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棺葬之謎 中國古代懸棺葬是如何做到的
懸棺葬,是我國古代葬文化其中的一種,人死後會將親屬的遺體放入棺中,將木棺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崖洞中,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種埋葬方式呢?
崖葬,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 。屬崖葬中的一種 。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 。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 。
【懸棺葬之謎 中國古代懸棺葬是如何做到的】下面通過崖葬懸棺中的驚悚幹屍揭秘懸棺的懸法和產生的歷史過程!棺葬式是一種處置死者屍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 。對這種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懸棺葬式,存在著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困惑之處 。比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裏去的,就是一個令人“難捉摸”的問題 。
懸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等省,主要存在於福建武夷山地區和四川與雲南交界的珙縣、興文、筠連、鎮雄、等縣 。與珙縣懸棺葬並存的還有崖畫 。
各地發現的懸棺葬,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 。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國之物 。這一地區白崖懸棺的隨葬品有龜狀木盤及大麻、苧麻、絲、棉紡織品殘片、殘竹席等 。四川珙縣、興文一帶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長方形棺,其上為人字坡蓋,屬元、明時期之物 。珙縣洛表懸棺的隨葬品以衣服為主,其上裝飾繁縟,隨葬的竹筷上寫有漢字 。
懸棺的懸法:
棺葬式是一種處置死者屍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 。對這種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懸棺葬式,存在著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困惑之處 。比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裏去的,就是一個令人“難捉摸”的問題 。
最早對這個問題提出解釋的大概是南朝人顧野王,他把武夷山中擱置懸棺的崖洞稱為“地仙之宅”,意思是神仙的墓葬之處 。神仙有騰雲駕霧的本領,懸空置棺當然就不會有什麼困難 。
後人據此猜測,“雲是仙人葬骨”之處(《太平寰宇記》),故武夷山的一些洞穴也就有了升真洞、仙機洞、換骨巖之類的美稱,《稽神記》中甚至有這樣的描寫:“建州武夷山,或風雨之夕,聞人馬簫管之聲,及明,則有棺槨在懸崖之上 。”神仙已是幻想中的產物,而傳為長生不死的神仙居然也會像凡人一樣死去,尤屬匪夷所思 。不過這些說法既然得以流傳,至少說明古人多認為若非神仙出手,僅靠常人是難以實施淩空懸案這種奇特的葬法的 。
唐張鷟《朝野僉載》中,曾記有古人在臨江高山半山腰間開鑿石穴安葬死者的情形,辦法是從山頂上放繩索把棺木吊下來 。1978年,福建省博物館曾使用這種方法,用轆轤自山頂上放下鋼繩,從武夷山白巖洞取下一具完整的船棺 。但是,今人所實踐的吊置棺木之法,並不能解決古人置放懸棺過程中的所有細節問題,比如怎樣在崖壁上鑿孔並打入木樁擱置棺木,用什麼辦法才能把棺木勾拉到預定的位置上,其困難之大均難以想像 。何況三千年前的古人怎麼可能擁有足以吊起數百公斤重量的鋼繩呢?
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及江西等地的專家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美國學者合作,采用絞車、滑輪等機械裝置,在江西貴溪仙巖把一具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進了一個離上清河水面約二十多米的懸崖洞中 。新聞媒體和有關學術刊物曾競相報道並發表論文,聲稱此舉“重現了二千多年前古人吊裝懸棺的壯觀場面”,從而“解開了中國懸棺這一千古之謎” 。
其實它與福建省博物館對武夷懸棺的提舉技術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只是操作方案有所不同 。有論者指出,由於脫離了距今千百年的時代和華南行懸棺葬民族的社會歷史背景,有關古人采用與絞車、滑輪類似的提舉技術的說法,其實是缺乏有力證據的,所以要說已經解開了這一千古之謎,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