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史學:四柱八字算命體系的由來和崩潰,命運意識折射歷史真實
命理,應該是真正被學術遺忘的角落了,即以清朝乾嘉學派之瑣碎,也無暇顧及這些江湖之術。但生辰八字算命術在民間影響極大,必定折射著不同時代的歷史真實。例如清朝人的宿命意識,宋朝人的道德意識,近現代人的自由意識,在算命方法的演化中都有準確反映。
命理源流,敦煌寫本祿命書
由於訓練有素的學者很少介入命理之說,研究命理之說的嚴肅學者,又往往處於邊緣地位,所以命理學說的沿革史,長期以來就沒有定論。臺灣命理學者梁潤湘認為新舊《唐書·呂才傳》所述的“祿命書”是最早源頭。因為呂才年代較早,生活在唐太宗時期。更多人則認為記載於四庫的《李虛中命書》是最早的命理專著,但稍加推敲就能發現,該書在宋明兩代經過了多次刪改,已經無法反映原貌。
《舊唐書·呂才傳》:……又按《史記》:秦莊襄王四十八年,始皇帝生。宋忠註雲:“因正月生,為此名政。”依檢襄王四十八年,歲在壬寅。此年正月生者,命當背祿,法無官爵。假乖祿,合奴婢尚少。始皇又當破驛馬生,驛馬三刑,身克驛馬,法當望官不到。金命,正月生,當絕下。為人無始有終,老而彌吉。今檢《史記》,始皇乃是有始無終,老更彌兇。唯建命生,法合長壽,計其崩時,不過五十。祿命不驗二也。
幸運的是,敦煌寫本發現了若幹種“祿命書”,如《推十二時人命相屬法》、《人姓五音歸屬法》等,證明了唐朝真實存在各種祿命書。根據《舊唐書·呂才傳》記載的“敘《祿命》”和敦煌寫本祿命書,可以證明後世流傳的李虛中命書,與這些內容大同小異。是一種以年月日“納音神煞”為主的算命方法。
《李虛中墓誌》:……其十一世祖衝,貴顯拓跋世。父惲,河南溫縣尉,娶陳留太守薛江童女,生六子,君最後生,愛於其父母。年少長, 喜學,學無所不通,最深於五行書。 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輒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
這套方法大約成型於唐朝中期,由李虛中建成完整的體系,所以江湖上都以李虛中為命理之始祖。他提出了重要的“主本”概念,以日柱代表命主,而以年柱及地支的納音神煞,判斷富貴貧賤。五代末期人徐居易又將這套體系翻新改革,形成“子平之術”,拋棄神煞,專用五行生克,這種方法有著結構上的優越性,非常簡潔。此後明朝、清朝、民國在子平體系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形成了現代命理之說的完整體系。
但少有人知,這個過程實際上折射著重大的歷史背景,更加深刻的反映了歷史變遷對普通人的影響。
從李虛中到徐子平,實際上是唐宋轉折的真實回響
李虛中出身隴西狄道李氏,與大唐同屬一脈,在唐朝中期屬於門閥貴族。他歸納出來的“主本”概念,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的門閥社會的現實。而徐子平拋棄納音神煞體系,將代表命主的日元釋放出來,在每副八字的推理起點上,已經不分貴賤、一視同仁了,這與宋朝的科舉、開放如出一轍,是平民社會崛起,個人命運意識覺醒的真實反映。
李虛中雖然生活在肅宗時期,其時安史之亂結束,唐朝王室開始傾向保守立場,不再那麼開放了,但當時畢竟還是門閥較強的時期。李虛中以貴族身份研究命理,更強調年柱,這是對命運現實的洞察:人命必須先要有一個“本”。這個“本”在徐子平的時代,就不那麼明顯了。李虛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年柱代表祖輩,但它指向一種不可變改的先天環境。這個概念的提出,無疑是門閥社會的真實反映。
徐子平身處五代末期,當時門閥社會已經掃除殆盡,河東、魏博的那些軍人集團在長期戰爭中也消耗一空,隨著平民出身的郭威、柴榮的崛起,一個平民社會已經遙遙在望。徐子平發明的命理體系,第一次采用了“財官印”概念,暗示每個命主,只要八字搭配得當,都可以得到名位、財富、權力。這在李虛中的時代,顯然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即便有少數例子,也不能代表主流。若非看見過平民如何崛起,這種觀念是不太會轉變的。
宿命意識的回歸,明清
徐子平的體系可謂結構優美,釋放了平等的主體意識,它屏蔽了年柱的壓倒性影響,將每個命主置於先天一致的起點,往後的富貴貧賤,取決於命、運的流轉。在北宋突然滅亡後,南宋社會對這套理論大為著迷,興起了第一個平民命運意識的高峰。
然而,命理學說最興盛的明朝、清朝,卻反而流露出很強的宿命意識,尤其是清朝。著名的命理家任鐵樵,以自身八字為例,闡述了他對命運的觀察。他在《滴天髓闡微》裏沈痛的說到:此鐵樵自造,亦長夏天,與前造只換一醜字,天淵之隔矣。他反復對比平民和官貴的八字,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深感宿命之可畏。
眾所周知,乾隆時期是社會轉向僵化的轉折期,內卷化的社會的命運意識,不再像宋朝那麼輕松了。宋人可以置之一笑的八字問題,在清朝卻關乎一個人的一切。任鐵樵從小被認為命好,當官肯定不愁,但到了中年仍然窮困潦倒、一字不驗。他才痛徹的感到宿命下的身不由己。他最後認為就是因為八字中缺少一個字,才導致自己前半生的窮困。在任鐵樵這類清朝命學家的眼裏,不僅沒有唐人的先天觀念,也沒有宋人的自由樂天的觀念,甚至沒有明朝的君子小人觀念,只剩下赤裸裸的宿命: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但這種時代是算命家的好時代,他們的斷語是“金不換”,是“鐵口神斷”,有所心得的算命家恐怕都能夠達到小康水平。
近代以來的體系崩潰
清朝後期,命理研究進入一個整理時期,形成了《三命通會》、《淵海子平》、《滴天髓》、《窮通寶鑒》、《子平真詮》五大著作體系。徐子平算命法從各方面被發揚完備。隨著印刷技術和傳媒的發達,很多人都讀過一點,到現在的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
徐子平體系的優美結構、簡潔推理,非常適合近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都可以實現自己八字體系中的生克變化,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這構成了一種替代宗教的價值。但稍有了解的人卻又都明白:徐子平體系實際上很難算準現代人的命。因為沒有適當的判斷依據,一副八字,在李虛中體系中可能一無是處,但在宋朝卻可能是著名鴻儒,在明清兩朝又會因一字之差而失之交臂,在現代社會卻很有可能是一個創業明星。這其中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
所以,很多江湖派別開始復興了,如”盲派“。這個派別重新回到類似唐朝李虛中的體系,用”勢“、”主客“這類概念作為判斷依據,不問是非、不問先天,只講某個命有沒有勢,這個勢能不能發揮作用。這說明現代人的命運意識是非常混亂的。
命理學說的變化,反映了一個特定的命運意識,間接的折射一個時代的歷史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