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功(鄭森)、朱錦(鄭經)、朱秦(鄭克塽),這些名字來自於哪些古籍?
因為除了滿清文字獄和諧,與國姓爺有關的史料裏除明遺民所修的私史很少有見到“朱成功”這個稱呼,流傳不廣當然叫的少
一、本人自稱
他在最初起兵時自稱“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和荷蘭人締結和約時的署名是“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不過他自稱姓名的時候還是少,“本藩”這個自稱見的多,但也有實物可見“朱成功”這個名字的使用
以及他視被賜國姓為遠勝封王的恩榮(莫種程度上來說他對有著知遇之恩的紹宗所賜的都很喜歡,比如從起兵到死一直用的招討大將軍印)
二、他人對國姓爺的稱呼
1.部下
按他的戶都事楊英對他的稱呼,基本上就是“藩”、“本藩”、“藩主”一類,在他死後又稱“先王”或是“先藩”
2.寄寓金夏的遺老和友軍
常見的是“賜姓”或“國姓”,並不會直接稱他的名諱。如徐孚遠走錯道誤入安南時寫給安南國西定王鄭祚的信“事未克集,乃入閩事隆武皇帝,又以屯運,同賜姓藩大集勛爵,結盟建義與閩島,與賜姓藩為僚友,養精蓄銳四十萬,待時而動,十三年於茲矣。”
王忠孝全集中收錄有12封“與國姓書”,在自狀中有“望後登舟,溯流而上,距行在所僅二程,清騎已趁虛而入,賜姓公交鋒不利,率師南下,遇余於舟次”
嶺海焚余中“臣昔事思文皇帝矣,鄭芝龍欲以私憾殺臣,而臣獨知其子賜姓成功樸忠勇敢,氣誌過人。頃聞血戰三年,不視芝龍一字。"
除此之外盧若騰和沈光文的詩中的自註也可見“鄭國姓”、“鄭王”、“鄭延平”這個稱呼,比如盧若騰寫給萬禮結義兄弟的詩下自註稱萬禮在永歷三年歸鄭國姓,沈光文的東吟社序中有一句“鄭延平視同田島”,把他原來的姓和後來的國姓混在一起或是稱已被賜姓後的他原本的姓也不算是清廷特有的做法。
3.南明皇帝
賜他朱成功這個名字的紹宗,據思文大紀中的記錄,對他的稱呼就是“國姓成功”
而之後的昭宗對國姓爺的稱呼,見於他給徐孚遠的那些敕文
“漳國勛臣成功亦遣侯臣張名振等統帥舟師,揚帆北上,爾遙檄三吳忠義,俾乘時響應,共奮同仇”
“今朕既進封賜姓成功為延平王,命其出師恢復東粵,靈我臂指;且一面聯合直浙義旅,以窺金陵心腹,以成朕分道北伐,扼吭拊背之勢。”
4.清方稱呼
除了他起兵最初時還曾被稱為“逆賊鄭森”,之後清檔案裏多是海賊鄭成功、海寇鄭成功、偽國姓這類的稱呼了。
而他降了清的親爹,是這麼稱呼他的,叛逆長男鄭森(´▽`)(後來還恨不得親手揪國姓爺頭發給他剃頭)
廂黃旗下固山額真劉之源、同旗正欽尼哈番鄭芝龍謹揭為奏請奉旨搬家取家眷、理合據實陳明事:八月初五日,職閱邸報,奉內三院接出上傳諭兵部:精奇尼哈番鄭芝龍具奏,伊祖先墳墓俱在原籍,請留伊母,弟並長男看守。伊一妻、一妾、兩男,搬取來京。爾部即行福建督撫,除伊母、弟及長男聽留原籍外,其妻、妾、兩男即填給勘合,遣人同芝龍所差家人護送來京。特諭,欽此。欽遵,職讀之不勝感激。緣職同胞兄弟,見存三人。第四逆弟名鴻逵,在海未順。只第五弟名芝豹,向受臣母教訓,同在家料理家務事。又叛逆長男名森,亦在海上未順。次男名世忠,第四男名世蔭,見在京中。只第三男名世恩,年十六歲;及第五男名世襲,年十三歲;第六男名世默,年八歲:俱在家讀書。今奉聖諭,職除逆弟鴻逵、逆男鄭森滅亡外,合留第五弟芝豹、第三男世恩同母黃氏看守祖先墳墓,並料理家務。其職正妻顏氏、妾黃氏並五、六二子世襲、世默,即令入京。合再奏明。又職京中差回伯舅黃藩、家人倪忠等八人,一並開報,以憑填給馬匹,便於馳往,緊來報命。
5.外國人的稱呼
西方國家對他的稱呼都是國姓或是國姓爺,基本上是當時按部下對他的稱呼和他本人自稱音譯過來的(他自己在同荷蘭人簽約的時候也是讓翻譯人員翻譯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不過當時荷蘭人是直接音譯為 Coxin),現在就是從當時五花八門的譯法固定化為了這一個詞。
而雖然精萌的李氏朝鮮卻稱他為鄭成功,雖然他們也知道他被賜姓的事。
6.私史中的稱謂
如清代胡建人鄭亦鄒的《鄭成功傳》,投清後極力汙蔑南明士人的原復社成員宋徴輿的《東村記事》等私史中的稱呼都是鄭成功,但也有清庭士大夫修的私史稱朱成功的,如《小腆紀年》。
而明遺老的私史裏像《行在陽秋》和《賜姓始末》中對他的稱謂則都是朱成功。
最後,至於他的子孫,似乎並不以國姓自稱。鄭經西征時的檄文開頭自稱“招討大將軍、總統使世子、罪臣鄭”,吳三桂的反清檄文中也稱他“招討大將軍世子鄭”,而清廷對他的稱呼也就是“賊世子”、“海賊鄭錦”、“海賊鄭經”一類,並無對其父的“偽國姓”一類稱呼。除此之外,國姓爺的四子鄭睿、十子鄭發入臺後早亡,他們的合葬墓的墓碑也刻著“皇明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顯然與朱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