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相克
五行大義論五行相生相克,第一是五行相生相克,以成生生不息,循環無窮之道。第二是五行與五方的配合,所謂北方陰極而生寒,南方陽極而生熱。把五行相生相克的兩種關系放在一起,
五行義論:五行相生相克
戰國時期,“五行”學術風行一時,並且進一步總結摸索出了一套“五行相生相勝”的規律,所謂相生,就是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有著生發和促進的作用,如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便是;所謂相勝,即相克,就是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有著克制和約束的作用,如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便是。正因為自然界廣泛存在著這種相生相勝的作用,所以天地萬物才能得到動態的平衡。否則只生不克,或者是只克不生,天地萬物就不可能保持平衡,也就不能維持和生存下去,所以相生、相克,就是自然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一個人命運起伏多變的外在和內在的因素。所以五行學術,作為命理學的又一基礎理論,必須掌握以下概念。一、五行相生: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雲:“木生火者,火伏其中,鉆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溫潤流澤,銷金亦為水,所以山雲而從潤,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潤而生,故水生木也。”
二、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中土,五中土克一六水,此五行相克之序也。五行論相克說“克者,制罰為義,以其力強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亦稱“五行相勝”。“五行所以相害(相克)者,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克)火也;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用陰陽五行解釋揭示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發展動力和次序時說:事物的發展取決於陰陽的消長,而陰陽消長的原因又在於五行的運動。“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為之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這裏的“官”指官能,也就是功能。五行的運動,就是五種功能,其方式是:“比相生而間相勝。”五行相生的次序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它們這種次遞相生,就稱為“比相生”。五行相克的順序為水克火,中間隔以木;木克土,中間隔以火;火克金,中間隔以土;土克水,中間隔以金;金克木,中間隔以水。這種中間有物相隔而克者,就稱之為“間相勝”。顯然五行的運動,既是一種運行方式,又具有一種生殺的功能。正因為五行的相生和相克,大自然以及賴大自然生存的萬事萬物,才有四時的新陳代謝和物種的自然平衡。
五行相生相克,此其自然之理。十幹十二支,五運六氣,歲月日時,都源自天幹、地支的相互為用。在天則為氣,故有寒暑燥濕風熱;在地則成形,故成金木水火土。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這是大自然變化的規律。五行又各分陰陽,在天為陽,謂之天幹,五行流行,有燥熱涼寒之變;在地為陰,謂之地支,五行在地,春夏秋冬,有四時流行之序;其所妙用,可謂變化無窮。成和子說:人稟五行以生,順天地之和,食天地之祿,未嘗不由乎五行之所取。故須辨五行之行,須識五行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