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卦爻的吉兇,如何導致後世的修身、修德思想的產生
卦無吉兇
卦爻無吉兇,常看到一些易學大師說這句,但是,查找經典,卻找不到這句話的出處。誰找到出處了,留言告知,謝謝。
《周易》,這是傳統文化形成系統性的文化的發源地,了解傳統文化,必然要了解周易。
伏羲先天八卦卦爻的名稱,有七個字甲骨文中未發現,金文中也僅僅只有兌字,也就是直到周朝了,《易經》的傳承更多的還是口傳心授的,或者以象代意。
在考古沒有新的發現以前,例如找到春秋或者戰國時候周易的版本,那麼現在使用的卦爻名稱,暫時可以認為是後世勘定。在使用上,卦爻沒有名稱,實際一點不耽誤使用,畫出卦爻來,它就是它,可以沒有名字。後世加的這個名,已經是基於象、理的人文傾向的發揮。
至於近代用二進制為周易卦爻排序,實際是偏頗地基於數的為卦爻二進制命名而已,對於解釋完整的周易,並無多大幫助。沒有名稱都不影響使用,就算弄個八進制的名稱,也無非是名而已。古人起卦爻名,明顯是基於八進制的象、理。
甲骨文、金文中未發現“兇”這個字
周易卦辭,多有吉、兇之說。
可是,“兇”這個字的甲骨文並沒有發現、金文中也沒有發現,至篆字才有。
那麼,古人是如何說這個兇的意象呢?
兇的篆字
兇:造字本意的解讀是:“陷阱裏布滿尖刺,以刺殺墜落的獵物。”最初有兩個兇,一個是這個兇,是指客觀環境的險惡;還有另外一個兇,低下加了一個兒,是指人為的兇惡。在古代使用,一般都簡化為兇了,現在也不區分這兩個字。
如果金文中沒有兇,那麼周文王如何表達這個兇呢?
例如比卦:上六,比之無首,兇。現在沒這個字,怎麼口傳心授?
對爻辭中吉、兇的理解
聯系上下文的看卦辭,兇在這裏是不好意思。卦辭中還有終兇等修飾的兇,慢性的最終的不好。
古人占得此卦,實際是兩件事情的表達:
一、當前的狀態;二、未來的可能性。
如果當前的狀態是兇卦,那麼就會力求改變,向吉卦的卦爻發展;如果說是未來的可能性,那麼就要避免向這個方向的發展,遏制這種動態的轉化。現代人算卦,實際還是基於這種原理。
也就是占蔔的功用是思想上的趨吉避兇。當時的巫認為,這樣有好處。
我們先不用考慮這一卦是否能代表當前或者未來的狀態,僅僅說卦辭。
也就是,卦辭中的兇是描述了一種主觀上的不好的狀態,需要改變或者需要遏制,傳達的是這樣一種意圖。
重點在於趨吉避兇。那麼卦辭僅僅是代表了一種傾向性的解讀。一旦動態的理解周易,趨吉避兇就成了關鍵,書本身的象數理就都成了靜待的描述。
事物是變化、運動、發展的
這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周易之後,後世牽強地將易經的易說成易有三意,簡易、動、不易。這是基於數理文化的理的表達,這種表達是形成儒教的文化基礎。而非易的本意。
從易的甲骨文來看,是錫的流動、變化狀態,重點在動上。
中國另外一套數理,五行的行,強調的也是動態。
太極圖放在那裏沒動,但是強調的也是陰陽轉化的動態。
古人對於動態的變化,理解還是深刻的。倒是後人,為形成儒教,將易經的靜態表達固化起來,將學說演變為不可動的教義。
從婦好墓中的甲骨文發現中,基本可以證實殷商時期,卦爻的這種靜態的使用方式。也就是殷商時期是基於靜態的表達動態,而至周朝,已經是基於動態的表達了。這樣才能產生“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的道理。”天地是基於大自然的人文比擬,這時候,已經從圖騰崇拜過渡到人文意義的天地崇拜。
天行健,強調的是動態的不息;而厚德載物,成為後世發展易的關鍵。看懂易經後,再想提高,就剩下修身、修德、修心了。
後世,才有提高人的主觀地位,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數理文化的發展。至老子,已經形成唯心意識的雛形,人的地位試圖高於天地。後被儒教打壓,唯心思想在中國沒有得到發展,直到儒教逐漸失勢,王陽明形成心學,基本已經是中國古代的唯心思想了。但即便儒教失勢,也沒給唯心擡頭的機會。唯心思想,在中國古代就受到遏制。
中國古代的這些數理文化,傳播到西方,與西方古代的數理文化中的一支結合,產生了西方近代的唯心主義,用以抗衡西方傳統的宗教文化。但是,西方沒有哪個國家或政府真正使用唯心的方法論。美國總統講演,最後一句通常也是上帝保佑我們。唯心文化的偏激,使政治很難接受它。
伏羲八卦,是靜態、順序的表達,至六爻卦出現,已經是動態的表達了。甲骨文中多有六爻卦,六爻卦非周文王發明,他是整理、改編、書面完善表達了卦辭。但甲骨文中的六爻卦是從上向下解讀,而周文王的六爻卦是從下向上解讀。
周朝已經在放棄卦爻的占蔔功用
周朝已經在放棄卦爻的占蔔功用,而轉為人文教化的功用。這可以從易經的內容中明顯可以看出來。
每個卦爻的解讀,實際都是基於當時的人文認知以及確定當時人文意義的好與壞,卦辭在這裏的功用就是一種排列組合式樣的、嚴密分類的、有分形特征、對稱特征、廣義可公度性特征的人文事件的描述。而周易這本書本身,成了當時人文意義的指導趨吉避兇的方法論。
這種改變,是古代人文數理文化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就算不懂卦爻之象數理,只要了解卦辭描述的狀態,那麼,人們也會主觀的趨吉避兇,這就是這本書當時的人文意義。
而懂得卦爻象數理的,在當時是統治階級和仕這個階層,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而言,卦辭成為關鍵內容。
從周朝中有關“葉子戲”這種記載中可以看出,卦爻在當時已經被當成一種遊戲,而且官方有記載的占蔔活動消失,這是與殷商時期的考古文化發現是完全不同的。
反倒是孔子增的十翼中,又將占蔔使用蒿草的基本方式進行了描述。否則,古人如何算卦,也便失傳了。好在有這種描述,否則,基於周易的數的發展,將無從尋找數理基礎。
西方古代的數理關鍵數字(神秘數字)之一是144,也就是周易中的坤數。筆者說周易的數理遠高於金字塔數理,是因為,金字塔數理僅僅是周易數理的一個側面而已。
輪中輪描述太陽系行星軌道距離
後世所言卦無吉兇是基於動態考慮周易的表達
欽定四庫全書 乾坤鑿度卷下 坤鑿度:“一惠位(惠訓順也) 正(八卦錯推,順吉逆兇。古無吉兇字,有損益字。不同正體,亦聖人惡之變,只如此至變也)
四庫全書中,有類似的表達。
這就是為什麼靜態描述的易經會導致動態的趨吉避兇的人文思想轉化的理由。不喜歡兇,自然就去尋找吉了。
卦的吉兇,是一種靜待的趨向性的描述意義的表達,趨吉避兇,自然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卦本身的吉兇也就不重要了。
易經並不易
古人會出現窮經白首的問題,可見易經的易絕非容易、簡易。而不易,則是儒教意義的表達。哪有不發展的道理?後世悄悄地把易經改來改去,你未覺察而已。
《易經》理解之難,一在於需要對當時的文化、文字、歷史環境有所理解,這不僅與現代很不同了,即便古代,也因秦始皇和項羽的兩把火造成原始資料匱乏的問題;再則,後世推衍,多有私意摻雜其中,影響原貌。且至易經成為群經之首,被固化表達,反成禁錮了。而其基本的象、數被淡化,理激進發展了。
博覽群書的南懷瑾先生寫《白話易經》,一周解一卦尚言吃力,可見追究原意的認真理解易經,何等之難。
後世歷史上有名的解讀《易經》的,據說有幾千本,都是易經的本意嗎?
待續。。。。。。
明天談談善易不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