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衍和陰陽五行學說

2021-10-23易经占卜61

鄒衍和陰陽五行學說

鄒衍,戰國時期齊國人,生於齊威王晚年,齊宣王時學於稷下學宮,先學儒術,後來看到國君淫侈不尚德,於是對原始的陰陽和五行學說加以改造,創立新陰陽五行學說,作《終始》、《大聖》,洋洋灑灑十余萬言。新陰陽五行學說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五德終始說。鄒衍認為:天子應該得到五行中的一德,並且上天顯示與這一德相應的符瑞,如果他的德運衰了,就必然會有五行中勝過這一德的另外一德取而代之。按照五行的次序運轉下去,便有了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五德終始說把陰陽五行與政治相聯系,為戰國時期的“帝制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一學說受到當時各國國君的普遍重視,鄒衍則在齊宣王晚年和齊湣王時期做了稷下先生和齊國的上大夫,影響日益擴大。但是後來齊湣王的性情變得十分暴戾,稷下先生紛紛離開齊國,鄒衍也在此時離開齊國去了梁國。梁惠王以賓主之禮在郊外親自迎接鄒衍。到燕國,燕昭王為他修建碣石宮,以師禮待之,請他為燕代齊的戰爭出謀劃策,並為燕稱“北帝”制造輿論。但是燕昭王死後,燕惠王即位,燕齊戰爭的形勢逆轉,鄒衍被讒下獄,出獄後回到齊國,又為稷下先生。後來出使趙國,在平原君面前批評公孫龍,使之被罷黜。六年後見燕王喜,次年燕伐趙的戰爭失敗,鄒衍也在此後不久去世。

鄒衍的著作很多,《漢書·藝文誌》陰陽家類著錄《鄒子》49篇、《鄒子終始》56篇,但均已散佚,我們只能從殘存的零星資料中了解他的思想學說。

他的治學方法是“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從時間上來看,先從人所共知的黃帝談起,推而遠之,直到天地未生之時,甚至更加久遠,至不可考究的混沌狀態。從空間上來看,先列中國的名山大川、珍禽異獸、水土植被,再推至海外人所未見之物。所以他的思想宏大不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特別是他的天人學說更是具有神秘主義傾向。

從現存的有關資料看,鄒衍的學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自然學說,論宇宙生成發展的歷史。成書於漢代的《屍子》記錄了戰國中期屍佼的言論,其中說:“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的曰宙。”從鄒衍的治學方法來說,他已經有了時空觀念,形成了宇宙觀。由於他善談天人之說,所以也被稱為“談天衍”。

二是地理學說,即大九州說。他說中國是“赤縣神州”它附近還有八個這樣的州,合起來共九州,周圍又有大海環繞,與天相連,人民禽獸不能相通,而像“赤縣神州”這樣的小州天下共有八十一個,儒者所說的中國僅占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鄒衍的地理學說是建立在主觀推測的基礎上,沒有任何根據,但是他突破了當時人們狹隘的地理觀念,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激發了人們對域外探索的熱情,有的學者因此稱鄒衍是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家。

三是陰陽五行學說,其中又可分為五行相生說和五行相勝說以及在五行相勝說基礎上附會歷史發展規律的終始五德說。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對宇宙間的事物用演繹法進行分類,以陰陽五行為公式來解釋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他用陰陽來解釋天地、晝夜、男女等自然現象和尊卑、動靜、剛柔等抽象觀念;用五行統轄時令、方向、神靈、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

五行相生說是在繼承齊國傳統的五行學說基礎上加以系統化而形成的。這種學說為田齊政權服務的政治性很強,突出地表現在鄒衍繼承了《管子》的《五行》、《四時》、《幼官》等篇的五行相生說,從而使明堂制度更加完善,為齊宣王、齊湣王將為天子制定四時教令。傳統的五行學說認為:木性溫,鉆灼而火出,故木生火;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少陰之氣溫潤流澤,銷金亦為水,所以山之而從潤,故金生水。因水潤而能生,故水生木。鄒衍依五行相生的順序按五行的轉移而有春、夏、季夏、秋、冬五季(為合五行之數在夏秋之間加入季夏),天子則應在相應的方位(即東、南、中、西、北)穿相應顏色(即青、赤、黃、白、黑)的衣服,這就是“隨方面而服”的內容,這也是明堂制度的內容之一。鄒衍認為:天子應當住在一所特別的屋子裏,東南西北各有一個正廳和兩個廂房,這些屋子總稱為“明堂”。天子每個月應換一個地方住,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飯、所聽的音樂、所祭的神、所辦的事等等都按這個月特有的規定去做,十二個月輪完一圈。大院子中間又有一廳,是天子在季夏之月住的。另有一說是每一季裏抽出十八天住在這裏。這把方向的“東南中西北”和時令的 “春、夏、季夏、秋、冬”相配,使天子按 “木、火、土、金、水”的運行順序去做“天人相應”的工作,這就叫做明堂制度。例如鄒衍認為天子居明堂按四季不同采用的取火之木也不相同。春屬木,故用青色的榆柳之木;夏屬火,故用赤色的棗杏之木;季夏屬土,故用黃色的桑柘之木;秋屬金,故用白色的柞樽之木;冬屬水,故用黑色的槐檀之木。這一順序即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順序排列的,其中以土居中,而《呂氏春秋·應同》篇中保存了鄒衍關於“黃帝時其色尚黃其事則土”的論述,說明黃帝應居中央為天子的奧妙,這對於制造田氏政權以黃帝的後代自居,而要統一天下為天子的輿論是很有用處的。用五行相生說論證田氏政權的合理性並設計天子四時教令的明堂制度正是鄒衍的“功績”。

五行相勝說則認為:眾勝寡,所以水勝火;精勝堅,所以火勝金;剛勝柔,所以金勝木;專勝散,所以木勝土;實勝虛,所以土勝水。鄒衍根據五行相勝說創立了五德終始說來解釋歷史發展的規律,以迎合燕昭王稱北帝的需要,推衍出燕為水德,以取代火德為帝。所謂五德是指土、木、金、火、水五種神力,按照五行相勝與朝代的盛衰更替相附會,每一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種與之相配合,由這種德支配著這個朝代的命運。歷史的發展就是按五行相勝的順序循環往復的。帝王將興之時,上天必先有所征兆叫符瑞。黃帝時天現大蚓大螻,黃帝說:“土氣勝。”所以黃帝屬土,色尚黃。禹之時,天現草木秋冬之時仍不枯萎,禹說:“木氣勝。”所以禹屬木,色尚青。商湯時,天現金刃生於水,湯說: “金氣勝。”

所以商屬金,色尚白。周文王時,天現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說:“火氣勝。”所以周屬火,色尚赤。同時鄒衍推測,代火者必將水,天先現水氣勝,水氣勝,所以色尚黑。鄒衍依據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土勝水的自然規律,比附禹代黃帝,湯代禹,周代商的歷史必然性。所以五德終始說是關於“五行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五行由於各自不同的德性,彼此之間存在相勝的關系,從而形成了封閉的循環過程,由此造成了王朝的更替和歷史的周期性變化。

鄒衍根據五德相勝推出周為火德,那麼代周而興的必然是以水德王的王朝,燕在北方,當屬水德,若立為“北帝”正合乎了水德的符應,將代周而統一天下。鄒衍在齊鼓吹五行相生說,以完善四時教令的明堂制度;而在燕則宣傳五行相勝的五德終始說,這正是他在齊能位居上大夫,在燕則受師禮相待的原因。系統地論述五德終始說可以說是鄒衍的發明,而將五行相生說和五行相勝說統一起來根據時間和地點的不同擇善而從,更是鄒衍的高明之處。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鄒衍在戰國時代七國爭雄前途未蔔的情況下確立了自己政治預言家的地位,自然受到禮遇,這與孔孟遊學時受困的情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鄒衍本人並沒有到過秦國,但他的學說在戰國時期廣為流傳,所以在呂不韋當權時撰寫《呂氏春秋》,其中就收入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內容,《應同》、《蕩兵》、《十二紀》都體現了鄒衍的陰陽五行思想,特別是《十二紀》,以四季配五行、五方位、五色、五聲、五味、五蟲、五祀、五谷、五畜、五臟、五帝、五神等,每個季節分別對應五行系統五的單相系列,把陰陽五行與天象、祭祀、節令、農事等相結合,內容無所不包,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也對以後的秦始皇產生了重要影響。秦朝建立後,秦始皇以秦為水德,以論證其代周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

上古四大兇獸的來龍去脈(下篇)

上古四大兇獸的來龍去脈(下篇)

昨天我們介紹了上古四大兇獸的前兩個,也就是饕餮了窮奇,沒有看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上篇,今天我們介紹其他兩個。 梼杌(táo wù),《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據《史記》記載,顓頊為黃帝次子的兒子,顓頊家有個...

了解竈神來歷的3個傳說,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小年是我國民間祭竈的日子,根據民間傳說,竈神在這一天要前往天宮向玉帝報告人間的善惡,大家為了避免竈神亂說話,大家在祭竈的時候就會供上很粘牙的糖,讓竈神吃了不能亂說話,另外為了顯示家中清貧,人們上供給竈神的除了糖之外還有豆腐。 每年小年大家都在祭竈,那有多少人知道竈神到底是誰呢?今天小佛就和大...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學說並不是真正的五行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學說並不是真正的五行

五行在春秋戰國先秦時代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項重要內容,並不是現代所指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相生相克學說”是後人附會先古“五行”這個名詞新創的,與“五行”本義已經沒有多少關系,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體現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可能是有意另造...

公孫姓氏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典故?

公孫(Gōngsūn公孫)姓源流較廣,源出大類有二: 1、出自春秋時各國諸侯的後裔,以爵號為氏。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據《廣韻》載:“古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據《通誌》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

三部九候體現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可以用來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是經絡的基礎知識

人體的三部九候是一種天地之至數,是三才思想在診斷中的具體應用,體現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三來源於三才,九是三的乘積。三部九候與《易經》和《道德經》有關: 一、三部九候論 1、《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三才”思想,是“天人合一”宇宙觀、生命觀的基本模型。 2、在中國文化中,“三”是...

黃帝,炎帝,南帝,北帝分別是誰?

黃帝,炎帝,南帝,北帝分別是誰?

黃帝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關於黃帝的歷史資料十分稀少,比較可信的僅為歷史上有其人其事,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居於...

蚩尤的品德

由於是與黃帝的戰敗方,在黃帝文化的延續中,蚩尤的品性同樣被臉譜化。 從他名字上看,“蚩”是貶詞。《釋名》:癡也。《說文解字》釋為“蟲也”。作冠詞用,若今之詈辭“小爬蟲”之類。《六書正偽》曰:“凡無知者,皆為蚩名之”。《廣雅釋詁》:“蚩,亂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 從其領導的部落...

經絡名·少陽

經絡名·少陽

4 经络名·少阳 少阳为经络名。见《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分手少阳和足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少阳经是少血多气的经脉,在针刺治疗时,可以出气,不可伤血。 4.1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

一言九鼎的三大生肖

一言九鼎是什麼動物? 一言九鼎生肖是虎。 十二生肖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本命年等。 關於十二生肖...

五行知識(轉自百度)

1、五行由來: 天地未分之時,被稱為混沌狀態。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沒有生成,晝夜寒暑沒有交替出現,上面沒有風雨雷電,下面沒有草木山川人禽蟲獸。這時一股靈氣在裏面盤結運行,於是從太易之中生出水,從太初之中生出火,從太始之中生出木,從太素之中生出金,從太極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而來。 此後天地人...

墳地柏樹

墳地柏樹怎樣栽?墳地種柏樹,不能太靠近墳墓!風水危害很大!陰宅一般都種有松樹、柏樹,象征著死人的意念永存。此外,種上松柏樹還有水土保持、保護墳冢的作用。墳墓是人類所特有的生命終結之後的安置之所,《呂氏春秋》解釋喪葬風水學的由來說道:“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病於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

殷氏,殷姓起源,殷氏,殷姓介紹

殷氏,殷姓起源,殷氏,殷姓介紹

姓氏的起源 姓和氏在西周、春秋以前是有區別的,其後特別在秦滅六國以後,氏因淡化而消失,姓與氏合二為一。 “姓”本從女從生,為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凡同一母親(始祖母)繁衍出來的後代都同姓。那時夫妻無固定配偶,子女出生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故從母親而姓。父系氏族社會(父家長制)後,姓雖保留下來了,...

如何通過面相判斷人的壽命長短?

中國人講究看面相,如“天庭飽滿註定大富大貴”“人中深長人長壽”等說法綿延古今。面相始終是一種神秘的存在,甚至成為一種專門的推斷命運的學問。面相真的那麼神奇,隱藏著命運密碼?普通人是否也能從中從面相中看出一二玄機? 雖說從面相看出貧富、姻緣有些不靠譜,但面相是一個人過去生活狀態的微縮景區,其中隱藏...

聊城市陽谷縣:被黃帝打敗九黎部落的強者,就埋在這裏!

聊城市陽谷縣:被黃帝打敗九黎部落的強者,就埋在這裏!

這是位於聊城市陽谷縣十五裏園鎮的蚩尤陵景區,門票30塊,景區最前面是一座仿古大門,其上懸掛牌匾,蚩尤陵,進入後分為左中右三路建築,我們老樣子先看中軸線。 (圖)蚩尤陵正面 首先會看到一座蚩尤的雕像,這是純銅制作的,重大約4.5噸,銅像高大約8米,能看出來蚩尤的頭上有2只牛角,手持大圭,這圭...

中國古代所提到的玄學是否確有其事?

1、玄學的出處 在江湖人的口中,一直流傳著一則充滿神秘而又與我國傳統文化有關系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話說盤古開混沌天地,女媧娘娘煉五色石補天之後,我們的祖先--黃帝公孫軒轅在一個不可思議的情形下誕生了…… 後蚩尤作亂,黃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書破蚩尤妖術,擒殺蚩尤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