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時辰(讀音)和現代時間對照表
實用常識-古代十二時辰和現代時間對照表
子時《zi》2.醜時《Chou》3. 寅時《yin》(“銀”的讀音) 4.卯時《mao》(“貓”的讀音三聲) 5.辰時《Chen》6.巳時《si》(“四”的讀音)7. 午時《wu》8.未時《wei》9. 申時《shen》10. 酉時《you》(“有”的讀音)11. 戌時《xu》(“需”的讀音) 12.亥時《hai》(“害”的讀音)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沈、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來計時的。“雞鳴”“人定”,借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征。“食時”“晡時”,借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余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征來命名的。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淩晨1點到3點為四更,淩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在歐美國家,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計算。由於計時器即鐘表僅有12小時,只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來辨別,以夜
12時(下午24時)正,為0時,夜(上午)1時為1時,以正午12時為12時,下午1時為13時,下午6時為18時,下午11時為23時。
晝夜的起訖時間,有兩種不同的算法,歐美的24小時自0時算起,即自夜12時起算。在夜12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2時以後為次日。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夜晚11時起至夜1時為子時,在夜11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1時以後為次日。
古時辰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俗稱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
今時間23-1時1-3時3-5時5-7時7-9時9-11時古時子初子正醜初醜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