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紫微信仰:萬星宗主北極聖,三界亞君雷霆主!

2024-10-06民俗文化66

在道教万神谱当中,有一位仅次于三清和玉皇上帝的至高神灵,他就是居于紫微垣中的北极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又称北帝、北极大帝、紫微帝君,或上元一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因其所在之天体区域被古代星官划归为紫微垣而得名。

道教的紫微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紫微信仰,最初源自中国先秦时代即已高度尊祟之北辰或北极星。这个居于天球北极中心点,为众星所环绕,但自身又似乎恒久不动的北辰,早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即被类比为具有帝王般的地位,并在古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国家大事当中,扮演天体中之不动圆心的枢纽角色。

及至战国楚地,北极又与太一信仰合流,一跃而为楚人所崇拜的至上神灵。到了汉武帝,北极帝星终于登上国家祭坛的顶端,成为统御一切星辰及万灵的最高神祇——太一神。武帝之后,太一神的地位,虽然又渐渐被商周以降的昊天上帝或天皇大帝所取代,但周人所崇奉的昊天上帝,亦因此掺杂着北极帝星的特质及内涵,一直要到隋唐以后,两者才真正分途。

六朝时期,源起于汉末天师道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得到更进一步的阐扬,本来即被视为天象万星宗主的紫微大帝,自然成为众天官之首领,常年驻居在玄都元阳紫微宫中,统领着考校天上众真及黎民百姓生命录籍的重大责任。于是,赐福天官亦成为紫微大帝。

另一方面,同样在六朝时期道教上清派内部,开始兴起酆都北阴大帝信仰,这一位主掌人类死后世界的阴司大神,同时亦兼具降伏妖邪鬼魅的神能。如是的北帝信仰,在南北朝中后期,逐渐与北极紫微大帝信仰合流,最后在唐朝形成一个同时兼掌雷霆、伏魔及阴曹地府的综合性大神。由是,紫微大帝的神格内涵,更多元及复杂,且至此亦大致底定,未再有太大的变化。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勐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甯静、恬澹、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澹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顺乎自然之道”。

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

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

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

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

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

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

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

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

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

《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

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作为神仙之道。

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

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

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宋代以后,紫微大帝的神格又发生一些变化,一是确立了紫微与斗姆元君的母子关系,二是肯定了他主宰雷霆都司的地位,三是认同了他兼治酆都冥府的神权。甯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说北极大帝,“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是为北极紫微大帝,治中天紫微宫。”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三七则谓其为元始天尊的化身,“居紫玉宝阙华盖之下紫微垣中,号北极大帝,龙衣玄服,垂绦大弁,左右十二元士,雷公霹雳居其傍,三十六将卫其后,五帅四德导其前,赤明开图之初为上清神公,开皇之后为北阴大帝,平定功成位居中天紫极之庭,十方世界望之不动,谓之辰枢者是也。”《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北极紫微大帝,统临三界,掌握五雷。”

随着斗姆信仰的形成与兴盛还出现了紫微乃是紫光夫人及斗姆元君之子的说法,主要见于《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及《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二经。但两经的内容,却略有差异,前者言紫微乃紫光夫人所生之长子,尚未见斗姆之说,后者则融合紫光夫人及斗姆元君二神为一神,并言紫微乃此神所生。

一说紫微乃是紫光夫人之子。《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昔龙汉,有一国王,其名周御,圣德无边,时人禀受八万四千大劫。王有玉妃,明哲慈慧,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干坤,以裨造化。后三千劫,于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花温玉池边,脱服澡盥,忽有所感,莲花九包,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是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之星,或善或恶,化导群情,于玉池中,经于七日七夜,结为光明,飞居中极,去地九千万里,化为九大宝宫,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为众星之主领也。昔大愿注此刚强世界七千万劫,方还玉清,紫光夫人亦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应现上天南岳,是名庆华紫光赤帝之尊。若有信心男女,能于上春日一心斋戒,肃尔神明,设九光醮,迎请紫光圣母并七元君,虔恭奉献,纵有多劫十恶重罪,冤家苦报,如九日轮照于冰山,应时消释,上至国王大臣,下及民庶,能奉之者,感获景贶,福寿增延,无量天真俱来拥卫,见世圆满,子孙昌盛,命终之后,超生大梵真天。”乃是假托元始上帝之名所说,经中言及,周御国王之妃紫光夫人,早发至愿,盼生圣子,以裨益干坤造化,三千劫后,果于池中沐浴之际,忽有所感,而化生出天皇、紫微二帝及北斗七星共九子。

另一说紫微乃是斗母元君之子,其传说更为神奇。《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中天梵炁斗母元君……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天皇、紫微尊帝二星,居斗口娑罗上宫,真光大如车轮,得见之者,身得长生,位证真仙,永不轮转。二星分作余晖,为左辅、右弼,为擎羊、陀罗,神化无方,总领玄黄正炁。七元星君斡运阴阳造化,功沾三界,德润群生,其功德力不可思议。”这就是道教称为九皇大帝者,后世道教科仪中的九皇会即是祀拜九皇大帝。

道教北帝派为中唐道士邓紫阳开创。从邓紫阳肇开北帝一派,历经德成、延康、道牙、道苗、启霞数代,再加众多弟子谭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何元通、王栖霞、黄洞元、瞿童、陈修一、陈守一、邓栖一等人的推衍,并得于历代唐皇如玄宗、德宗、宪宗、武宗、宣宗、懿宗等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江西、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区传播,还修建了一批北帝、四圣专祠。

北帝派因其崇拜北帝,传授“北帝箓”,以擅长治制“酆都”六天鬼神、辟邪禳祸之事而称着。但唐宋时期的北帝己非南朝道士们信仰的酆都北帝,而具备了一个复杂多元的神格,原本只是酆都主宰及伏魔大神的北帝,己与紫微信仰相结合,终而成为北极紫微大帝的一个化身或部属。这个历史的过程完结于唐代,且一直延续至宋元时期。

这样一来鬼神聚集的酆都,其主宰者成为北帝——北极紫微大帝,酆都大帝则为紫微大帝的化身,他在北极中枢为万星之主,他在酆都冥府即为酆都大帝,两者之间的身份是非常明确的。

这在《道法会元》卷二六五中讲得十分清楚:“昔北极紫微玉虚帝君,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起于龙汉元年,有北阴酆都六洞鬼兵,神灵魔王,游行人世,杀害生灵,莫能制御。玉帝召北帝,统率神将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号令符,纠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驱荡妖氛,救护黎庶,功成行满,升入北极中天自然总极紫微大帝之位。故七真曰:祖师北极大帝为万法之主也。北帝制伏群魔,行九泉号令符,纠察鬼神印,及制黑律,命御史魏伯贤掌之,领酆都官将,北帝即紫微大帝之分化也。故上清天条玉真天坛玉格、女青鬼律、天蓬律、九天大法等文,刑律严重,莫如酆都黑律也。按经云:北帝勤修,经历精勤,香灯礼拜,念诵供养三清上帝,精诚不退,魔障消灭,功勤德满,升入帝位。出入有华盖相随,星光照耀,七宝璀璨,上彻诸天,下照万国。每月二十七日,下降尘寰,察人世罪福,孝逆善恶。如行酆都大法,当于人世身佩黑律,手握宪章,即九泉号令符。心存北帝,目想诸神。酆都将吏。飞步七星,剑横台斗,又何患鬼魔不制,将帅不行乎。按《老子犹龙经》云: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笔者收藏的一幅清代道教绘画,正是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实。画面中紫微大帝坐在云彩凤车之上,周围为雷部护法、风雨雷电诸神;其下方则为酆都大帝,玄服黑面,威严端庄。

《道法会元》卷二六八亦曰:“夫酆都之法,并属紫微大帝、酆都大帝、天蓬大元帅之所掌。凡有行持,必须关奏。傥有失仪,报应极速,刑宪严重,与诸司不同。凡发奏法官,存神念道,致齐护畏,然后可免罪愆。昔宗师汪酆都治康王时,命刘府教授书奏。时在湘潭,其教授临书时,有一女子经过,情动于中。后奏毕,帝判康王科罪,不合奏词,有脂粉炁。帝判绝禄,乃大魔所杀。后人发奏,切宜点对字画,语言必须合格,庶可免冒渎不恭之罪也……且如紫微帝阙,是万象星辰之主也,人间禳奏,尽属其司,文字章奏,极为繁伙,兼主管酆都刑狱,则刑狱文字尤为浩繁。”看来紫微大帝的责任更加重大,权势神威普盖三界。

紫微大帝的着名部属:北极四圣

紫微大帝部属之中,最为着名的是天蓬、天猷、翊圣、真武四大元帅,合称北极四圣。北宋道书《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北方自有天蓬、天猷、翊圣、真武,统领天兵,驱遣将吏,如有急难,可以注念,自降神威,随念而至,灵光赫赫,杀气巍巍,魔鬼潜形,精邪伏匿,一切灾殃,尽皆消灭。”“四圣元帅,永镇玉帝殿下,统摄三界妖邪,每岁常乃降于人间,察人善功,赐人昌吉,保持帝祚,覆荫群迷,断绝恶根,增延禄寿。”《道法会元》卷一六九曰:“夫四圣元帅者,妙德贯于三界,威灵建乎八弦,为斗罡之大帅,实北帝之雄神,部辖四天丁,考召诸魔鬼。”

天蓬元帅位居四圣之首,乃为“北帝上将,制服一切鬼神”。《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三曰:“天蓬金头大圣,四面,八手,身长五十丈,着金甲,手执剑、戟、帝钟、神印,兵三十万骑,雷师电师,仙童玉女,羽仗赫然,各持金剑,从空降临。”这是在降魔驱邪活动中法师存想的天蓬元帅。《道法会元》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道法会元》卷一五六说:“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也,又为金眉老君后身。”俨然成为雷部的第一威神。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着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国医经方”、“房中”、“神仙” 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283-363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着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着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 (《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着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着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溷乱。

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

(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

(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着名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着《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北极四圣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条厄四圣妙经》说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领天罡之次帅,列下土之诸侯。”“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雄风叆叆,勐雾飕飕,真气宛转,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游,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镇丰幽,苍禽狮子,巨海蛟虬,三十万兵,从我周游,逢妖即斩,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无休,降临福气,涤荡无忧。”《道法会元》卷一七四谓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领玄都蛟龙金龙驿吏万千,执印施符,救助万民,“气浊者以印上之,灵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镇山川大泽魔鬼群集之所。”

四圣的第三位是翊圣元帅,亦名黑杀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妙经》说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天庭位列,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无邪不断,何鬼敢当。摄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华日月,威震干坤。”《道法会元》卷一七五谓翊圣元师主治元照灵虚府,有元照灵虚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传世。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杀神符,并曰:“若黑杀真君闻龙蜃触符,即亲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纸书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镇宅,除灾驱怪。”这位翊圣元帅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为护佑宋室的大神。据王钦若《翊圣保德传》记载,建隆初年(960)太宗命于终南山中筑上清太平宫,每逢三元、诸圣诞节,致醮祀神。于是翊圣真君经常降临,为人祛殄驱怪,灵验不可胜纪。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于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

其《真武咒》曰:“干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干坤。”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澹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煳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澹泊以明志,甯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澹,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澹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澹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澹,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澹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甯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相关文章

周易第26卦_大畜卦(山天大畜)_艮上幹下

周易第26卦_大畜卦(山天大畜)_艮上幹下

周易第26卦詳解 大畜卦原文 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白話文解釋 大畜卦:吉利的貞兆。不食於家,食於朝廷,吉利。筮遇此卦,有利於涉水渡河。 《象辭》說:內卦為幹為天,外卦為艮為山,太陽照耀於山中,萬物攝取陽光雨露,各遂其生...

紫微鬥數---武曲星

武曲星{问:武曲星所主为何? }武曲北斗第六星,属金,乃财帛宫主。与天府同宫有寿,其施权于十二宫分,其临地有庙、旺、陷宫。主于人,性刚果决,有喜有怒,可福可灾。若陷囚会于震宫必为破,主淹留之举。与禄马交驰,发财于远郡。若贪狼同度,悭吝之人。破军同财乡,财到手而成空。诸凶聚而作祸,吉集以成祥...

紫薇鬥數的核心看法

紫微鬥數的構架原理 紫薇鬥數創立的基本構架,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確立十二宮的位置,構成命盤,結合成各星群組合,牽系陰陽五行,來預測一個人的,命運流程。 一、準備好個人生辰八字與命盤 紫薇鬥數推命術的出發點是天人合一的觀念和陰陽五行的學說。他在一般的推命推算程序的基礎上,結合北天中央...

天府星坐守十二宮命宮

在紫微鬥數中,天府星是天上的財庫,為財帛、田宅主,是南鬥諸星之首,與北鬥之首紫微星,同為首領之星。但紫微帝星猶如萬王之王,號令所有的星曜,而天府星猶如臣封邊疆的君王,只管太陰、貪狼、巨門、天相、天梁、七殺、破軍七顆星曜,二星性質和意義皆不相同。 天府星雖具有領導能力,但偏安一隅,責任及壓力不重,心...

紫微鬥數之廟、旺、得、利、平、不、陷

紫微鬥數之廟、旺、得、利、平、不、陷

這是判斷每個星曜強弱的關鍵所在那麼請看下面的話題廟旺平陷之入廟,最不利是為陷將星曜不吉利的一面顯露出來。 紫微中的旺、陷、平祿、廟是什麼意思廟旺平陷廟旺平(利)陷是鬥數中的術語用以表示星曜在某宮位的得失同一星曜在不同的宮位其威力可以差異很大最能發揮星的正面力量是為。 紫薇命盤中廟陷旺是什麼意思啊?入...

易經解卦的三種方法

易經解卦的三種方法

接觸過易經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起卦容易解卦難。起卦的方法雖然是多式多樣,但大體皆是由數得出卦畫,然後用卦來解讀所問之事吉兇。 如何解讀一卦,或者說如何準確的解讀一卦,這就很難了。《左傳》《國語》等可謂是最早記錄易經占筮的古籍,書中記錄了先秦時期不少易經占蔔的實例,根據書中記載,易經占斷吉兇大體有三種方...

都說犯太歲,具體內容詳見

都說犯太歲,具體內容詳見

        常常聽人說“值年太歲”、“流年太歲”、“本命太歲”、“犯太歲”、“刑太歲”、“害太歲”、“衝太歲”、“臨太歲”、“拜太歲”、“謝太歲”、“送太歲”、“太歲神”、“鬥姆元君”、“北鬥七星”、“紫微大帝”等,聽了很多遍。很多人都表示很...

紫薇星盤詳細解析 星盤查詢分析紫薇

紫薇星盤詳細解析 星盤查詢分析紫薇

傳統命理學古代流傳下來的,其中一個內容就是紫薇星盤,每個人出生都有對應的星座命盤,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紫薇星盤詳細解析,紫薇星盤可以預測一個人的命運走勢,判斷你的未來發展,知道了有關知識,才能夠預知風險,過上更順利的人生,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紫薇星盤詳細解析看事業的詳細內容吧! 【紫薇星盤詳細解析...

淺讀國學《易傭》(系辭傳第三四章)

浅读国学《易佣》(卷十一系辞传第三四章)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

紫微星在夫妻宮

紫微星是紫微鬥數諸星之首,位如帝王,既有發號施令的威嚴,也有包容涵蓋的雅量。此星坐夫妻宮主配偶賢德,對家庭有責任感,但是卻含有孤意,或夫妻人生目標不一致,或平日聚少離多,或孤獨,是其特點之一。 紫微星坐夫妻宮,配偶不兔有統治欲,希望對方對自己的主張唯命是從,而使配偶有被壓制的感覺,命宮星曜無力,...

武曲化忌的人最可怕

首先,這裏講的武曲忌,不是壬年出生的都這樣,而是有四個先決條件,第一,武曲星平陷化忌,第二,武曲忌會到羊陀火鈴中的2個,第三,武曲星不得地(所謂得地是指受宮氣所生),第四必須武曲忌入命,也就是說在命官財三宮,其余宮則不算。 為什麼會這樣呢,聽紫易大師道來。武曲星恒守紫微之財,對紫微星有忠心之意,這...

紫微星和天府星在命宮 紫薇星盤天府得

紫微星和天府星在命宮 紫薇星盤天府得

星盤看另一半 紫微命盤分析紫微、府在寅、申,在紫微鬥數命盤中紫微、府在寅宮紫微廟位、府廟位;紫微、府在申宮紫微旺位、府平位。紫微、府在命宮的人性情厚道溫良聰明且多才多藝個性謹慎保守有領導能力心地善良。紫微命盤分析——紫微、府在寅、申,在紫微鬥數命盤中紫微、府在寅宮紫微廟位、府廟位;紫微、府在申宮...

160個有典故寓意好的寶寶名字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书海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有寓意的名字大全!这里包含了160个有典故寓意好的名字,全部出自经典名篇,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宝宝名...

紫微鬥數中級教學 認識 紫微星

在紫微鬥數大大小小的星曜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甲級星曜,共有14 顆主星,分別為紫微、天機、太陽、武曲、天同、廉貞、天府、太陰、貪狼、巨門、天相、天梁、七殺、破軍。14顆主星外,尚有足以主導命格局朝向精密化統計用的擎羊、祿存、陀羅、文昌、文曲、左輔、右弼、火星、鈴星、地劫、天空、天魁、天鉞、化祿、化權、...

紫微鬥數格局論

佛学家及命理学家王亭之谈斗数的“格局”,认为这是一个学习斗数的大问题,有些古人格局需要重新诠释。论“格局”,斗数其实不如用“四柱”来推算禄命的“子平”。“子平”用五行生克制化来推断,灵活性大,而且可以凭八字看出整个命造的气机,凡气机流畅者,其人一生多和顺,凡气机壅滞者,其人境遇则多波折。倘如四柱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