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都是怎麼來的?怎麼推演?
"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
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而最能將八卦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那麼五行八卦是怎麼來的呢?
臾區劃五行
鬼臾區(鬼,讀音作wěi,亦可讀作kuí,就是不可讀作guǐ)又作鬼容區,號大鴻。傳說鬼臾區占蔔、醫術於一身的先賢,他由八卦演伸出三合五行,主張天地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要素構成,五行相生相克,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於占蔔:通過五行劃分星宿,依星光的昏明,流星,隕星,來推測是否祥瑞,稱為占星。於醫術:劃分人體臟腑、經絡,以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系,來解釋病癥的成因,並針對性的選擇治療方式。
鬼臾區是五行醫學創始人,傳說中的上古醫家,擅於五行之說,為神農氏後相傳十世之世醫。鬼臾區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鬼臾區的後裔子孫,就以其先祖所出部落名稱為姓氏,稱鬼氏。鬼氏族人皆奉鬼臾區為得姓始祖。
伏羲創八卦
下古時代,出了一位前所未有的聖王,名叫伏羲。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聰瑞善思。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於身,遠取於物,
從前,人們對天上會長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地上會刮大風、起大霧,不知道是咋回事。很多人去問伏羲,他也說不出個原因。伏羲總想把這些事兒弄清楚,可想來想去,咋也想不出個頭緒來。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流經淮陽伏羲南門前的一條河)捕魚,逮住一個白龜。他想:世上白龜少見哪!當年天塌地陷,白龜老祖救了俺兄妹,後來就再也見不到了。莫非這個白龜是白龜老祖的子孫?嗯,我得把它養起來。他挖個坑,灌進水,把白龜放在裏邊,逮些小魚蝦放坑裏,叫白龜吃。也怪,白龜養在那兒,坑裏的水格外清。伏羲每次去餵它,它都鳧到伏羲跟前,趴在坑邊不動彈。
伏羲沒事兒就坐在坑沿兒,看著白龜想世上的難題兒。看著看著,他見白龜蓋上有花紋,就折一根草稈兒,在地上比著白龜蓋上的花紋畫。畫著想著,想著畫著,畫了九九八十一天,畫出了名堂。他用一通道兒當陽,一斷道兒當陰,一陽二陰,一陰二陽,來回搭配,畫來畫去,畫成了八卦圖。
後人把伏羲養白龜那個坑叫白龜池,畫八卦那地方叫畫卦臺。
五行學說采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將世上萬事萬物樸素地分為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生克制化的關系,來說明和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變化。像陰陽一樣,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規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沒有相生,就沒有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沒有相克,就沒有事物發生發展中的協調和平衡。相生保證了事物發展的原動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證了事物發展的控制力和協調性。事物之間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關系,推動和維持事物的不斷生長、變化和發展。
八卦在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樣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
八卦就像八只無限無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進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變成六十四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基於當今社會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醫裏指圍繞掌心周圍八個部位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