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門之二:看不懂真的不怪你——題外篇
這一篇其實是臨時決定插進來的,原本不在我的寫作計劃之內。實在是因為覺得很有必要站出來解釋一下關於《周易》學習的一個重大問題:為什麼我根本看不懂易經?是因為我沒有慧根嗎?是因為我太笨嗎?其實都不是。
不是你看不懂,而是有人成心不打算讓你一看就懂!
好吧,此話一出,不知道要激起多少層浪了。不過,這就是我的觀點。
《周易》既然在古代被定為群經之首,應該是儒家弟子必讀經典啊?應該是天下讀書人都明白才對啊?可是,對不起,連朱熹老爺子都不敢說他完全整明白了,在他的《周易本義》裏隨處可見:“未詳”二字。
現在不乏“大濕、磚家”聲稱自己已經看懂《周易》的,市面上可以見到很多版本的註解、白話譯文。這些不是不可以有,但我始終堅持從原文入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笨辦法,才是學易的關鍵法門。
最好的參考書並不是《周易本義》、《周易註疏》等等,更不能輕易涉獵其他數術類著作。要想真正學習《周易》最好的教輔應該是《春秋》及其三傳!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成天抱著“無字天書”在那琢磨來琢磨去。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兩件事:
一、太極圖、河圖、洛書何時產生、何人所作尚未定論,是不是宋初的陳摶老祖所繪,是不是被後人假借伏羲、周文王之名附會到《周易》上尚不明確。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實際上是宋代的周敦頤傳下來的,並附有一篇《太極圖說》。太極圖、河圖、洛書確實總括了陰陽五行八卦幹支的知識卻是千真萬確的。
二、《周易》原文只有揲蓍演算一種占筮方法,但不太詳細,目前還有歧義存在。且並未提及納甲筮法、梅花心易,更無其它玄學內容。《周易》與這些分支學派同是一套理論基礎,但絕非一回事,反而後者一直在往前者身上靠攏沾光。
那麼我們為什麼很難看懂《周易》呢?真的跟你沒關系,以一個正常人的智慧,花上三年五載,奧數、微積分都能學會,所以不要刻意誇大《周易》的學習難度?那麼問題出在哪?我們慢慢從頭分析。
結構導致
上過學讀過書的都知道一個基本事實,不論是哲學還是數學,一本完整的教科書式書籍應該具備以下主體結構:
一、起源、發展歷史;
二、基礎知識介紹;
三、方法導論,分析過程;
四、判斷標準,推導結論;
五、實例驗證。
這些內容現在的教科書都習以為常,就連古代諸如預測類《梅花易數》、八字類《淵海子平》、納甲類《蔔筮正宗》等等玄學著作中都有非常完整的體現,尤其會列舉出許多得到驗證的案例(這裏不去討論是為了顯擺還是為了學術研究)。可是,唯獨《周易》沒有!《易經》部分上來就是六十四卦,卦辭,爻辭等。反而是後人作《易傳》加以詮釋。
那是因為《周易》原本就是上古占蔔師(也可能是巫師)的筆記本兒(那時候用的是骨質和甲質記錄媒介)!基礎知識、占蔔方法在他心裏,判斷標準、推演過程太麻煩,懶得拿刀刻。唯獨記下這些占蔔實例的結論,以供日後參考。反正圈內人一看就知道,圈外人最好別看,看了也不知道咋回事兒。
這很像現在醫院的醫生開藥,最佳效果就是要你看不懂。現在的卦師、命理師、風水師的筆記本外人還是看不懂,並不是他有意隱瞞,而是人家腦子裏的基礎知識,分析判斷、推演結論的過程咱不知道,他也實在沒必要寫那麼詳細。給人現場斷卦、批八字,花倆小時給你講述基礎、推演過程,估計你不是轉身走了就是睡著了。
內容導致
《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是因為什麼事兒,問卦人問的什麼問題,要解決的是什麼困難,並沒有任何說明和交代,還沒有《左傳》記錄的詳細。沒有前因後果,後人很難整明白咋回事,確實很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維習慣。加上考古界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有力的發現,史學界也找不出真實史料證實卦辭爻辭說的是預測過程中原來就有的,和必須要有的,還是人為加上去的判斷。
據估計,《歸妹》卦可能、也許、大概講的是商紂王他老爹帝乙嫁閨女的故事。原文:“雷澤歸妹,上震下兌,歸妹,征兇,無攸利”。但這天上打雷,沼澤地是怎麼聯系上“歸妹”這件事兒,又怎麼判斷出“征兇,無攸利”的。誰也不知道。只有當時的卦師自己最清楚。後人都只能猜謎,所以,讀不懂並不奇怪。
文字導致
現在就算你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碩士,還專門研究“古漢語”的“金文、甲骨文”部分,也很難準確的解釋《周易》上那些字的原本含義。除了少數“專家”,能有幾個人敢肯定的說自己說的一定對。
比如前一篇提到的“彖”(tuàn)究竟原意是啥到現在也沒個定論:
一、會意字,從彑從豕。本意是豬的吻部包住牙齒,表示包含、包括;引申為小結、總括之辭。(這是較為普遍接受的解釋)
二、彖是獸名,有利齒。
三、《周易·系辭上》原文解釋:“彖者,言乎象者也。是對象的解釋。
四、還有說彖者,材也。
五、三國虞翻曰:八卦以象吿。彖說三才。故言乎象也。三才即天、地、人。
不學《周易》幾乎用不上這個彖字,誰會留意它的意思啊。連大易家都各有說辭,何況咱們吃瓜群眾乎?所以,盡量相信《易傳》自己的解釋。
包括《易傳》也是如此,就算《易傳》是孔門弟子根據孔子之言所作,那也是先秦文學作品。與唐宋元明清的文言文都有區別,何況咱們現代人?所以語言文字也是學習《周易》的一大障礙。
方法不當導致
很多人誤以為《周易》是算命用的,所以抱著在書中尋找算命方法的目的去讀,那是肯定是會失敗的。
也有人上來就拿蓍草算卦,一則是蓍草這個神聖的物件到底是個什麼植物還沒搞清楚,二就是陰陽五行八卦幹支都還不知道其原理,三是卦辭卦義卦象都不知道何意。這樣斷錯的可能幾乎是100%,失敗幾次就不會再有信心繼續下去了。
不排除人為因素
《周易》的事件敘述部分、預測理論和預測過程部分,陰陽五行八卦的基礎知識部分,是真的沒有,還是人為刪除的?有沒有可能就是為了使後來者不知道《易經》是怎樣預測的、原理是怎麼檔子事兒?
這種事兒不是沒有可能。就像我們知道的十大預言書:“武步藏乾金,推馬燒黃梅”後來證明多半都是後人假借前人之名杜撰的,還有“馬後炮”式的更改前朝舊書,後朝人一看:“哇塞,好神奇,唐宋元明的滅亡都預測準確了,還預測了二戰”。
冒名杜撰、刪改、篡改、增改都有可能不是嗎?誰知道呢?這就使得後來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那知道原本始末的人口傳心授秘法,一脈相傳,萬一傳到哪一代沒了......就沒人知道了。只能一起瞎猜,然後相互打架。
另外,就算有知道的人,他有幾分誠心教授,也是因人而異的。何況還有那麼多唯利是圖的大忽悠呢?
並不影響研讀
綜上所述,《周易》從最初形成,到後世傳承,一路下來有很多人為因素在裏面,導致了後人很難進入並搞明白。然而雖然存在那麼多疑問,但並影響咱們學習研究《周易》。
第一、古文知識是可以學習的,花點時間就可以;
第二、《易傳》部分是很完備的,思路清晰,闡述明確,哲理深邃;對《易經》部分的基本解釋也具備,連占筮方法都有;
第三、《周易》四大法寶是象數理占,數理的部分主要在《易傳》中有闡述,象就是“像”,根據《易傳》規定的八卦類象劃分原則去想象就好,膽子盡管大,整個宇宙都包含在裏面呢;
第四、《周易》的基礎主要是陰陽五行八卦幹支,雖然書中沒有,但是並未失傳,很多玄學書籍中都有,花點功夫就能理解;
第五、尊重傳統,從原文開始,借助《左傳》及《國語》可以窺探《周易》原本的用法和實例驗證的分析。
我們來看一段歷史:
《左傳·僖公四年》:
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蔔之,不吉;筮之,吉。
公曰:“從筮”。
蔔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yáo)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
弗聽, 立之。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看見沒,這段文字至少顯示了三條信息:
一、古人跟咱們現代人一樣,對蔔筮並不那麼堅信不疑,也是哪個好聽那個的;
二、蔔和筮是兩回事兒,龜甲為蔔,蓍草為筮;
三、當時用的“繇曰”,並不是現在看到的“爻曰”,而且說的內容也和現在的版本不同。這就說明傳承的過程中有變化。
以上信息顯示,只要肯用心,並結合同時代的文獻對於我們辯證的學習《周易》是有幫助的。學習這件事兒,不怕它難,只要有心,一定能弄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