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賞菊、插茱萸……重陽習俗知多少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又到九九重陽。“九九”諧音為“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人們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那麼,你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都有哪些習俗……請隨小編往下看↓↓↓
●重陽節的由來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重陽節與除(除夕)、清(清明)、盂(盂蘭盆節)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習俗知多少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賞菊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初九,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初九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紙鷂即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
(河北新聞網綜合,編輯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