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起名原理,周易八卦起名字方法
周易八卦起名原理,周易八卦起名字方法,如何用周易八卦起名字,周易八卦取名怎麼樣?
周易八卦取名怎麼樣?如何用周易八卦起名字?中國著名起名大師,謝詠老師姓名學談周易八卦起名字方法,以及周易八卦起名原理,關註這個問題的朋友們可以細細品讀!
一個人的姓名是從出生起就一直陪伴我們到終老,所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始終和人榮辱與共,所以有人說“人如其名”,故而人名即人,言其名就可以想到其人;
眾所周知,吉祥的名字會使人這人一生氣運也都是吉祥的,所以從小寶寶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每個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就是因為一個好的名字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信心,讓人變得更加自信,一個好的名字能夠帶來好的運氣,同時對我們以後人生之中的學業、事業、婚姻等等方方面面也都是會有幫助的,如果能夠結合本人的生辰八字五行喜用神取名字的話,那麼一個好的姓名甚至在我們運勢不好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轉換運勢,名字的重要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1)謝詠老師:八字核心五行起名
那麼,如何才能夠為寶寶起個好名字呢?不言而喻,結合本人生辰八字之核心五行“以人為本”才是取名字最重要根本性原理所在,謝詠老師通過對命理學和姓名學多年的研究,以及吸取古今經驗精華總結,是真正地把五行八字的精髓“喜用神”和“姓名學”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因為真正的好名字必須是要根據生辰八字全方位分析每一個五行的旺衰,平衡,流通,取用神忌神等等;
易書有曰:“大抵八字命局五行不暢,則疾病叢生,事業運勢萎靡不振”,命格五行之氣的運作也是“天道,人道”,以及“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所以謝老師起名立足於命格最核心的五行“喜用神”,這是當前所有的起名方法中,最權威的起名方法;因為“喜用神”不但是八字命格的“精氣神”所在,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靈魂動力”所在,更是我們人生耐以成功的“機遇舞臺”所在,謝詠老師將強有力“喜用神”植入到你的姓名之中,也就相當於“精氣神+靈魂動力”時刻伴隨著你了!
(2)謝詠老師談:如何用周易八卦起名字
運用八卦來命名,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使用卦名;
比如南宋末年有一位才學淵博的學者名叫黃震,他的字是東發。將名、字聯系起來,他的名字就將八卦與方位相對應起來,東發又與“萬物出乎震”的意思暗合。
中國歷史上以八卦取名的名人還有許多,如東漢大臣楊震、唐朝大臣郭震、南宋大儒朱震的弟弟朱哭、明朝將領李震、明代哲學家王良、明朝文學家茅坤、明朝學者呂坤等。
也有不用卦名,取意爻辭的,茹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字子龍,是用“雲從龍,風從虎”之意;明朝萬歷進士高攀龍,字雲從;其名也是取自震卦爻辭。
唐代精於品茶之道,並撰寫《茶經》一書的陸羽,被後人譽為茶聖,他字鴻漸,其名字是摘取《易‘斯封》中“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一句中的字而成。同樣還有《圍成》的主人公方鴻漸!
(3)謝詠老師補充說明:
運用八卦來命名,是典型的中國智慧的運用,由於《周易》深奧難懂,一般民眾很少使用八卦來命名,采用此種命名方式的大多是中國文士名流,或者是精於算卦之人。
明清以前的運用八卦命名,比較講究含蓄、隱晦,以寓意曲折綿密取勝;到近代,運用八卦來命名則一反前風,以較簡明、直接的方式來命名;除前文所述之外,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熊秉坤也是一例,他字載幹,其名徑取八卦中的坤卦名,其字也是取八卦的幹卦名,坤為地,幹為天,天地相合,取意美滿至極。
八卦起名法較為深奧,首先應對周易八卦有較全面的研究,才能運用自如,由於八卦起名法意理深遠,因此值得加以研究和運用,和陰陽五行一樣,八卦也是中國智慧的產物,它對中國古代科技和人的思維模式有著重大的影響。
八卦是《周易》書中的基本結構,而《周易》一書保存了最古老、最深奧的思想,是中國學術殿堂中最為神秘又最為輝煌的著作。
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八卦之中,以幹、坤兩封最為重要,這兩封被古人視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
由於《周易》中的八卦常被人們用來預測自然和社會事物,民間也還有人用它來占蔔吉兇,因而卦辭被籠上一層神秘又令人敬畏的色彩,這對於有著趨吉避兇心理的中國人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他們在用八卦進行占筮的同時,有人產生了運用八卦來命名的念頭,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趨吉避兇,一方面又可借助爻辭中神秘力量增強自身力量。
(4)謝詠老師《易經》正能量:
2003年,34歲的成都女教師謝曉君帶著3歲的女兒,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塔公鄉的西康福利學校支教。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康定縣第一所寄宿制學校——木雅祖慶學校創辦了。謝曉君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甚至保姆。2007年2月,她把工作關系轉到康定縣,並表示“一輩子待在這兒”。
到雪山腳下去
“是這裏的純凈吸引了我。天永遠這麼藍,孩子是那麼尊敬老師,對知識的渴望是那麼強烈……我愛上了這個地方,愛上了這裏的孩子。”
康定縣塔公鄉多饒幹目村,距成都約500公裏,海拔4100米。在終年積雪的雅姆雪山的懷抱中,在一個山勢平坦的山坡上,四排活動房屋和一頂白色帳篷依山而建,這就是木雅祖慶學校簡單的校舍。
時針指向清晨6點,牧民家的牦牛都還在睡覺,最下邊一排房子窄窄的窗戶裏已經透出了燈光。女教師寢室的門剛一開,夾著雪花的寒風就一股腦兒地鉆了進去。
草原冬季的風吹得皮膚生疼。屋子裏的5位女教師本想刷牙,可涼水在昨晚又被凍成了冰疙瘩,只得作罷。她們逐一走出門來,謝曉君不得不縮緊了脖子,下意識地用手扯住紅色羽絨服的衣領,這讓身高不過1.60米的她顯得更瘦小。
吃過饅頭和稀飯,謝曉君徑直朝最上排的活動房走去。零下十七八攝氏度的低溫,冰霜早就將淺草地裹得堅硬滑溜,每一次下腳都得很小心。
六點半,早自習的課鈴剛響過,謝曉君就站在了教室裏。三年級一班和特殊班的70多個孩子是她的學生。“格拉!格拉!(藏語:老師好)”娃娃們走過她身邊,都輕聲地問候。當山坡下早起的牧民打開牦牛圈的柵欄時,木雅祖慶教室裏的朗朗讀書聲,已被大風帶出好遠了。
2006年8月1日,作為康定縣第一所寄宿制學校,為貧困失學娃娃而創辦的木雅祖慶學校誕生在這山坳裏。一年多過去,它已經成為康定縣最大的寄宿制學校,600個7歲到20歲的牧民子女在這裏學習小學課程。塔公草原地廣人稀,像城裏孩子那樣每天上下學是根本不可能的,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木雅祖慶是一個家,娃娃們的吃喝拉撒睡,老師們都得照料。謝曉君和62位教職員工是老師,是家長,更是保姆。
學校的老師裏,謝曉君是最特殊的。1991年她從家鄉大竹考入四川音樂學院,1995年畢業後分到成都石室聯中任音樂老師。2003年,她帶著年僅3歲的女兒來到塔公的西康福利學校支教,當起了孤兒們的老師。2006年,謝曉君又主動來到了條件更為艱苦的木雅祖慶學校。
三年級一班和特殊班的好多孩子都還不知道,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謝老師其實是學音樂出身。從聯中到西康福利學校,再到木雅祖慶學校,謝曉君前後擔任過生物老師、數學老師、圖書管理員和生活老師。每一次變動,謝曉君都得從頭學起。
從成都到塔公,謝曉君不知多少次被人問起,為什麼放棄成都的一切到雪山來。“是這裏的純凈吸引了我。天永遠這麼藍,孩子是那麼尊敬老師,對知識的渴望是那麼強烈……我愛上了這個地方,愛上了這裏的孩子。”
最初讓她來到塔公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丈夫——西康福利學校的負責人胡忠。
福利學校修建在清澈的塔公河邊,學校占地50多畝,包括一個操場、一個籃球場和一個鋼架陽光棚。這裏是甘孜州13個縣的漢、藏、彜、羌四個民族143名孤兒的校園,也是他們完全意義上的家。一日三餐,老師和孤兒都是在一起吃的,飯菜沒有任何差別。吃完飯,孩子們會自覺地將碗筷清洗幹凈。
西康福利學校是甘孜州第一所全免費、寄宿制的民辦福利學校。早在1997年學校創辦之前,胡忠就了解到塔公教育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當時就有了想到塔公當一名誌願者的念頭”。
辭去化學教師一職,胡忠以誌願者身份到西康福利學校當了名數學老師,300多元生活補助是他每月的報酬。臨別那天,謝曉君一路流著淚把丈夫送到康定折多山口。
謝曉君家住九裏堤,胡忠離開後,她常常在晚上十一二點長途話費便宜的時候,跑到附近的公用電話亭給丈夫打電話。所有的假期,謝曉君都會去塔公。跟福利學校的孤兒們接觸越來越多,謝曉君產生了無比強烈的願望:到塔公去!
從頭再來——音樂老師教漢語
“城市裏的物質、人事,很多復雜的事情就像蠶繭一樣束縛著我,而塔公完全不同,在這裏心靈可以被釋放。”
謝曉君彈得一手好鋼琴,可學校最需要的不是音樂老師。生物老師、數學老師、圖書管理員和生活老師,3年時間裏,謝曉君嘗試了四種角色,頂替離開了的支教老師。她說:“這裏沒有孩子來適應你,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
2006年8月1日,木雅祖慶學校在比塔公鄉海拔還高200米的多饒幹目村成立,沒有一丁點兒猶豫,謝曉君報了名。學校實行藏語為主漢語為輔的雙語教學。“學校很缺漢語老師,我又不是一個專業的語文老師,必須重新學。”謝曉君托母親從成都買來很多語文教案自學,把小學語文課程學了好幾遍。
牧民的孩子們大多聽不懂漢語,年齡差異也很大。37個超齡的孩子被編成“特殊班”,和三年級一班的40多個娃娃一起成了謝曉君的學生。學生們聽不懂她的話,謝曉君就用手比畫,好不容易教會了拼音,漢字、詞語又成了障礙。謝曉君想盡一切辦法用孩子們熟悉的事物組詞造句,草原、雪山、牦牛、帳篷、酥油……接著是反復誦讀、記憶。課堂上,謝曉君必須不停地說話來制造“語境”,一堂課下來她能喝下整整一暖壺水。
4個月的時間裏,這些特殊的學生學完了兩本教材,謝曉君一周的課時也達到了36節。令她欣慰的是,特殊班的孩子現在也能背誦唐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