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帝的中國神話故事
黃帝傳說故事是中國古代的漢族民間傳說。黃帝最早的活動區域在陜北黃土高原,黃帝陵所在地-黃陵橋山及其周圍仰韶文化遺存非常豐富。所以今天就來跟小編看看關於黃帝的故事吧!讓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下黃帝吧!
黃帝
早在兩千年前的漢朝,司馬遷就已經搞不清黃帝的戶口了。司馬遷特意向東跑到大海,向西跑到空桐,北過涿鹿,南到江淮,問各地的白胡子老爺爺打聽黃帝的下落。結果四方的老頭子都發誓,黃帝就是他們這疙瘩誕生的。這就跟現代到處有人附會出一個孫悟空的花果山景點一樣。司馬遷只好悻悻而歸,撿了一些好聽的話(雅言),對付著給黃帝寫了個小傳,到底也沒說清黃帝是哪裏兒的人。整個傳作得更像一篇神話故事。
根據司馬遷所說,大約是在五千年前一個普通的淩晨四點鐘,黃帝出場了。當時的夜色完整而且深沈,星星無言地閃爍,世界一片和睦。一個叫“附寶”的女孩,正在黃土高原北部安穩地睡覺,沒招誰也沒惹誰,突然安穩地醒來。附寶醒來有點奇怪,就擡頭看了看天,這一看不要緊,她那沈默的美麗,被一道嗤拉拉的閃電照亮,閃電仿佛把天空撕出蛇形的口子,纏繞著北鬥七星,照亮了整個郊野。
附寶感覺很恐懼,屋子裏的器皿都暗暗地發出紅光,還有輕微的噝噝聲響,附寶的感受就像你在荒野裏見了飛碟。也許有什麼化成了一股煙進來了,當附寶合上眼,香甜睡去的時候,那個什麼東西還似乎替她關了門。可憐的附寶,清晨被叫醒的時候,發現她已經懷孕了。(又一個不知道爹是誰的例子,只好推說是閃電。)
司馬遷說,這次懷孕為期很長,好像比別人長了兩倍半,到了第二十五個月的頭上(已經超過了大象二十二月的記錄),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家夥——黃帝出生了。由於在肚子裏多呆了十五個月,期間已經學會了講話——只能這麼解釋,所以司馬遷說黃帝剛生下來就能說會道,一幅龍顏,渾身散發著聖德,像一個領導幹部,家裏的雞呀狗啊都怕他。奇異的事情接連不斷。很多情況下,吃飯的骨制勺子拿到他手裏就會粉碎。他看著一個瓦罐,那個瓦罐就會爆炸,他盯著某一個人,那個人肯定要栽跤。村裏的人都怕夠了這個小孩。甚至風雨雷電這些氣象諸神也怕他,黃帝一說,天怎麼這麼熱啊,於是立刻就會刮起涼風。說下雨也是一樣。
功力伴隨著他的年齡而增加,他在二十出頭的時候,據司馬遷說,就已經驅使虎、豹、熊、羆。
在黃土高原追隨黃帝的另一個少年人,叫做“應龍”,同樣身懷異能。“應”是雁鳴的聲音。當時大雁常在黃土高坡上低低的飛行,領隊的老雁在空中鳴叫,後繼的雁鳥一只接一只應和,以免有誰掉隊。這便是答應、應對、應唱、響應等詞的來歷。應龍有雁的特征,身體輕盈,輕易爬臨山頂,在陽光閃閃中靜止不動,大家向上仰望,看見的是一只有翼的雁形飛龍——所以叫應龍,即是雁龍。
黃帝認為應龍具有駕馭地面流水的神力。當應龍和黃帝一起在水邊趕著牛羊走的時候,應龍走向河水,河水就恐懼似的倒退著讓出一塊空地。這給黃帝帶來很多好處,當羊群需要飲水的時候,不必費力尋找,應龍可以讓一條河水遠道流至面前。
戰神傳說
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蚩尤有兄弟81人,號稱是神帶的後裔。這81人全都是獸身人面,銅頭鐵額,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殘害黎庶,誅殺無辜。又制造兵杖刀載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遂順民意,征召各路諸侯兵馬討伐蚩尤。歷經15旬後,也未能打敗蚩尤,只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醒來後,心覺奇怪。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為能致遠,驅羊數萬群,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於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後,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後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蚩尤。在涿鹿郊野,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蚩尤布下百裏大霧,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便令風後造指南車。與此同時,西王母也派玄女前來,教他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後據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開戰。蚩尤率領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來天下女魃於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後,殺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屍葬於四處,使之不得完屍。後來,又有神農之後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後來,又親率兵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諸侯。前後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
人物介紹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