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簡史,五大源流,孔子後裔曾七世單傳,為什麼說戴孔世仇?
孔子
孔姓在中國不算大姓,人口約300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1%左右,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約80位,但又因孔子的之故而備受關註。
然而,未必孔姓都是孔子的後代,因為孔姓來源更為復雜。
其一,孔姓源於子姓,出自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後裔,得姓始祖是孔父嘉,孔父嘉的七世孫則是孔子。此為子姓孔氏。
成湯,也就是子履,又名天乙。而“孔”字就是成湯名字中的“子”和“乙”的組合。之後,成湯的子孫中便有以孔為氏的。故此,此為孔姓的一支。
成湯建立商朝,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余年,至末代商王紂王時被周部落的領袖周武王姬發所滅。
其實紂王應該原稱受王,因為他的名字叫子受。
商朝滅了,子受死了,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覺得亡國的商族人不好管理,就封紂王的庶兄子啟(微子啟)於宋國。
子啟死後,他的弟弟子衍(宋微仲)繼位。子衍的第八世孫就是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國的貴族,他的五世祖是宋前湣公子共。而孔父嘉的真名叫子嘉,字孔父。
在宋殤公子夷時期,孔父嘉是宋國大司馬(軍隊總司令),此期宋國與新興的鄭國連年交戰,民不堪命。
宋國太宰(宰相)華督(宋戴公之孫子華父)見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艷”,就借安寧人民為名,殺死了孔父嘉,奪取了他的妻子。之後,華督又殺了宋殤公,擁立子馮為君,這就是宋莊公。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華督殺了孔子的七世祖孔父嘉,又搶了孔子的太奶奶,而華督是宋戴公的孫子,而宋戴公又是戴姓的始祖,所以才有戴孔世仇的說法。
孔父嘉的後代為避迫害,便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這就是孔姓的第二支。
孔父嘉至孔子的世襲如下:孔父嘉→木金父→祁父→孔防叔→伯夏→叔梁紇→孔子。
因孔子之故,子姓孔氏成為孔氏正宗,孔父嘉也成了孔氏的得姓始祖。
孔父嘉劇照
其二,孔姓源於姞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孔悝[kuī]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此為姞姓孔氏。
姞姓是漢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被認為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源於黃帝所賜。
夏朝至春秋前後有一個姞姓古燕國,稱為南燕,第一任國君是伯鯈。商代末年時鄂國國君便是姞姓,時稱“南伯侯”。周族的始祖後稷的元妃也出自姞姓,古南燕國人。
西周時密須國的國君也姓姞。
孔悝是春秋末期衛國大夫,曾被姬蒯聵挾持,發動政變,奪了衛出公姬輒的君位,子路就死在了這次政變中。而姬蒯聵就是衛後莊公,衛出公姬輒是他的兒子。
姬蒯聵政變成功後,便放逐了孔悝。孔悝一族就逃亡宋國。
在孔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即姞姓孔氏,孔悝為此支孔姓始祖。
孔悝劇照
其三,孔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此為姬姓孔氏。
鄭穆公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第11任君主,名字叫作姬蘭。
他的母親是南燕國之女,姞姓,所以稱為燕姞。
關於鄭穆公的得名有一個小故事。
公元前649年,燕姞夢見天神給她一支蘭草,對她說:“我是你的祖先伯鯈(南燕國始祖),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燕姞把夢講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生下兒子,取名為蘭 。
不過,在鄭穆公時期,最著名的故事應該是“弦高退秦”。
在姬蘭的後人中有一個人名叫姬孔張,在姬孔張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姬姓孔氏。
弦高退秦
其四,孔姓源於媯[guī]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媯孔寧,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此為媯姓孔氏。
周武王滅商後,找到了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把他封在了陳國。媯滿是陳國的第一任君主,也是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史稱陳胡公。
陳國共歷25世,國祚568年,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東部地區。
在陳胡公的子孫中有個大夫叫媯孔寧,也就是和陳靈公、儀行父等三人同與夏姬通奸的那位名人。
夏姬的兒子是夏徵舒,夏徵舒也是媯姓,是陳靈公的堂弟。
前599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在夏徵舒家喝酒,酒興正濃時,陳靈公跟儀行父開玩笑,互說夏徵舒長得像對方,因此激怒夏徵舒,設伏兵射殺陳靈公,自立為陳侯。
孔寧與儀行父則逃往了楚國。而在媯孔寧的後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這就是媯姓孔氏。
陳靈公和孔寧
其五,孔姓還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其齊國公族孔虺[huī],也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此為姜姓孔氏。
前542年,齊景公時,齊國公族姜蠆(子尾)想獨攬大權,但懼怕同為公族的能征善戰的閭丘嬰,就想辦法謀害他。
姜蠆就讓閭丘嬰率兵無端去討伐魯國,魯國派人向齊國問責,姜蠆就以此為借口殺死了閭丘嬰。
這在齊國國內引發了恐慌。於是,齊國大夫孔虺、僂灑、渻竈、賈寅等統統都流亡去了莒國。
而孔虺的後代就以孔為氏,漸漸形成了姜姓孔氏。
能爭善戰的閭丘嬰
其六,孔姓還源於他族改姓。
諸如出自滿族的崆果啰氏、孔尼喇氏、闊代氏、庫雅拉氏、溫都氏、溫屯氏等族人的改姓。
而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孔氏族人分布,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孔氏。
改土歸流
在各支孔姓當中,自然是孔子一脈最為顯赫。
前195年,漢高祖封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至1055年,宋仁宗改封孔子嫡系長孫為衍聖公(後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1935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孫,襲封31代衍聖公,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雖說孔姓來源復雜,但因孔子之故,孔子所在支派也成了孔姓最重要的支系,一些其他支系的孔姓人甚至也甘願歸附於這一支系之下,故此出現天下無二孔的說法。
尤其在清代時,全國孔姓和顏、曾、孟三姓聯合修譜,凡孔姓者都被認為是孔子的後代,使本和孔子無關的其他支系孔姓加入了孔子支系,如今再想區分已經很難。
孔德成夫妻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距今已有2572年,其宗族已傳承了八十多代。
但孔子家族的繁衍緩慢,孔子之後七代都是單傳。
漢元帝時期,竟然只有孔子第13世孫孔福有後代了,而現存所有的孔子後裔,應該也全都是孔福後代,譬如孔子的20世孫孔融。
而到了唐末五代時期,孔氏族長孔光嗣為孔子42世孫,此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後裔竟然尚不足十戶。
幸好孔子43世孫——曲阜縣令孔仁玉有好幾個孩子,挽救了真孔血脈,所以他被稱為孔氏中興之祖。
宋朝後,孔氏在趙宋王朝的大力呵護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長,北宋滅亡後,孔子48代孫孔端友率族人南遷。
此後歷經宋元易代戰亂,孔子後裔再次雕零,直至明清時代才漸漸復蘇。
到清朝康熙年間,孔姓後裔終於達到了2萬人,乾隆年間達到了10萬人,民國時期,達到56萬人,目前孔姓已有300多萬人。
至聖先師孔子
下面再來簡略談一談孔氏族人的播遷。
先秦時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動於山東、河南地區。
秦漢以後,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廣東等地。
三國兩晉時,遷移到浙江、江西東南地區。唐宋時播散到全國各地。
到20世紀末,孔子後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代時,孔子第54代孫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後世在高麗繁衍,名人輩出,成為今朝鮮南部的望族。
最後做個小結,除去改姓之外,孔姓來源大致有五個。
即子姓孔氏,始祖為孔父嘉。姞姓孔氏,始祖為孔悝。姬姓孔氏,始祖姬孔張。媯姓孔氏,始祖為孔寧。姜姓孔氏,始祖為孔虺。
曲阜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