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陽谷縣:被黃帝打敗九黎部落的強者,就埋在這裏!
這是位於聊城市陽谷縣十五裏園鎮的蚩尤陵景區,門票30塊,景區最前面是一座仿古大門,其上懸掛牌匾,蚩尤陵,進入後分為左中右三路建築,我們老樣子先看中軸線。
(圖)蚩尤陵正面
首先會看到一座蚩尤的雕像,這是純銅制作的,重大約4.5噸,銅像高大約8米,能看出來蚩尤的頭上有2只牛角,手持大圭,這圭可是有點說法,因為只有部落首領才能持圭,腰掛擊石取火用的火鐮石,處於這座雕像之下,能感到威猛的氣勢。
(圖)蚩尤全銅雕像
再往前走便是一處廣場,旁邊立有很多柱子,柱子上面雕刻了很多上古時期的圖騰,黃帝戰蚩尤的故事想必大家不陌生,最早在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大荒北經》中有記載,黃帝在神農跟九黎兩部落之東南。當時這三個部落是最強大的,於是爭霸戰開始了,黃帝怕兩面受敵,所以他采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突襲炎帝的神農部落,在阪泉大戰中擊敗了炎帝。黃帝乘勝揮軍,一直挺進到蚩尤的九黎部落根據地涿鹿,便出現了涿鹿之戰,最後黃帝擊敗九黎部落,殺死蚩尤,九黎部落的人民一部分被抓去當了奴隸,一部分向南方逃散,還有一部分留在了北方,最後開創了黎國,從這裏便衍生出一個詞語,叫做黎民百姓。
(圖)大殿前廣場
黎民百姓是2回事,黎民所說就是九黎族被黃帝打敗,一部分人被抓走當了奴隸,這些人便是黎民,可以說身份很低微,百姓的說法有很多種,有人說是在上古時期有姓的氏族很少,也就百十來個,所以叫百姓,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姒妘媯妊嬴,根據《國語》記載,只有才華出眾、有所作為、能夠做官的貴族子弟,才能有幸被賜予姓,才能成為“百姓”,所以百姓的身份地位很高,後來隨著私有制的出現,一部分黎民發達了起來,而一部分百姓卻衰退了,所以黎民百姓慢慢就混為一談了,到了隋唐時期,基本可以劃等號了。
(圖)蚩尤寶殿
中間這個很高的,便是這裏的主殿,名曰蚩尤寶殿,這個景區所有的建築都是後來仿建的,只有蚩尤冢是原來的,裏面供奉的便是蚩尤,這是一尊坐像,前面擺了一些供品,因為裏面光線不是很好,所以拍的不是很清楚,從大殿向東走,有一處碑廊,可以看到很多近代的石刻,這些石刻大體的內容,是證明這裏的蚩尤冢是真的,原來這裏叫做皇姑冢,所以大家會看到一些題詞,寫的是錯把蚩尤認皇姑,旁邊有一些圖片展示,顯示了蚩尤文化波及的省份,有東北三省、甘肅、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旁邊的幾塊畫像石很有看點,一塊上面刻了牛頭人身和雞頭人身的2個人物,另一塊則刻了蚩尤的形象,與傳說中的蚩尤人身牛頭,八只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還是有點區別,但一看也是很邪惡的感覺,旁邊還有應龍的畫像石,《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黃帝讓應龍攻擊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操縱風雨。黃帝請來了天女旱魃,雨便停了,就這樣把蚩尤給殺了。
(圖)蚩尤應龍等畫像石
最後面便是蚩尤冢,據說裏面埋葬的便是蚩尤的頭,根據馬王堆的帛書記載,黃帝和蚩尤在戰場上交鋒,黃帝把蚩尤抓住。並叫人剝下蚩尤的皮做成一個靶子,讓大家射,射中多的人有獎賞;黃帝剪下蚩尤的頭發掛在天上,把它叫做"蚩尤旗";然後又把蚩尤的胃填滿幹草做成一個球讓大家踢,這就是最早的"蹴鞠",論世界足球的起源是中國,論世界男足最厲害的,那肯定也是中國,因為不是每支球隊都叫特能輸
(圖)蚩尤冢省保碑
提到了蚩尤,肯定要提到黃帝和炎帝,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關系呢,因為這些人都屬於史前傳說人物,我也只能盡力將關系捋清楚,蚩尤與炎帝的關系相當復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大敗炎帝,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這便是《路史·蚩尤傳》所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看不慣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
(圖)蚩尤陵全景圖
關於蚩尤與黃帝之戰,大體有3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勝炎帝之後,再勝蚩尤而鞏固帝位,黃帝與蚩尤之戰似為黃炎之戰爭的余波;這種說法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另一說是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這種說法見於《逸周書》,三說是蚩尤作兵攻黃帝,兵敗被殺,這種說法見於《山海經》,蚩尤戰敗後的結果,一說是被黃帝擒殺,另一說是受到黃帝重用,關於蚩尤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的記載,反映了黃帝與蚩尤關系的不同階段與不同側面,把黃帝與蚩尤的戰後關系放到原始部落戰爭的歷史背景中去認識,殺戮是不可避免的,斬盡殺絕又是不可能的,最終只能是讓戰敗的部落在服從的條件下保持原狀生活下去,這裏可以看出來蚩尤和黃帝沒有一毛錢的親屬關系,而你以為故事到這裏就完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圖)赑屃駝碑蚩尤冢
《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喜歡歷史的應該不陌生,這《清華簡》特別喜歡放大招,最近放出的大招,讓專家直呼想不到,這邊是裏面關於蚩尤身份的記載,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由此看來,蚩尤是黃帝的兒子,成人之後作兵叛父,這完全顛覆了原來我們所知,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可能有人說這清華簡也不可信,但最起碼關於蚩尤是黃帝兒子的傳說,在《清華簡》成書的年代是廣為流傳得。
(圖)蚩尤冢航拍
先不管蚩尤是不是黃帝的兒子,蚩尤在歷史上一直就是反面教材,那麼為何現在又變為了我們的人文三始祖了呢?上世紀90年代,涿鹿縣提出“炎黃蚩是共祖,各民族是一家”的“三祖文化”命題,1993年10月,任昌華提出了“三祖文化”這個命題,並著書《三祖文化始說》,即中華文明的始祖除炎黃二帝外,還有蚩尤,據史料記載,黃帝與蚩尤涿鹿大戰之後,大部分東夷部族的人歸順了黃帝,也有一部分人流入了偏遠地區。多少年來,苗族等少數民族不僅認同蚩尤為其先祖,而且堅信蚩尤對當時的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應該列入中華文明始祖的地位,三祖文化”對於振興中華民族精神,促進祖國統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三祖文化”口號的提出,也受到了學術界、海內外知識界部分人士的不滿與反對。原因是對蚩尤歷史地位的認同存在分歧,反對者認為蚩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惡人、黃帝手下的叛亂之臣,將其奉為“文明”始祖是惡作劇,當然持支持一方的人認為,蚩尤黃帝之戰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其實,一部歷史就是一部成功史,就是一部成功者主宰寫下的傳記。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統”觀念,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而蚩尤被妖魔化始於孔子的儒家思想。在非儒家文獻如《逸周書》、《山海經》中對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在道家經典《莊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不管是支持也好反對也罷,能創新地提出三祖文化,也是我國文化包容的體現,56個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很慶幸我們擁有共同的母親,她的名字叫做中國。
(圖)蚩尤雕像
我是文史古跡任遠行,一個行走於古跡,弘揚傳統文化的自媒體人,喜歡記得關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