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宮:重建中的老廣回憶,市井裏的浪漫一隅
若你仔細留意過,會發現老城區的時光是動的,也是靜的。
這裏從早到晚都彌漫著濃厚的煙火氣息,即使十字路口的車水馬龍充斥著生活的忙碌,卻也易於在街邊的小吃店或巷口尋得一份平凡日子裏的悠閑滿足。
食客滿滿的老字號
閑靜的老街深巷
不知從何時開始,城市中新舊交替的速度不斷加快,許多原本的城市記憶也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復以往。
那些熟悉的、老舊的面貌並非一直停留在原地, 而我們,也好像在不停地向它們說“再見”。
但值得慶幸的是,許多“再見”是在為更好的“重逢”作鋪墊。比如今天的主角——市二宮。
蝶變在即的“元老級地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憶,一代建築有一代建築的意義。老城區的老地標,回憶總是俯拾皆是。
位於海珠區同福東路,始建於1955年的市二宮,是廣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的簡稱,多年來都是廣州市珠江南岸規模較大的綜合性文化中心。
陪伴老廣們60余年的市二宮,曾有著留下眾多市民熱情與汗水的體育館、河南街坊“睇戲”首選的電影院,還擁有過曾風靡全廣州的多功能歌舞廳——藝苑歌舞廳。
說到歌舞廳,可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為流行的“夜蒲”方式。據了解,90年代時的廣州市共有45間歌廳,135間舞廳。而作為一個處級事業單位管轄的營業性舞廳,開業於80年代的藝苑在當時成為了廣州甚至全國的潮流引領。
老式的燈光設備、復古的音樂氛圍,讓藝苑飽含了年代感和懷舊感。2018年的一場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曾在藝苑歌舞廳取景,激發了不少老一輩廣州人的夜生活回憶。
電影截圖
只是時代的變遷總是太快,歌舞廳的時髦也只是存留於流行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段。不僅是藝苑,隨著高樓起,逐漸破敗老化、功能無法滿足需求的市二宮也只能在拆除改造引起的媒體報道中重獲關註。
如今再前去,拆除完畢的舊市二宮已是一片泥濘的工地,仿佛只有那塊印著“廣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幾個字的招牌能助人尋回以往的點滴。
地塊區域已被完全圍蔽起來,施工現場的挖掘機、吊機等共同演奏著蝶變前的改造交響曲。
早在2014年,市二宮就傳出了改造消息。2015年,市二宮地塊控詳規修改得到批復,確定拆除包括電影院、體育館、舞廳在內的低矮建築,原址修建60-80米高的綜合大樓。
2019年起,市二宮改造的前期工程陸續進行了一部分。直到去年5月,開藝苑歌舞廳開始拆除,至此,那段包含“舞廳夜蒲”的記憶隨著廢墟告一段落。
2020年10月,《廣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整體改造項目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公告顯示,市二宮將新建地上建築面積64557㎡、地下建築20000㎡,整體改造於去年12月正式開工,並計劃於2022年12月30日竣工。
根據規劃,新的市二宮將增添許多新功能,打造一個面向廣大職工市民開放的文化體育活動綜合體。不僅設有繼藝苑歌舞廳之後廣州唯一的國際標準交誼舞廳、多功能展廳、圖書館、11個電影廳、2個羽毛球館、1個乒乓球館,還將設立培訓課室,提供粵劇、戲曲、插花、聲樂等培訓內容。此外,還有業務辦公用房、配套服務用房等。
改造效果圖
不破不立,市二宮正作出最好的演繹,當它站在新舊更疊的節點,意味著時代的沈澱不會消逝,而新生後的年輕面龐將使那些美好的記憶繼續流淌。雖有不舍,卻更期待它的新生。
藏於深巷的廣州“婚紗街”
不止市二宮“本宮”,老城區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最易帶給人驚喜,或在街頭,或在轉角。
從地鐵市二宮站D出口出來,一直到海珠橋南的珠江邊,就是傳說中的江南大道北。之所以是“傳說”,是由於它的存在帶來的浪漫與甜蜜氛圍——沒錯,這是一條廣州人熟知的婚紗街。
街道上的婚紗店櫥窗明亮,各類婚紗裙褂、婚禮裝飾琳瑯滿目,只是看著就讓人心生愉悅。
但若從店旁的巷口拐入,會發現別有天地:陳舊的老社區,無論是居民樓還是石板路都帶著歲月的痕跡,可那一抹抹紅和金卻始終鮮活,那是代表喜悅的顏色。新人與老街,組成了奇妙畫面。
在繁華大都市,很難想象偶然經過的老街舊巷會有著這樣的場景,就連巷名都帶著祝願的意味,例如迎祥坊、福綠壽巷......
巷中多處可尋的一間間小小的、緊湊的婚紗店不高端、不奢華,卻好似盛滿了普通人的幸福。有店主介紹,這裏的價格要比外街的便宜不少,只需幾百元或一千多元就可以買到一條全新的婚紗。
只是“婚紗一條街”雖盛名在外,實際上的發展速度卻較為緩慢。
婚紗街地處海珠區濱江街和海幢街兩個街道交界,一邊是街巷小店,一邊是商場商鋪。 商戶雖多,但大多都在單打獨鬥,多年來一直未能形成“產業聯盟”。
如今,這種局面或將被打破。今年年初,廣州提出要發展“甜蜜經濟”,聚焦婚慶+旅遊,對於婚紗街無疑是一個發展良機。
而在前不久發布的海珠區“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到了濱江街的發展導向,其中就包括打造婚慶創意文化產業園——婚紗專業制作、婚慶服務、婚紗攝影等婚慶一站式綜合消費服務。
有了政府的規劃引導,加上海珠橋南、地鐵上蓋等區位優勢,婚紗街的產業規模有望進一步發展、擴大。
珠江南岸的“美顏”進行時
時常聽到有人說,故事才是老城區最讓人著迷之處,但故事往往只能成為歷史,被時光定格。事實上,更新和發展恰恰能讓故事得以延續。
在廣州去年發布的《關於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將在三年內推進6個歷史街區微改造項目,其中就包括海珠橋南片區品質提升。
就在今年春節前夕,海珠區就已經對海珠橋南-市二宮一帶的綠化島、人行道、交通導行和光亮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並對江南大道北長度約500米的車行道、人行道、交通護欄、三線景觀綠化進行品質化提升。
經過一番工程,如今的海珠橋腳是一個繁花錦簇的小廣場,而婚紗街兩旁沿路則是郁郁蔥蔥的綠化帶,每當夜幕降臨,樹木上的燈飾亮起,為整條江南大道北增添不少光彩。
不僅如此,今年的海珠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及海珠橋南廣場的升級改造計劃,表示將“深化海珠橋南廣場片區城市設計和概念規劃,啟動改造前期工作”。緊接著,海珠橋南廣場片區更新單元於5月進行了招標,6月公示中標結果。
顯然,隨著地標重建、產業升級、片區改造“三位一體”,這個坐落在珠江南岸的老街區將加速蛻變。
每當漫步老城,城更君都發自內心地認為,廣州長久以來都是一個新舊交織、別具風格的城市,它有很多“老”的地方,但卻常常將“老”化為特色,隨後再融入到新的進程中。而那些關於“明天”或“未來”的形容,聽起來總是值得期待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