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服飾特點(回族服飾特點圖片)
一、服飾顏色
在服飾的顏色上,回族一般以白、黑、綠為主。回族崇尚白色,一是來源於中世紀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的風俗;一是受漢族視白色為純潔、高尚的傳統文化心理影響的結果。這兩方面文化傳統的雙重影響,強化回族視白色為最潔凈、最純真和最清白的顏色。回族把綠色視作神聖的顏色,綠色顯示青春和活力。回族也穿戴黑色的衣物,黑色象征持重,給人以高雅、大方、莊嚴的感覺。從服飾的顏色上,可看出回族追求的是一種質樸無華、純真大方的美。
二、服飾種類
回族的服飾,根據性別分男子服飾和女子服飾。根據年齡可分為幼兒服飾、成年服飾和老年服飾。在婦女服飾中,則分未婚少女服飾、已婚中年人服飾和已婚老年人服飾,還有由於地區的差異、季節的不同和宗教職業形成不同的服飾。
1、男子服飾
回族男子喜愛戴白色無沿圓帽,這已成為回族的重要標誌。圓帽有平頂的,也有四角或六瓣的。內蒙古地區的人稱“白帽頂”。講究的人,在白帽頂上鑲有金邊和精美的花紋圖案,或在帽前正中用金色或綠色線繡有阿拉伯經文“真主至大”,有的則繡著“清真言”。帽頂也可是綠、黑或藍等色,質地有布料、平絨、呢子,也可是棉(絲)或毛線鉤織的。熱天以戴白色為主,冷天則戴深色厚料的。戴白帽頂,最初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族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就戴無沿圓頂帽。後來回族男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戴這種“白帽頂”,作為回族的外觀標誌。阿訇、“海立凡”及資深鄉老也有戴“泰斯塔勒”(波斯語譯音,意即清真寺的教長或阿訇頭上纏的布),一般用白、黃色毛巾或布料纏頭。日常生活中多戴“白帽頂”,禮拜時才戴“泰斯塔勒”。
經濟條件允許的回族老人,還有穿“麥賽海”(“麥賽海”為阿拉伯語)襪,意為皮襪子,一般用柔軟的薄牛皮制成,潔凈光亮,結實耐用,保暖性好,而且伊斯蘭教規定穿“麥賽海”襪,洗小凈可以免去洗腳的程序,用濕手在襪子的腳尖至腳後跟抹一下即可,俗稱“打襪子”。
坎肩是回族男子服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坎肩以青色居多,也有藍、灰等色。根據季節選用不同的面料做成夾、棉或皮的。工藝一般都很簡單,只在襟邊、袋口處用針紮出明線,使各邊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裝造型的線條美。對襟兩邊的小包扣,采用和衣服相同的料卷條盤結而成,顯得雅致和諧。皮坎肩的選料比較講究,在夾坎肩內掛一層羔皮或其他貴重動物皮,穿上輕便保暖。這使回族人經常洗手臉、洗小凈、練武藝或幹活兒都免除挽袖子的麻煩,十分方便。
2、婦女服飾
回族婦女一般都不外露頭發,戴白圓撮口帽,過去更多的是戴蓋頭。蓋頭旨在蓋住頭發、耳朵和脖項,因為回族視這些為婦女的“羞體”,必須全部護嚴。這種習俗源於阿拉伯地區,最初是為防風沙、講衛生;《古蘭經》中也有有關戴“面紗”的信條。回族婦女在戴蓋頭前,把頭發盤在頭頂或留把把頭,把頭發盤在腦勺後,戴上帽子,再戴蓋頭。蓋頭的顏色分綠、青、白三種。未婚少女戴綠色蓋頭,顯得清俊秀麗;已婚中年婦女戴白色蓋頭,顯得幹凈持重;老年婦女戴黑色蓋頭,顯得素雅端莊。而且老年人的蓋頭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蓋頭可以根據經濟條件和季節選擇不同的面料,講究的還要在上邊鑲上金邊,或繡上風格素雅的花草圖案。回民區的回族婦女戴蓋頭的習俗雖仍保留著,但在平時為數已不是很多,只有在宗教活動場所和回族過節慶時,在回族聚居區內,回族婦女戴起綠、白或黑色的蓋頭,參加各種活動。
回族婦女的傳統衣服樣式比較單一,大多是大襟衣服,只是裝飾內容較為豐富。特別是妙齡少女和年輕媳婦的衣服上,或嵌線,或鑲色,或滾邊,有的還在前胸、前襟上繡花。衣服的顏色,一般老年人多著黑、藍、灰等色,中年婦女喜歡鮮亮些的。中老年婦女也常穿坎肩。回族婦女一般不穿短袖衫、短褲和裙子,即上衣露不過肘,褲子露不過膝,忌赤腳行走。
此外,回族的女子也戴耳環、手鐲等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