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歐陽、司馬等復姓從何起源?最長復姓竟有17個字
中國姓氏,不僅是一個稱謂,更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你可知道你姓氏的來源?除了常見姓氏,歐陽、司馬等復姓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復姓,是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其來源較多,如官名、封邑、職業等,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
你知道嗎中國最長的復姓有17個字,叫做“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
復姓有很多來源:1由封邑而來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
段幹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段幹,其後人遂以“段幹”為姓。
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復姓,都屬這種情況。
2因居住地而來
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
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後人遂以“閭丘”為姓。
楚懷王的小兒子名子蘭,被封為上官大夫。上官,地名 ,在今河南滑縣東南。子蘭的後裔世世代代定居在這裏,便以上官作了姓氏。
歐陽姓,本禹王之後。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到少康時,封庶子無余於今浙江紹興,建立越國。公元前306年,越國被楚國所滅,亡國之君無疆的兒子名蹄,受封於烏程(今浙江吳興)的歐余山之南。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所以蹄又被稱為歐陽亭侯。其後遂以歐陽為姓氏。
東方姓,是以方位為姓。出自上古伏羲氏。按《周易》八卦推算,伏羲氏出於“震”卦,位主東方,於是伏羲後裔的一支,就以“東方”為姓。與此同類的還有北宮、東宮、南門、西門等姓。周文王之後姬括,世代襲為衛國上卿,居住在京都北宮門外,於是以北宮為姓。春秋之時,鄭國某大夫居於西門,其後人便姓了“西門”。
3由官名、爵系、族系而來
公元前445前,杞國亡於楚,杞簡公之弟佗逃到魯國。魯悼公因其本為夏王族之後,予以優待,封爵為侯,世稱夏侯。以後,他的子孫就用夏侯作了姓氏。
西周開始,朝廷設有司徒、司空、司馬的官職。司徒掌管土地和人口,司空掌管工程建築,司馬掌管軍政和軍賦。這些職官權重位尊,顯赫一時,他們的族人引以為榮,便將官職拿來作了姓氏。
屬於此類的還有太史、司寇、樂正、少正、宗政、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等。
4由王父名字而來
公孫、仲孫等復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復姓由族系而來。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裏。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復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鐘離簡化為鐘,公孫簡化為孫,等等。
5由人名而來端木氏,鬻熊,仕於周,為文王、武王之師。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顓孫氏,春秋時期,陳國簪纓之後代有公子名顓孫在魯國做官,其後代子孫以他的業績為榮耀,於是以祖名顓孫為姓,稱顓孫氏。
6以少數民族的特殊稱呼為姓如赫連、單於、呼延;拓跋、宇文 、慕容、獨孤等等。
漢代時曾與匈奴和親,因為匈奴的習俗是富貴人家都隨母姓,所以很多單於的後代都姓劉。
三國時,鮮卑人莫護跋投靠司馬懿,曾立下戰功,被封王,當時北地漢人流行戴一種叫做“步搖”的帽子,莫護跋很喜歡,也弄了一頂天天戴著,因為當地方言“步搖”和“慕容”同音,所以後來他的族人都叫他“慕容”,並幹脆把這個當作了自己的姓氏,其實慕容氏是漢人的姓,出自漢代。
另有許多少數民族,比如可頻、鉗耳、高麗、柯史布,因為都是本族的大王,所以後來他們的後代紛紛改姓王。
北魏時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了掃除奴隸舊制給北魏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力提倡漢化,措施之一就是將很多原屬鮮卑族的復姓改為漢姓,像他本人的“拓跋”,就改成了“元”,還有“獨孤”改成了“劉”。
大唐時,太宗大敗突厥,西突厥的可汗“斛瑟羅”率眾移居長安,後來他的子孫改稱“羅”。而另一支本是鮮卑的部族姓阿史那,投降後改為史。
元代蒙古人月乃和,因為祖上曾經在金國作過兵馬檢軍,所以他改姓馬,後來馬成了回族大姓。元朝滅亡後,許多蒙古人改為漢姓,其中就有耶律改為王,有些姓完顏的也改為王。
明成祖朱棣曾率軍征討漠北,蒙古王子“也先”投降,被賜姓金。
滿清亡國後,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許多滿人為了保全族人及家人,也取了漢姓!比如滿清皇上的姓氏愛新覺羅,改為羅、金。
(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