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術真的存在嗎?巫蠱之術能讓人離奇死亡嗎?
巫蠱之術在古代是禁忌,中國的歷史上,皇帝因為巫蠱之術大肆殺虐的不再少數,原因就是在古時候巫蠱之術是一種非常厲害的邪術,因為每個朝代都是大忌,但是正是因為這樣,巫蠱之術被傳的越來越邪乎,可是古代的巫蠱之術拿到現在來講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麼巫蠱之術是真的嗎?下面跟著51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請關註微信公眾賬號:iwuyiqu
巫蠱之術真的存在過嗎?
古代信仰民俗。即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詛咒在原始社會已很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個人或敵國受到禍害。
巫蠱之術從秦漢時期就有了,而且漢代的法律和唐代的法律都明令禁止過巫蠱之術。比如漢代的法律規定如果某個人家裏飼養的蠱蟲已經成形並且致人死亡那這個人要處以極刑,家人流放三千裏。唐代也做過類似的規定,飼養蠱未成形者流放,成形者殺頭。
通俗的講蠱其實就是一種毒蟲,所說的巫蠱之術就是用這些毒蟲的毒素去害人,因為古時候缺乏醫學知識,所以人們才將這一現象和巫術聯系到一起。
列舉一個制作巫蠱方法:將蜘蛛、蠍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中,密封十天,開封後存活下來的那只就是最毒的,它也就是蠱的首選,然後經過飼養(略去方法)最終就是蠱,把它的糞便放在被人家的水井或糧食裏吃了的人肚子裏就會長蟲,慢慢身體虛弱而死。
蠱,音同古,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傳說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中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蠱色變。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儼然以為有其事;一部分的醫藥家,也以其為真,記下一些治蠱之法。
制蠱法:多於端午日制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制藥,是以致人於病、死。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制,一觸便可殺生。
巫蠱之術的具體方法,就是以桐木制作小偶人,有的道行高的人可以用畫像,上面寫上被詛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後施以魔法和詛咒,將其埋放到被詛咒者的住處或近旁。行此術者相信,經過這樣的魔法,被詛咒者的靈魂就可以被控制或攝取。
巫蠱之術在以前是存在過的,但是是否真的有電視劇中說的那麼神目前是不得而知的,但是現代科學被傳入中國之後,越來越多學者認為巫蠱之術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蠱蟲不過就是有毒性的昆蟲,而所謂的“養鬼巫術”也不過是一種依靠制造恐怖氣氛施害的手段。但不論真相如何,人們依然對巫蠱的傳說津津樂道。
巫蠱之術的由來是什麼?
蠱是中國巫術中的一種,以雲南苗疆最盛,也最神奇和負有盛名。據說中了蠱術,就必須聽命於放古人的差遣,並定期回到苗疆,服用特制的解蠱藥,續命一年。年年如此,直到死亡。也只有放蠱者幫你拔除蠱毒,才有可能擺脫蠱毒的殘害。
有關放蠱的傳說。大多來自雲南邊境,以苗女的善於放蠱最為聞名。而一些苗人也只是聽說有放蠱這回事,大多未親眼目睹過。傳聞最多的是邊境的野人山,那裏地形險要,峰巒疊嶂,山上的人與外界極少接觸。
在『左傳』昭公元年中寫道:「谷之飛,亦為蠱。」註曰:谷之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這種飛蟲,應該是沒有毒的。而用來害人的,是由人工培養出來的一種毒蟲。這毒蟲培養的方法是:把幾百種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不餵它們東西,讓它們彼此互吃,到最後剩下來的那一只,便是蠱了。
蠱的種類非常的多,常見的有金蠶蠱、蛇蠱、植物蠱、拍花放蠱等。在所有的蠱中,以金蠶蠱最毒。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話』中說:金蠶蠱對人體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後,會吃光人的腸胃,而且它的抵抗力極強,水淹不死,火稍不死,就是用力也打它不死。
相傳金蠶蠱的表皮是金色的,每天要餵它四分當歸,放蠱的方法是把它糞便放在人的食物中。
蛇蠱是在毒月毒日,即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放養長大的;虱蠱是聚集許多虱蟲制成的,若是把它吃到人腹中,它會把人的內臟吃光。
植物蠱則是由一種叫胡蔓草的草制成,葉子含有劇毒,放入人的口中,人就會七竅流血而死。另外一種拍花放蠱,是與人握手寒暄時,由手心將蠱傳過去。
傳說中有許多避蠱的方法,要試驗是否中了金蠶蠱,可以口嚼黑豆或啃白礬,若是覺得難吃的黑豆是香的,苦味的白礬是甜的,那就是種了金蠶蠱。
古代治蠱毒的方法,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二是禱告神明。
在『後漢書』中寫道:仲夏三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酒瓶連在一起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樹杈可驅邪氣;而在端午節時抹雄黃酒,也是為了去毒除蠱。這就是中國民間習俗立春燒樟樹葉,端午節在門口懸掛菖蒲和艾草避邪,在房子四周灑雄黃驅蚊精的來歷。
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詛咒在原始社會已很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個人或敵國受到禍害。後來逐漸開始流傳成為每個朝代的禁忌。想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請關註微信公眾賬號:iwuy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