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陰陽相半,養生要點需註意
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的意義:
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
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
日月陽陰兩均天,
玄鳥不辭桃花寒。
從來今日豎雞子,
川上良人放紙鳶。
詩人長卿的一首《春分》,雖只短短28個字,卻讓蟄伏一冬的人們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與溫煦。
是的,春天已經到了。每年公歷3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這一天晝夜長短平均,又恰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春分是重大節氣之一。而每逢重大的節氣轉換,都容易引起疾病的發生或反復,這也提醒我們尤其要重視節氣養生,預防疾病。
今天由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關偉就春分時節易發生的疾患以及養生要點和大家進行分享。
一、春分時節易發生的疾患
慢性肝病容易加重或復發
春季本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但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反而會出現乏力倦怠、肝區不適、肝功能異常等病情波動。
中醫認為“五臟與四時相應”。一年之中,春屬木,萬物開始茁壯生長。而五臟之中肝亦屬木,所以肝臟在春天生理機能比較旺盛。此時如果肝木的升發、柔和之性受到影響,氣血運行失常,就會導致肝臟功能受到影響,進而誘發或加重肝臟病變。
失眠
失眠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在春季尤為常見。這與春季氣候多變,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幹擾人體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煩躁、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導致人晚上睡不著,或是就算睡著了也會淺眠、早醒、亂夢紛紜。
瘙癢
春分時節,風木過旺,易導致瘙癢。而且風性“善行數變”,所以這種瘙癢位置常常不固定,有時手足癢,有時腰背癢。再加上風邪“易襲陽位(頭面部)”,所以也經常會引發鼻子癢、眼角癢等等。
二、春分時節如何養生
養生可以分為兩部分:“養身”與“養心”。其實養生的方法都很簡單,道理也都很樸實,關鍵還是要看大家的“行動力”。
養身
早睡早起
中醫子午流註講明:肝膽在23時至3時最興盛。古人雲:“人臥血歸肝”,當人躺臥時,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過肝來完成解毒的任務。如果23時至3時還在忙於工作學習或進行休閑娛樂,就會使其他臟腑也處於相對興奮的狀態,不能夠使各個臟腑的血液及時地進入肝臟解毒。長此以往,就會嚴重地影響身體健康。
春分之後白晝時間逐漸變長,此時也不要再睡懶覺了,早上6點起床最好。中醫認為6點相當於“一天當中的春分”,如果起床太遲,會影響人體陽氣的生發。
沐浴陽光
春季萬物生發的特性與人體五臟之肝臟的“喜條達”特性是相通的。春分之日,陽光溫煦而無熱毒。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多多沐浴陽光,能夠很好地溫補陽氣,條暢氣血,對舒展肝氣、助力肝臟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遇到不痛快的事,易導致肝氣郁結,可以嘗試用“噓肝法”及時幫助自己調整情緒:面對常青綠色樹木,口發“噓”的聲音,緩緩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惡氣,直到心情好轉為止。
養心
調和陰陽
春分節氣的特點就是陰陽平衡,所以春分養生也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不僅飲食、作息要調節到平衡狀態,心理狀態更要力求從容舒展。
如果以陰代表物質欲望,陽代表精神理想,那麼就個人而言,我們既不要被物質欲望蒙蔽了心智,也不要過分追求不切實際的理想。既淡泊隨緣,又積極進取,一靜一動,和諧平衡。把心立住了,人也就立住了。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它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創造:衣食農事,依季候而作,隨時光流轉。而“青梅如豆,蝴蝶紛飛,暖風拂面熏人醉”的春分,應是所有節氣中最美好的一個了吧。
《春秋繁露》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經過一年的爭長論短,冷暖交鋒,在這一天,白晝與黑夜終於和解,寒氣與暑氣也謀得了平衡。絢麗的海棠、如雪的梨花、雅致的木蘭次第開放,人世間是多麼美好的一派景象!所以人們啊,也請不妨先放下各種紛繁憂愁,充分享受這一份春光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