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話為你講清易經
第一句話:關于易經,你所應該知道的基本信息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
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隻有《周易》一本。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于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蔔筮”。
“蔔筮”就是對未來事态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第二句話:易經的起源
易經最初起始于古人對天地萬象觀測的描述。這種觀測依據的是日月的交替和四季的變化。古人由此而産生陰陽的概念。
陰陽的起始為天地的溷沌狀态,古人稱之為“太極”。
陰陽被稱為“兩儀”,用符号陽爻“------”和陰爻“-- --”來表示。
陰陽爻的叠加産生的圖形被稱為“四象”:
“四象”分别再同陰爻與陽爻進行一次重合,就得到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卦”。
八卦分别代表天、澤、火、雷、風、水、山、地。
古人用八卦的形态來揭示和展現陰陽相生相克,天地萬事萬物的關系。這種表達的方式,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預測。
關于這些史實,百度百科是這樣記載的:
伏羲,《史記》中稱伏犧。其所處時代據今約7000年左右。
伏羲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相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蔔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曆史。
第三句話:易經是怎樣被用來進行預測的
相傳伏羲借着觀看日月星宿的分布,俯瞰地球的自然環境,畫八卦以成圖。
這是一張伏羲先天八卦圖。
在這張圖上,伏羲将天地當做一個大的坐标系,用八卦來做标記,用八卦所代表和具有的物質屬性,來對天地運行狀态進行描述。
具體的狀态描述為:
幹卦和坤卦相對,謂之“天地定位”(因八卦中,幹代表天,坤代表地)。幹居正南,對應的坤居正北。
艮卦和兌卦相對,謂之“山澤通氣”(因八卦中,艮代表山,兌代表澤)。艮居西北,對應的兌居東南。
震卦和巽卦相對,謂之“雷風相薄”(因八卦中,震代表雷,巽代表風)。震居東北,對應巽居西南。
坎卦和離卦相對,謂之“水火不相射”(因八卦中,坎代表水,離代表火)。坎居正西,對應離居正東。
這張先天八卦圖是一張囊括了天地和方位的圖,同時又用能量關系----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做了描述。
這種能量關系的描述到了商代以後,又被具體為五種物質。這五種物質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金、木、水、火、土。
伏羲的先天八卦圖本身是一張描述日月運行和季節變化的信息全息圖。人和事物在這個全息的、帶有能量和變化的坐标系中,就可以通過觀察它們的變化和結果,得到一些規律性的認識。
這些認識慢慢積累起來,就在一定程度上對生命和事物的發生發展有指導和借鑒意義,慢慢變成了人們可以知過往而鑒未來的預測手段。
第四句話:易經名稱的由來
八卦的核心為陰陽。陰陽用一個字來表述,就是“易”字。
“易”字上面是一個日字,下面是一個象形的月字。易經據說由此得名。
第五句話:易經發展的三個階段
《連山》和《歸藏》今天均已失傳。其中《歸藏》部分内容于近代考古中發現,可以證實《歸藏》确實存在過。
第六句話:《周易》同《連山》和《歸藏》的區别
區别在于以下兩點。
1、周文王将伏羲八卦的每一卦,再同陰陽爻分别重合一次,得到了八純卦:
八純卦的每一個爻都變化一次,就會得到六十四個卦。這是八卦所能窮盡的所有變化。
六十四卦每卦六個爻,共計三百八十四個爻。
相傳周文王給每一個爻後面加了解讀文字,被稱為爻辭;給六十四個卦的每一卦後面加了解讀文字,被稱為卦辭。
2、文王八卦設計了新的八卦圖,被稱為“後天八卦圖”,《周易--說卦傳》裡對後天八卦圖的特性做了描述:
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轉換點就表現在四正四偶的八節上,這就構成了按順時針方向運轉的後天八卦圖。
圖為文王的後天八卦圖。
第七句話:流傳到今天的書籍《周易》,同周文王的“周易”有重大差别。
“周易”之所以被稱為“周易”,是因周文王發展創新的緣故。
“周易”同流傳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周易》這部書不是一回事。
《周易》一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辭和全部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這部分内容相傳為周文王所着。
第二部分為《傳》。百度百科注: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這裡出現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周易》這本書裡,将上古從伏羲至周文王的易經發展過程中,預測的基本方法全部忽略不寫。隻在文中交待了一句當時已經不再使用的上古時代用蓍草占蔔的方式。
全部《傳》的内容,都在解讀和讨論易經卦辭和爻辭文字記錄中所帶有的預測信息。并試圖從這些信息中總結出對世間活動和人生行為有指導意義的内容。
由于易經預測本身就能夠揭示天地運行和變化的道理,所以,《傳》部分的内容将這些道理加以闡述和引申,運用來對照人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讓人們從哲理的高度上看到了易經的内涵和價值。
這是《周易》作者給易經發展所帶來的好處。
但書籍《周易》略去了易經的預測方法部分。也給後世的易經學習和研究帶來巨大的負面因素。
由于孔子在曆史上的地位和名聲太響,使得後人在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完全參照書籍《周易》的内容,不再學習和讨論易經的預測部分,從而導緻易經的預測和理論從春秋戰國後期開始起分道揚镳。
這種現象直到宋代的儒學大師朱熹關于易經的着述問世才得以改變。
第八句話:《周易》一書中流傳至今的部分名言警句
1、亢龍有悔。
譯文:龍飛的過高,必将造成後悔之事。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的特點是永遠不停的運動變化,誰也不能阻擋,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永不松懈。
3、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氣勢厚實溫順,君子應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來包容萬物。
4、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幹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譯文:身居高位而不驕傲,屈居人下而不憂愁。所以說自強不息而又随時反省,雖面臨危險而無災禍。
5、同聲以相應,同氣以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
譯文:同樣的聲調能産生共鳴,同樣的氣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濕的地方流,火往幹燥的地方燒,雲随龍而出,風從虎而現,說明天下萬物都是親附同類的。
6、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讨論來明辯事理,用寬厚的态度處事,運用仁義來行事。
7、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缺。
譯文:長期做好事的家庭,福祉定會傳到後代;長期不會好事的家庭,禍害一定會害及子孫後代。
8、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譯文:勞苦功高而又謙遜的君子,必将得到百姓的敬服。
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譯文:兩人意氣投合,會形成一股鋒利的可以切玉斷金的力量。
10、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譯文:不去嚴密地收藏财物,就等于引人行竊;妖冶地打扮容姿,就等于引人非分之想。
第九句話:易經與《道德經》的關系
《道德經》是一本解讀易經的百科全書。
易經被稱為無字天書,一畫開天。太極出,兩儀生。
太極,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兩儀就是陰陽。陰陽的交替,衍生出世間的萬事萬物。而萬事萬物都要遵循“道”的規律和法則。
老子的《道德經》根據易經中天地自然的信息和規則來闡發和界定人間種種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第十句話:易經與《黃帝内經》的關系
《黃帝内經》中運用了易經的陰陽五行學說理論,把人體看做一個小宇宙,對人體世界來做度量和描述,從而揭示了人體世界裡的奧秘和規律,并針對來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生命系統的保健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