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命理通考》粹要"學命七經必讀論"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擊標題下藍色字體進行關註,並分享朋友圈並轉發給朋友
學命七經論
文/金誌苗
由於愛好,陸續更新了些命學類的文章,部分文章是本人業余研究探索命理個人所得所悟,僅做一家之言。然而,由於文字的共鳴性,在公眾號後臺收到大量關於“如何學習命理?”的相關問題,為此,這裏我統一著文,解答喜好命學者必讀的“學命七經”,以及學習的層次性問題。
“學命七經”,即是學習命理必備的七本書。“經”字,則概括此書的重要性。學習命理如同我們高中大學學習數理化一樣,層層深入,逐次領悟,再加上智者指點,日長月久,必有潛心大得。
若是新手,喜好命理,為不使自己走偏差位,宜需按七經方式層層深入推進。不建議隨意聽課、不建議廣閱白話資料,實則混亂命學學習的步聚過程。只要個人有愛好,有廣泛的學習力以及不斷質疑精神,命學是易入門。但若是提升命學水平與層次,那就需要不斷地實踐、類比、琢磨與探索。命學易入難精,其中鉆研領悟之機,非一般學問可比。
那麼,命學七經是何?
金氏答曰:七經者,即“一賦六書者”,合稱七經。
一賦,即《珞琭子三命消息賦註》。
此書在多部命學古典中都有收錄,但版本均不全備,或有刪改或有篡寫。唯獨紀曉覽倡導編著的《四庫全書》子部版本,最為全備。依據李淑《邯鄲書目》所稱,“珞琭子,其義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
本書原名為《珞琭子》,所撰者不詳。凡所有談祿命以四柱為起源的,均從此書而出。後有人以“珞琭子”考究為陶宏景,或為周世子晉。皆被推翻。《珞琭子三命賦》究竟為何人所寫何人所作,現代史料無以作證難以得之。
自宋以來,該賦註解者有四家,分別是王廷光、李仝、釋曇瑩及子平四家。而又以徐子平註解作為完備,廣泛傳承,後世皆以此賦為徐子平所著為正統,命理統稱子平命理。
徐子平事跡正史無以考究,唯獨劉玉《已瘧編》有曰:江湖談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傳宋有徐子平者,精於星學,後世術士宗之,故稱子平。相傳,與麻衣道者、陳圖南、呂洞賓俱隱華山,蓋異人也。
《三命通會》版本、《淵海子平》版本所載的消息賦,與《四庫全書》版本所載的相差極大,多是談命者街頭巷尾語。此《四庫全書》中對此批駁甚嚴。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註》,是所有命學之起源,推命法則要總,其推命之根本在此賦中。其賦對推命的“氣勢、格局、喜用、神煞、歲運以及胎元等”,均做了精要闡述。學命之人,當對此賦能熟背於心,熟記於腦,方能推命之源。
六書者,分別詳之,即為《子平真詮》、《滴天髓》、《窮通寶鑒》、《三命通會》、《淵海子平》、《神峰通考》六書。且閱讀學習均有層次,不可混亂雜談,否則,難得命學精要。
初學者,當以《子平真詮》一書為命學入門。《子平真詮》是清代乾隆進士沈孝瞻所著。書原序中,有乾隆四十一年胡焜倬先生的語序,其言:“戊子歲予由副貢充補官學教習,館舍在阜城門右,得交同裏章公君安。歡若生平,相得無間,每值館課暇,即詣君安寓談《三命》,彼此辯難,闡民無余蘊。已而三年期滿,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陰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錄三十九篇,不覺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攜其書示君安,君安慨然嘆曰:“此談子平家真詮也!”先生諱燡燔,成乾隆己未進士,天資穎悟,學業淵邃,其於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變化從心者矣。”從序中可以觀看出,《子平真詮》是由胡焜倬與章君安兩人,從沈孝瞻先生子孫沈明的府署上,得到沈孝瞻先生手稿三十九篇,才得以流傳。胡焜倬與章君安功勞甚大也。
《子平真詮》一書是格局派書籍經典。宋、明之前論命,均從格局入手,無有格局,難談推理。學命者,尤其初學,若能不走彎路,也需要從格局起端。格局能定,取用即明,則命學推算之法,不會偏離正宗。否則不知格局,而隨意亂談命學,則如人無骨,妄談皮肉也。
格局之法極其復雜,無非正格、雜格、化格、專格以及他格等,名稱種類數以百計,但要點者善抓主次,圓通運用,則格局之法在其眉目。我曾寫過【一文,對此格局之法,粗有概說。
能善格局,學命之人就已半只腳入門了,不懂此處,則實在門外。
熟悉格局之後,當精通《滴天髓》。
《滴天髓》為宋代京圖所寫,明代劉基註解。清代任鐵譙有補註。世面上目前出售的版本,有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滴天髓闡微》與《滴天髓征議》,征議附有民國徐樂吾的註解。
依據筆者經歷,初學閱書者,應當將原書與劉基註解認真反復閱讀,細心揣摩。至於清代任鐵譙先生與民國徐樂吾居士的註解版本,先省略過。因此二先生註解理論,尤其案例等方面,在抑扶筆墨使用太多,極易讓初學者限入怪圈,難以自拔,從而脫離命學正軌,不可不防。
如果說《子平真詮》是命學之形,那麼《滴天髓》則是命學之魂。如同人的生命,肉體與意識具存。無形魂不存,無魂形不生。此兩書是相輔相存,不可或缺。《滴天髓》從氣勢、局象、寒涼熱燥、母子、財官印馬、歲運等各方面,把個命學的魂進行了全面解構,讓學命者在學習中領悟其精髓,能得天機之妙用。當然,其文語短意長,沒有長時間積累,甚難理解其奧妙所在。
七經中第四部,就是明代余春臺的《窮通寶鑒》。
實際上,《窮通寶鑒》的名稱,是民國徐樂吾在註解該書,擇其核要所錄。該書初名叫《攔江網》,意為取“橫江置網,一網打盡”之意。原書沒有著名誰寫,書中收錄了明代大量官員的四柱八字,並且進行深刻分析。
在清康熙時代,由於避諱之原由,該書改名為《造化元鑰》。
然而經現代命理大家梁湘潤先生考證,《造化元鑰》實際並沒有完全照錄《攔江網》原文,民間流傳的《攔江網》與《造化元鑰》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窮通寶鑒》本質為調侯用神的取法,它在四時五行的分析運用,達到空前邏輯完備的高度,結合大量明代官員命例,該書可稱得上命書中經典。
當我們熟讀《子平真詮》、《滴天髓》、消息賦等後,有一定的推算邏輯與原則時,但對於某些看不清道不明的四柱命造,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推理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有理?我們可以采用《窮通寶鑒》的邏輯法則,進行反推驗證。
這有些類似,佛教中有人悟道,用《楞伽經》來印心,一個道理。
五、六兩部就是《三命通會》與《淵海子平》。
我們認真學習了前四部後,對命理就基本入門,並且有一定提升了。這就相當於,我們學習武術一般,對於動作、招式、力度都基本能準確的把握。然而盡管我們已經能夠入門並熟練掌握,但命學是極為復雜的,命盤又是多種多樣,我們需要借鑒大量古聖先賢的批命思路,那麼《三命通會》與《淵海子平》給與了我們參考。
此兩部書,總體較為系統繁雜,精華與糟粕並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抓住部分賦文的要害,逐一研究揣摩,細心領悟。自然能得先賢精要。尤其是《三命通會》,其書中,有大量值得研究的要語。
最後一部經,就是《神峰通考》。
《神峰通考》是明代命學大家張神峰先生的手稿,張神峰先生先逝後,由其三子希文主持編著。
張神峰,原名張楠,字神峰,自號逸叟。生於明朝武宗正德九年。根據其書原序,張神峰大概江西臨川西溪人。根據書載,“張楠出生傳統的耕讀之家,兄弟三人,家境較富裕。自小讀書,但科舉不得誌,遂改行算命。”
《神峰通考》相當於一部經典的個人命學著作心得,獨有見地。尤其發揮的“病藥學說”,是命學上的一大要旨。在諸多的批命批算書中,我們常見“病藥”二字,多得益於該書的精論發揮。
同時,該書對於傳統的“抑扶”看命法,提出了嚴肅的批評。其書有語,“愚嘗先前未諳病藥之說,屢以中和而究人之造化,十無一二有驗。”
我們閱讀完以上六經,在深解《神峰通考》奧義,能得到極為價值的補充。
又《告學命者書》:
學習命學,非簡要“上幾個培訓班、看幾套命學視頻、練習百余命例”,采用抑扶中和之法,就能探尋察覺命學精要的。
要真曉命理,需要通透命書古籍,逐一琢磨,深刻分析,類比比較,方能在長時累月中,逐漸探索命學要害。輕浮只為謀取名利者,豈能得其精要?!
金誌苗周易命理類文章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