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老祖宗識人術
“識人相人”在中國的哲學中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學問,並且由此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體系,被當作“玄學”流傳於世間。
但是由於這種學問的神秘色彩太濃郁,也又流傳說道破天機則會不得善終,以此只在一部分人的哲學思維中有所體現。
而由於當代社會以科學為準,崇尚科學思維,這種從古代所流傳出來的“識人相人”幾乎就已經失傳了。
可即便如此,它作為一種古代哲學的智慧在很多俗語中仍然是有所體現的,例如我們現在的心理學所提出的“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便是古人“識人相人”的一種現代化體現。
指的是看一個人的好壞,通過他的嘴巴和眼睛就可以得知,而看這個人是貧賤還是富有,從他的手和腳中就可以了解。那麼針對這兩個方面的觀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所謂“善惡看嘴眼”,實際上就是“相由心生”這種看法可以解釋為情緒,或者我們的面貌。
以情緒為準,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心理思維方式會影響到我們的表情,而表情是傳遞信息的窗口,所以一個人內心的善惡,是可以從他的面部表情中來得知的。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將“相由心生”理解為“外貌”,因為我們的外貌不僅僅是由我們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外部的環境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們的外貌,並且會影響我們的大腦結構的發育。
所以從一個人的外貌方面,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從而推演出他的善惡。
佛學曾經針對“相由心生”提出了一個觀點是“境隨心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外貌會受到他的內心境界的影響,從而影響他的氣質和行為。
這種言論在今天的科學家證明之後,被認定為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因為在古代的“面相學”中,我們可以得知,通常天庭飽滿的人被我們認定為天圓地方是吉祥如意之人,而印堂發黑意味著即將會有不好的事情。
從中國的“儒學”中所流傳出的仁義禮智信其實就是君子的定義,作惡多端是不會善終的。
這些都可以歸結於古代“面相學”,而古代的“面相學”其實就是當今的“心理學”的一個開端。
而“貧富看手腳”其實就是當今人類行為的一種寫照,我國的社會不斷發展,已經擺脫了過往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時代,那麼在摒棄資源不公的實際現狀的同時,一個人想要自給自足,確保自己能夠發展不被餓死,就需要我們去勞動,去發展。
並且在知識時代來臨之後,我們以學識為尊的同時就會出現與之對立的勞動工種。
那些無法通過知識來賺取金錢的人,只能通過勞動來補貼家用,所以這些人的手上經常會有大大小小的繭子或傷口,粗糙的皮膚也就印證了他勞動者的身份。
而我們反觀舊時的富豪,通常只用在大宅院裏指揮即可,其養尊處優便可養得白嫩的肌膚。
即便到今天我們的古語仍然是有可取之處的,雖然人在變,但是社會的整體輪廓是沒有改變的。“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仍然是有其背後的深層含義的。
而心理學家通過對受眾人群進行追蹤調查發現,一個人的面相其實和他的情緒是共同的,並且能夠產生連鎖反應,因為當我們的心理想法經過器官傳遞給大腦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根據意識做出判斷,從而進行一種反射,影響到我們的面部表情,心理狀態。
所以心理學家們認為“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在當今的社會仍然是有一定的可參考之處的。
但是當今的社會是正視尊重每一個去付出勞動的人的,並且時代也是工人的時代,俗語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警醒我們,而並非讓我們用此觀點去定義,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仍然是我們對待古語的認知態度。
“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雖然能夠從一定的方面和角度去對人性和行為進行分析,但是並不是覺得的,也不能當作評判一個人善惡和貧賤的標準。
所以心理學家所提出的這樣的觀點,只是在傳授老一輩的知識,並非讓我們固步自封在僵化的言語理論中,這也就是我們不能用靠譜還是不靠譜這樣極端的答案去定義“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