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氏起源
桑姓是占中國人口較多的第蘭百五十九位姓氏,在河南、湖北地區比較集中。當今桑姓人群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1%,總人口大約有26萬。
桑的名義和圖騰:
桑,樹名,是一種闊葉喬木,其葉可以餵蠶,桑果稱桑葚,可食。甲骨文的桑字像一株桑樹,有的字在右下還帶一隻手形,表示采摘桑葉。桑人擅長種桑樹和養蠶,崇拜桑樹,以桑樹為氏族的圖騰樹,並命名氏族名和族徽,最終出現桑姓。
桑姓的起源和演變:
漢族桑姓淵源有四支:己姓、嬴姓、承桑氏和古桑國。
第一支系自己姓。黃帝裔孫少昊窮桑氏之後裔,以桑為氏。後代不詳。
第二支系自承桑氏。神農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承桑氏之後有桑氏。後代不詳。
第三支系自嬴姓。春秋時秦穆公大夫公孫枝,字子桑,其後人以字為氏,或單為桑氏。贏姓桑氏的歷史大約有2600多年。
第四支出自古桑國。古有桑國,即桑田(故地在今河南靈寶西),秦時桑君作亂,伏誅,子孫以國為氏。這支桑氏的歷史大約有22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桑姓繁衍的歷史一直比較平靜,外族的流入基本很少發生。到清朝初期,滿洲八旗姓紛紛改漢姓時,滿洲人姓誇哈那氏、薩基氏後來都集體改姓桑,其他民族如彜族、蒙古族、藏族、納西族、傈僳族、景頗族中也先後出現了桑姓。
歷史上桑姓的分布和遷移:
宋朝時,桑姓大約有4萬5千人,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陜西、山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等地。陜西為桑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桑姓總人口的43%。
明朝時,桑姓人口急劇減少,大約有1萬4千人,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河南、浙江、河北、安徽、山西,這六省大約占桑姓總人口的93%。江蘇為桑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桑姓總人口的43%。
當代桑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桑姓的人口大約有26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1%,排在第二百五十九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桑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湖北、黑龍江、江蘇、山西、山東、河北,這七省大約占桑姓總人口的6 4%c河南為當代桑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桑姓總人口的20%。
桑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259)表明:在河南、山東大部、江蘇北部、安徽西部和北部、江西北部、鄂陜大部、重慶北部、四川中部、甘肅東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和東北、遼吉大部、黑龍江、內蒙古東北、新疆西北,雲南西南,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有的達到0.2%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4.9%,居住了大約62%的桑姓人群。在蘇皖贛中部、湖北北部、川渝大部、雲南中部、貴州西南和北端、甘肅東南和中部、寧夏大部、內蒙古中部、陜晉北部、冀京大部、天津、山東北端、遼寧東北、吉林東南,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0.06%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7.2%,居住了大約22%的桑姓人群。
桑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桑姓的郡望是黎陽。桑姓以“樞密”、“淮翼”為其堂號。“樞密”和“淮翼”,堂號均典出明朝桑世傑。桑世傑,因戰功封秦淮翼元帥,歷克鎮江以東諸府縣,判行樞密院事。
楹聯 有關桑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誌穿鐵硯,居穆閨門。
賦著扶桑,法行平準。
旌常載績,文陣稱雄。
矢誌磨穿鐵硯,同居雍穆閨門。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桑姓歷代名人30名,占總名人數的0.066%,並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百一十一位;桑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七十九位;桑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八十位;桑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五十一位。
歷史上重要的人物有:西漢禦史大夫桑弘羊;晉朝青州刺史桑虞;五代後唐同光進士、後晉弘文館大學士、中書侍郎兼樞密使桑維翰;明朝秦淮翼元帥桑世傑,成化舉人、柳州通判桑悅,正德進士、浙江按察使桑溥,嘉靖進士、禦史桑喬;清朝刑部尚書桑春榮,雍正進士、工部主事桑調元。
桑姓血型:
桑姓人群總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2.6%,A型占28.8%,B型占29.4%,AB型占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