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祖先從何而來?
眾所周知,壯族同胞中有一些姓氏比較有特點,比如覃、韋、畢、谷、淩等姓。其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裏,壯族先民“俗不辨姓氏。”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們交往增多,需要互通姓名;特別是秦朝以後,大量漢人進入嶺南地區與壯族的先民雜居,帶來了先進文化和姓氏制度,壯族的先民才逐漸采用姓氏制度。本文根據一些民間傳說和有關文獻資料,探究幾個壯族姓氏起源。
1、來源於圖騰崇拜。在古代,有些壯族氏族、部落以動物、植物為圖騰,有些氏族、部落則以深水潭、泉水井等為圖騰。這樣一來,壯族先民采用姓氏制度時,分別以圖騰作為本氏族、部落的姓氏。但由於當時壯族沒有文字,只好按照壯話的語音,借用漢字譯寫下來。比如,韋 (壯話水牛的音譯)、畢(壯話鴨的音譯)、谷(壯話老虎的音譯)、淩(壯話猴子的音譯)等姓氏。
2、來源於先民愛好。壯族的先民,喜愛住在河谷,每當一天勞作之後,人們常常下到河裏洗澡、遊泳。這樣一來,壯族的先民有的就以興趣愛好作為自己的姓氏。下河洗澡、遊泳壯語Caemx,寫成漢字就是“覃”。此外,壯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特別喜愛色彩鮮艷的顏色。在采用姓氏制度時,一些壯族先民就分別以自己最喜歡的色彩作為自己的姓氏。壯話分別把紅、黃、藍、綠、花等顏色稱作寧、梁、蘭、陸、花,於是就有了寧、梁、蘭、花等姓氏。
3、來源於習慣稱謂。古代壯族的先民,“俗不辨姓氏”,加上無名字。所生男女,長幼次第呼之。(《文獻通考》卷328《四裔考·南》第二冊257頁) 壯族兄弟之間,弟稱呼兄為bei,兄稱呼弟為Nong。壯族的先民采用姓氏制度時,有的屬於兄的家族。就以bei為姓氏。有的屬於弟的家族,則以Nong為姓氏。而bei用漢字音釋為“閉”或“裴”。NoIig用漢字音釋為“儂”。這樣。壯族就有閉、裴、儂等姓氏。
4、來源於祖輩官職。秦朝統一中國時,居住在嶺南地區的壯族先民西甌人和駱越人,已發生階級分化,西甌人還建立了國家。許多記載都說明了當時的壯族先民已有了王、候、將等官職、這樣,有的壯族人就分別以其祖輩、父輩的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因而有黃 (壯話君、王的音譯)、侯(壯話侯的音譯)、張(壯話將的音譯)等姓氏。
隨著科技文化越來越發達,相信壯族同胞的姓氏起源將會得到進一步詮釋。這裏僅是參考一些民間傳說和一些史料而言。那麼,你是否了解你的姓氏起源呢?歡迎大家討論。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