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余的十幹化曜作者:陳炳旭
七政四余即是中國的占星術,七政謂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四余謂紫氣、月孛、羅喉、計都。傳說紫氣是木星的余氣,月孛是水星的余氣,羅喉是火星的余氣,計都是土星的余氣。其中羅喉、計都乃白道和黃道的南北兩個交點,又稱月南交和月北交,月孛乃月球的遠地點,至於紫氣是什麼,倒是中國占星術上的一個謎?
七政四余隨每年的天幹地支,會產生不同的吉兇感應,謂之「十幹化曜」,而紫微鬥數的「四化星」(祿權科忌)即是從此「十化」演變而來,化祿即是七政四余的天祿,化科即是七政四余的天貴,化權即是七政四余的天權,化忌即是七政四余的天刑。長沙張祖同在「諏吉述正」一書中認為:「選造葬之課,山向為重,不必論化曜,選出行、上官、問名諸課,命宮為重,則兼論化曜」,其實天星的十幹化曜只是在中國的占星術中所獨有,屬於印度及阿拉伯的占星術傳來中華後,與中華本土的天幹地支結合的過程,十分值得重視,以後更影響了紫微鬥數的四化星,可謂源遠流長,運用更廣泛了。
天祿主應:成果、獨立、發展。
天暗主應:不順、倒黴。
天福主應:幸運、圓滿。
天耗主應:損失、是非。
天蔭主應:得財、幸運。
天貴主應:發財、添丁。
天刑主應:打擊、病痛。
天印主應:崇高、有權。
天囚主應:勞碌、生病。
天權主應:掌權。
政余十幹化曜的起例,有個起例的歌訣:「甲火乙孛丙屬木,丁是金星戊土求,己為太陰庚是水,辛氣壬計癸羅喉」,近賢吳師青先生說:「政余十幹化曜起例系從年幹變化,以後諸星起例,皆以年幹為主,甲化火,後言火,即甲木也,乙化孛,後言孛,即乙木也,余仿此。蓋以十幹分配月與五星四余,然後以月與五星四余分配六親,布列星盤,渾去十幹名目,千變萬化,而不離正五行生克之宗旨,扼定官星作主,到底一線串通,此政余十幹化曜之所以為極妙也。」
政余星學,固以官星為君,然而根源則皆自年幹變化,故其年幹一字,即如四柱之日元,而六親名義即從此出焉,「天祿」者即子平所謂「比肩」,「天暗」者即子平所謂「劫刃」也,「天福」者,即子平所謂「食神」,「天耗」即子平所謂「傷官」,「天蔭」即子平所謂「偏財」,「天貴」即子平所謂之「正財」,「天刑」即子平所謂「七煞」,「天印」即子平所謂「正官」,「天囚」即子平所謂「梟印」,「天權」即子平所謂「印綬」。
十幹變曜逐年配合,十曜周流更疊,而六親則陰移而陽不動,以六親分配十曜,布於十二宮中,隨十曜之星躔,定人生之禍福,千變萬化如環無端,此乃政余星學將子平之生克取用配入星盤,論人禍福,與子平之財官印食,一氣融貫。
根據張果星宗的「十幹化曜」之理,我們可以推衍出紫微鬥數新「十幹化曜」,然後在把其中的天祿、天貴、天刑、天權抽出,和紫微鬥數的四化星來比較,有高百分比之相似性,這個比例可說是很高,可見紫微鬥數部份脫胎於張果星宗的遺跡。
將紫微鬥數的四化星和張果星宗十化星做個比較,雷同之處很高,尤其甲年完全相同,庚年也是天同化忌,可以幫助我們厘清庚年化忌的爭論。
化曜始於果老星宗,原為談星命而作,古課不論也,蔣氏天元歌無一語及化曜,其不用可之,如論化曜,則丙戊年日月雙到山向,一為刃耗,一為刃暗,不吉甚矣,太陽為諸福之主,而以化刃為不吉,有是理乎。若舍山向而貪取命宮,亦虛而無薄矣,山向與祿命判然兩途。選擇宗鏡雲:「四柱財官論主命不論坐山」,最為合理。蓋山只論氣,原無所謂「天官」「魁星」也,然廖氏專尚化曜,言之極詳,姚是諸圖不言化曜,而其應用篇中亦有「唐符」(即「飛刃」)、「將星」得地之語,又陽湖吳氏頤慶選擇篇天星之法,亦論化曜,則此條自不可廢。今以管見定之,選造葬諸課,山向為重,不必論化曜,選「出行」、「上官」、「問名」諸課,命宮為重,則兼論化曜,庶於理為順,而於義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