
▲圖/覃日政 攝影
隆林苗族跳坡節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苗族同胞最為盛大的節日之一,也是苗族青年男女交友的節日。
▲爬坡桿 圖/林斌 攝影
苗族同胞們在坡場盡情地“喊坡”“趕坡”“鬧坡”“射坡”“跳月亮”,越跳越熱鬧,越跳越喜慶。當然,打磨秋、摔跤也是跳坡節必不可少的項目。
▲摔跤 、打磨秋 圖/李肖昌 攝影
賓陽炮龍節
在南寧賓陽,正月十一的“炮龍節”極為隆重,從炮龍老廟到炮龍文化廣場,巨龍在飛舞,鑼鼓在喧天,人群在歡呼,屬於廣西人的年味從未落幕。
▲賓陽花炮節 圖/陸蓮 攝影
賓陽炮龍節孕育於宋、元朝,發展、形成於明朝,成熟於清末、民國,1000多年的發展沈澱,也讓這個備受人們的喜愛的節日得以升華。
▲圖/陸蓮 攝影
壯族三月三
每年到了農歷三月三,廣西便成了歡樂的海洋,唱山歌、跳竹竿舞、做五色糯米飯,異常熱鬧。
▲2021年4月14日上午,2021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青秀山開幕。
▲對山歌 圖/貴港市宣傳部供圖
“壯族三月三”期間,南寧武鳴、崇左寧明、百色田東、河池宜州等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到處歡歌笑語。
▲千人竹竿舞
花炮節
廣西各地皆有舉辦花炮節的傳統,舉辦時間不一。但論及規模最盛、人數最多、影響最大者,當屬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
▲萬人矚目搶花炮 圖/盧伊琳 攝影
搶花炮被譽為“東方橄欖球運動”。每年三月三,三江各村寨的花炮隊以花炮為目標,蜂擁爭奪,若是誰搶到花炮,花炮得主還會被他所在村寨的人群高高拋起,共同慶祝這一勝利。
▲圖/袁存昭 攝影
花炮節也是恭城瑤族的傳統節日,傳承了700多年。
花炮節的重頭戲“羊角舞”“搶花炮”均入選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恭城“花炮節” 圖/黃昌輝 攝影
瑤族祝著節
瑤族同胞的節日離不開銅鼓,祝著節也不例外。他們的銅鼓以太陽紋為標誌。
▲祝著節銅鼓 圖/曾慶春 攝影
祝著節也稱“瑤年”,是布努瑤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期間,布努瑤同胞備上美酒佳肴及五色米飯,祭祀創世始母密洛陀,祈求來年豐收。
馬山、隆安、都安、大化等地的瑤民打銅鼓、跳銅鼓舞,將一面銅鼓舞出多樣的姿態,慶祝節日。
▲祝著節上唱“陀番歌” 圖/曾慶春 攝影
▲大化瑤族祝著節笑酒歌 圖/藍標兵 攝影
農歷十月十六,在巴馬都有一場盤王節盛會。這一天,巴馬所有瑤族同胞都會盛裝出行,用歌聲、舞蹈等各種形式以祭祀瑤族始祖盤王。
紅瑤曬衣節
“曬衣”也能成為一個節日,大概只有紅瑤這個被譽為“桃花林中的民族”了吧。
每年農歷六月六日,在龍脊梯田景區,除了能看到被譽為地球最美弧線之一的龍脊梯田,還能在瑤寨裏感受紅瑤風情。
曬排上、走廊上、寨子裏,目之所及皆是紅瑤服飾,目之所不及亦皆是紅瑤服飾。
▲圖/梁勤達 攝影
▲紅瑤婦女曬紅衣 圖/桂林龍勝
彜族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紅瑤曬衣節的熱度還未散去,在被譽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的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彜族火把節的烈焰又已經燃起。
▲彜族火把節“巡遊” 圖/林斌 攝影
火把節是彜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誌性的象征符號之一,充分展現了彜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
白天人們開展抹黑臉、打磨秋等娛樂、競技活動。夜晚,人們手持火把,在寨子中、田野裏四處巡遊,最後集合到點燃的篝火旁,盡情舞蹈與歌唱,通宵達旦。
▲篝火聯歡 上圖/黃層波,下圖/林斌 攝影
資源河燈節
農歷七月十四日,是桂林市資源縣的河燈節。每年這個時候,整個資源縣城熱鬧非凡。
▲資源河燈節
亮通通的河燈將沈寂的江面照亮,資江燈谷景區人聲鼎沸,燈火更加輝煌。
▲ 圖源/資源縣融媒體中心
每逢河燈歌節,少男少女哼唱著“古來濤濤資江水,月半歌節放河燈;山歌陣陣表心跡,河燈盞盞祈太平”悠揚婉轉的山歌,資江九龍燈霎時齊明,盞盞河燈次第點亮並漂放,一時,銀河仙境墜入資江。
▲ 圖源/資源縣融媒體中心
嘗新節
嘗新節,又稱為“吃新節”“新禾節”或“新米節”,各地舉辦時間不固定。
瑤族在五至十月間過嘗新節,彜族在農歷六月初六過新米節,仡佬族在農歷七八月間過吃新節,京族在農歷十月初十過吃新節。
▲羅城吃新節壘新糧儀式 圖/林斌 攝影
人們在稻谷成熟之際,采摘新谷,歡聚一起品嘗新米。
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還有壘新糧、奏八音、跳舞等活動,獨具特色。
▲仫佬族群眾圍繞著新糧奏樂起舞 圖/林斌 攝影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其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俗在農歷裏選日期(一般從六月初六開始),通常選在正值夏季稻禾長勢旺盛的時候。
在這個節日裏,苗族群眾將封存了半年的蘆笙開啟吹奏,各種豐富多彩的特色民俗節慶活動精彩上演。
▲蘆笙踩堂。(資料圖)
▲鬥馬。(資料圖)
▲鬥馬 圖/李肖昌 攝影
北部灣開海節
開海的傳統習俗在北部灣源遠流長,是漁民千百年來祈求漁滿倉、人平安的一種儀式。
每年8月北部灣開海節有多熱鬧?大概也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知道吧。
隨著開海信號的響起,近千艘漁船將陸續拔錨起航,揚帆出發,浩浩蕩蕩,開啟新一輪的耕海征程!海面之上,千帆競發,極為震撼!
▲千艘漁船齊發 圖源:東博社
如果說生猛海鮮是開海節的標配,那疍家、京族的民俗風情歌舞則是頂配。人們賽龍舟、彈獨弦琴、跳竹竿舞,慶祝屬於他們的節日。
▲原生態民俗文藝表演-《開海漁歌》
羅城走坡節
走坡節,是羅城仫佬族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相親節”“後生節”,一般在新年和農歷八月十五前後舉行。
▲羅城仫佬族走坡節 圖/秀美羅城
這天,仫佬族的青年男女聚在美麗的山坡上,以歌會友,互贈信物,然後便可名正言順“脫單”。
侗族鬥牛節
若說廣西哪個節日最為勇猛?不如看看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鬥牛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六日,侗民們聚集在一起,觀看一年一度的鬥牛大賽。比賽場面精彩,牛王打鬥激烈。
▲鬥牛
京族哈節
哈節是防城港京族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是海洋民族靠海為生的真實見證。
▲哈節遊行 圖/曾慶春 攝影
哈節的舉行日期,萬尾島為農歷六月初十,巫頭島為農歷八月初一,山心島為農歷八月初十。
哈節舉辦的日子,京族人民聚在一起“迎神”“唱哈”,追尋共同的民族記憶。
▲圖/曾慶春 攝影
▲圖/北部灣開海節
壯族霜降節
在崇左市天等縣向都鎮、大新縣下雷鎮等地,霜降節從明代至今數百年興盛不衰,擁有400多年的歷史。
椒鄉霜降潤秋時,誠邀貴客話非遺。天等壯族霜降節,源於稻作文化,四百年亙古傳承,舉辦文藝、體育、美食、民俗等活動,歷經積澱,乃是椒鄉文化自信基因、民族團結血脈、文旅融合基石的獨特瑰寶。
▲壯族霜降節活動 圖/大新美天下
這天,人們對歌、唱壯劇、跳打榔舞、逛“霜降圩”、放花炮、舞龍舞獅,樂此不疲。
▲霜降節之“打榔舞” 圖/何春瓊 攝影
▲ 打糍粑
瑤族盤王節
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紀念始祖盤瓠的盛大節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並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盤王節作為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的大眾節慶活動,集瑤族傳統文化之大成,是一種增強民族向心力、維系民族團結的人文盛典。
▲ 桂平瑤族盤王節 圖/潘金強 攝影
▲ 金秀盤王節
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金秀、桂平、恭城等瑤民聚集地會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跳盤王舞、唱盤王歌、吃百家宴,活動豐富多彩。
▲ 圖/潘金強 攝影
▲ 恭城盤王節 圖/掌上恭城
侗族多耶節
侗族具有歌舞傳情的傳統,“多耶”就是其中一種。“多耶”意為“踏歌而舞”,是中國侗族的大型集體舞和傳統民歌形式之一。
無論是節日或是平時,只要有場合,人們就會跳起“多耶”,分享喜悅與歡愉。
多耶是侗語的諧音,“多”即唱或跳,“耶”即耶歌,為“唱耶跳耶”之意,漢譯為踩歌堂,是侗族獨有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無器樂伴奏、邊唱邊跳的集體性歌舞形式。
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柳州三江會舉辦隆重的多耶節,邀請四方來客齊聚一堂,舉辦千人多耶大賽、千人侗族、侗笛對歌、百家宴……熱鬧而暢快。
仫佬族依飯節
隱匿於九萬大山南麓的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每年立冬前後都會舉行盛大的依飯節。
▲仫佬族依飯節 圖/李肖昌 攝影
在這堪比過年的節日裏,仫佬族人民歡聚一堂,舞草龍草獅、搶粽子,沈浸在節日的快樂氛圍當中。
▲圖/李肖昌 攝影
壯年
壯年,即壯族新年。每年農歷十一月三十日,壯族村寨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會親宴飲,共同慶祝壯年。
▲圖/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在廣西,過壯年一定要去宜州,可以在莫老爺茶樓體驗山歌對唱,長桌宴上品嘗壯鄉風味,感受薪火相傳的壯家傳統。
▲圖/李肖昌 攝影
苗年
苗年,苗語稱“努倫”,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族使用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
融水各個苗族村寨過苗年的日期不一,以農歷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新年的人口最多。
▲圖/新華社發(韋鼎標 攝)
苗年裏,融水的苗寨甚是熱鬧。蘆笙踩堂、芒高拉鼓、竹竿舞、打油茶、吃長桌宴……整個苗鄉被熱烈的節日氛圍籠罩。
苗家人“有酒必有歌,無酒不成年。”對歌、喝酒也是苗年必不可少的活動。
▲融水苗年 圖/融水縣文體廣旅局
▲融水苗民能歌善舞,男子吹蘆笙,女子撐紅傘,蘆笙響亮,舞姿熱烈。攝影/周健
▲演奏蘆笙 圖/周明禮 攝影
廣西,如同一座鮮活多彩的節慶博物館,各地的民俗、文化藝術始終都保持著欣欣向榮的獨特魅力。
或許是對自然的執著,這裏一歌一舞,一草一木,都帶著最原始的美感。
那麼在你的記憶裏,廣西的哪個節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呢?
綜合整理 |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編輯設計 | 羅琳 黃伊瑩
校對 | 甘維良 淩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