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算千百年,歷史演繹在告訴未來
預言能力,是人類的神秘能力和神奇文化,包含無盡的未解之謎。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預言,有相當的部分已經得到了證實。依據歷史的各種記載和操作實踐,古人的預言方式方法有千百種。現在的人們多數只了解到算命不過就是測算個人或者某個個人社會生活的吉兇禍福。然而特別的是,有一些可考證的古代案例證明,人類能夠預言百年乃至千年歷史進程。那麼,今天的我們從中能夠得到怎麼樣的啟示呢?
重耳夫人姜氏引用“占星術”與《瞽史記》兩個預言案例,預言都超過百年
春秋時期,曾經雄才偉略的晉獻公因為寵幸戎族的驪姬,使得晉國後宮生亂。不久,晉國太子申生被陷害致死。作為太子兄弟的重耳與夷吾被迫逃亡他國。重耳這一去逃亡,持續了將近二十年時間,主要歷經狄、衛、齊、曹、宋、鄭、楚、秦八國。
期間,重耳好不容易到達齊國,正是齊桓公執政。齊桓公為人豁達,非常愛才敬賢,就收留重耳及與他同行的一批隨從。齊桓公贈送重耳二十輛配有馬的車,還主持婚禮將宗室女兒齊姜嫁給重耳。從此,重耳過上安逸平穩的生活,樂不思鄉,再也不打算回晉國,打算老死齊國。
不想,沒有幾年,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大亂,諸侯各國對齊國開始虎視眈眈。重耳手下的謀臣和隨從,深感齊國的危機,就暗地裏商議謀劃逃離齊國險境。正巧,他們在桑樹下議論這些事情的時候,有一位采桑葉的小侍女正在樹上,聽得一清二楚,而樹下的人卻一點不知道自己泄漏消息。小侍女趕緊回報重耳的夫人姜氏。
更加不曾想到的是,這位姜氏太太,不僅知書達禮,而且明世理識天道,胸懷大義。她非常了解齊國之亂的因由,更加理解重耳的為人和未來。
重耳夫人姜氏引經據典,反復勸諫重耳趕緊離開齊國。齊姜給重耳做了各種角度的分析,說到齊國已經衰敗,而晉國政治方面問題重重,上天不需要安逸之人來保守事業。只有敬畏上天,像以前的齊國丞相管仲一樣勵精圖治,才有好的未來。晉國正是需要重耳這樣的人回去復興國家。
齊姜還引用兩則存在非常久遠的預言,對重耳說:“我姜氏聽說,周成王封國給唐叔虞(唐叔虞就是晉國的初祖,開創國君),成立晉國的時候,正是歲星行走在大火星(又名辰星,也名商星,屬於二十八宿的心宿)的位置上。這個星象的位置正好就是上古傳說的對應當初商代人興旺命運的星宿。商朝享有天下,傳國有三十一個君王。那麼,相應於此,晉國也當有此一樣的命數。而且在《瞽史之紀》的預言書上就說:‘唐叔虞後代子孫立世的數量,將和商朝的數量一樣。’現在,晉國歷經國君的數量都未能達到預言的一半。加上亂世不會長久,唯有公子重耳您是有德君子之人,又有威望。有德之人必然能夠得到晉國。您何必還安於現狀,只求自保呢?”
後來,重耳夫人姜氏與重耳的一位隨從,設計灌醉重耳後,將他送上車離開了齊國。重耳又開始了流離的歷程。最後重耳得到秦穆公的賞識,助他回到晉國,成為春秋霸主晉文公。
這則故事記載在中國古代史學名著《國語》裏。故事裏記載了兩個預言案例,都是能夠預言超過數百年的歷史進程。
第一個是以占星術留下的預言,預測星體位置後,預言由唐叔虞建立晉國的命數,和商朝的命數一樣。而歷史上的商朝命數,在春秋時期早已確認,達六百余年。晉國是周成王賜封宗族唐叔虞的封地。由周成王時期一直到晉文公時期,當時是大致三百五十余年。到三家分晉(就是韓、趙、魏瓜分晉國)時期,離晉國建立之時,大致六百五十余年,正合商朝歷史年數。
第二個是用《瞽史之紀》這樣的預言書,來直接佐證。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或者春秋之前,已經有一種預言書能夠預言長達六百年的歷史進程。這部預言書雖然叫做“瞽史之紀”,但是現在人們還是無法確認它的具體內容和具體書名。在《國語‧晉語》還有另外一個記載,當時重耳準備渡河入晉國地界的時候,晉國大夫董因也再次引用《瞽史記》這部預言書的文辭,但是其中摘錄的文辭沒有預言百年的歷史。
筆者認為《瞽史記》與《瞽史之紀》有可能是同一部預言書,或者是同一類型的由“瞽史”編纂的預言書,只是稱呼上有差別。這就有可能,該書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還有許多預言內容。反過來給我們疑問的是,為何“瞽、史”能夠預言呢?這是個未解之謎。在《國語‧周語》裏談到“瞽、史”能夠“知天道”。三國的吳國學者韋昭註解說:“瞽,樂太師,掌知音樂風氣,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兇。史,太史,掌抱天時,與太師同車,皆知天道者。”意思大致是,瞽,就是樂師,他們能夠通過音樂與聲音,來推測吉兇;史,就是太史,他們能夠掌握天時知識,來了解天道。難道是因為他們“知天道”,才會有預言的能力嗎?這就有待研究了。
周太史易算陳完易例,與懿仲請人占嫁女蔔辭,百年預言相同
公元前705年,當時中國為東周時期,陳國陳厲公媯躍喜得貴子,取名完,這就是後人稱之為公子完、謚號敬仲的陳國公子。
公子完出生後,恰巧周天子朝中有一位官位至太史的使節,路過陳國都城,還帶了《周易》占蔔一書。陳厲公自然是歡喜不疊,就請太史為兒子占蔔未來福禍吉兇。
太史就依照“周易”的規程,得本卦為觀卦,變卦為否卦,那麼就取觀卦的第四爻爻辭內容做判斷。第四爻內容是:“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周太史冥思一會兒,然後斷語說:“這個人是要代理陳而享有國家吧。不在這本國,那就在別的國;不是這個人本身,在他的子孫輩以後。光輝自他而遠遠來,最終能夠耀眼奪目。
在蔔筮得到的這兩個卦裏,有八卦的‘坤卦’,代表土地;‘巽卦’,代表風;‘乾卦’代表天。整合這三個意象,就是風起於天,而行於土地上,那就是山啊。有山的物材,而又有來自天上的光明照耀,這就居於土地之上,所以爻辭說:‘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現在大庭之上陳列禮物上百,另外又奉獻有美玉綢帛,天上地上的福分美好都湊齊了,那就符合爻辭說道的:‘利用賓於王。’尤其是還會有後來觀仰的,所以說會在後代有發生。‘坤卦’與‘巽卦’合並成為風飄行在土地上,那麼就是一種遷徙的意象,所以他們會在別的國家昌盛。如果在別的國家,那就是姜姓之國。因為,姜姓是上古時代‘四嶽’的後代。名字上可以看出,山嶽配天。然而一樣事物不能兩邊都能夠一般強大。看來,陳國要衰亡了,而他的後代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他國昌盛起來。”
五年之後,也即公元前700年,陳國王室出現兄弟相殘,由此發生權力變化。還好公子完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公子完再也沒有繼承王位的機會。到公元前672年時,時任陳國太子禦寇,因為得罪當政的陳宣王,被處死。恰好,公子完與太子禦寇非常要好,這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到此時,公子完覺得,自己在陳國已經不安全了,因為很難避免陳宣王的忌恨和懷疑。陳完於是決定逃亡齊國。
到了齊國後,齊桓公召見陳完,看到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同時他又是陳國王室公子,就非常重視他,當即要拜任他為“卿”級官員(相當於現代的副總理級官員)。陳完歷經國內的諸多劫難後,不願再深涉政治,於是當即推辭說:“我不過是一位寄居他鄉的小臣,不用背負自己的責任,現在受到的是齊君的恩惠,更不敢擔當高位。”齊桓公愛才,又深有同感,為了不讓陳完又要離開齊國,於是給了個“工正”的官位,讓陳完安頓下來在齊國好好過日子。而這個“工正”的官職主要是負責當時的手工業和各類大型國家工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職務。
起先,陳國有一位名叫懿仲的大夫,了解到陳完公子的人品和能耐,就打算將女兒嫁給他,於是請人蔔算這門婚事的禍福吉兇。算命人給出占算的說辭是:
“鳳皇於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意思是,這次婚事是鳳和凰雙飛雙宿,和諧相處的好兆頭。而且他們媯族的後代,會在姜姓之國成長。到他們子孫的五代之後,昌明發達,成就“正卿”的級別的功名。到他們的第八代,再也沒有與之相比的了。
於是這門婚事很快就結成了。陳完逃亡到齊國後,在齊國安家立業,並改姓田氏。到了田完(也就是陳完)的八世孫時,已經專攬齊國大權,田氏家族達到巔峰,無可比擬。之後在公元前410年,田完的後代田和取代“姜齊”國君,建立“田齊”國家,國祚一直延續到秦始皇統一六國。
關於陳完公子的這兩個蔔算案例,都記載在《春秋左傳》裏。按照預測的時間軸來看,這兩個預言都預言了將近三百年的時間段。
畢萬筮仕晉易例,與蔔偃用解字法,預言百年相同
在東周時期,周王室日益衰微,曾經是貴族的畢氏後裔散居各地。其中一個後裔叫作畢萬,他決定前往晉國開辟自己的仕途。畢萬找到精通易算的周王室大夫辛廖,得到周易的“屯卦”,變卦為“比卦”。辛廖說:“這個意象是吉利的啊。屯,象征堅固;比,象征收入。哪還有比這個更加吉利的呢?因此您以後繁衍昌盛的。
屯卦由八卦的‘震卦’和‘坎卦’組合而成,震卦在下,坎卦在上。從‘屯卦’變成‘比卦’的變化過程裏,是從‘屯卦’的下卦‘震卦’變成‘坤卦’的。從卦象的變化看,‘震卦’象征車子、足、兄長,‘坤卦’象征土地、馬、母親、眾多,那麼,二者意象合並成為:雷電變成土地,車跟從著馬前行,腳踏在大地上前行,兄長能來幫助,母親能庇護,眾人更是歸附,一共組合形成六種意象,都是吉利的象征。‘屯卦’象征堅固,‘比卦’象征合體,二者意象整合成就是又堅固又能夠合並,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說的。從他們內部變化的‘震卦’和‘坤卦’來說,‘震卦’暗示能夠雷震殺伐,‘坤卦’暗示能夠保土安民,這些都是表示一種公侯的象征。況且畢萬本來是公侯世家的子孫,看來是要重新復興這個公侯世家了。”
畢萬就前往晉國求仕,得到當時晉獻公的賞識。晉獻公在位長達二十六年,任用諸多異姓賢人,為晉國開疆拓土,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畢萬因為戰功顯赫,被晉獻公封地魏地,為未來子孫建立魏國功業打下基礎。
當時畢萬得到分封的時候,晉國掌管占蔔的大夫蔔偃,直接用畢萬的名字來預測說:“畢萬的後代必然盛大。萬,是非常大的滿數;魏,相當於‘巍’,也是很大意義的名號。如果在這樣的意象之中開始得到恩賞,那就是天啟了。天子的地位,擁有的是兆民;諸侯的地位,擁有的是萬民。現在,畢萬的名稱又大,數字也滿,將來跟隨他的人必然眾多啊。”這種解字法,也是一種獨特的預測方法。
這則故事記載在《春秋左傳》裏,同時也是用兩種不同的預測方法來預言戰國時期魏國的先祖在春秋的發跡歷史,歷程也超過兩百年。
蔔算百年千年,是真實歷史
以上三則故事,以例證的方式,保存中國古代預測百年千年歷史的蔔算案例。這種例證方式的體現在於:
首先,這些故事都有具體歷史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的文獻記載,人們都能夠知道具體歷史情況,也都能夠考證。其次,故事裏針對某個人的預測,同時或者不同時地采用兩種預測方法或者預言文獻,來推斷所預測到的結果,也就是預言斷辭。也就是說,預言一個事物,可以用多種預測技巧和預言方法來共同判斷。這樣,在預言上就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參照、互相佐證,有意無意地共同增加預言的準確度。第三,他們都能夠預言超過百年的歷史進程,也證實古人在預測方面取得非常高超的成就。這種百年以上的預言推算水平,遠遠超過了一般性的個人生活預言。
所以說,我們可以從實證的角度證明,中國古人是有能夠預測和預言百年千年歷史的能力的,是有憑有據的。相傳為三國時關羽玄孫輩分的關朗,他生活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他留下一部《關氏易傳》,書中第一篇就是“蔔百年義”,意思就是蔔算百年歷史的易理。該文從儒家易學的角度,大致闡述了如何蔔算未來百年歷史的變化原則。這也證明,古人蔔算百年千年歷史預測案例,是有學理依據和道術基礎的,前面說到的故事也不是空穴來風的,更不是虛構的。
自從甲骨文在清末發現後,至今超過百年歷史,考古界、學術界在不斷證實,古人在各種蔔算的技巧和歷史記錄上,都有非常豐富的蔔算經驗和實踐操作,由此也能證明歷史上各種蔔算技巧有過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歷史演繹過程。那麼,在這些過程中,他們是否不斷積累和沈澱著預測百年千年歷史進程的秘密呢?這些可以實證的文獻資料,就在我們眼前,難道我們還要視而不見嗎?
後來的歷史確實不斷證實了這樣的中國古老傳統的道術文化現象。這就是現在我們所了解到的一些非常有名的百年千年歷史預言書,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馬前課》,唐朝李淳風、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北宋邵雍的《梅花詩》和《皇極經世》,明朝劉伯溫的《燒餅歌》,唐朝黃檗《禪師詩》等等,他們都是采用不同的易學角度,或者說是不同的易學推衍體系,或者是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都能夠做到對百年千年歷史的推衍與預言,留下神跡般的文化成就,也留下人類真實文明的脈絡。
更加令人驚奇的是,這樣的預言歷經數千年,在不同時期按照步驟地湧現,似乎也在展示古老中國一個秘密的預言文化脈絡:第一,他們的預言能力能夠百年千年,或許可以更加久遠;第二,這樣的預言文化現象從來沒有在中國中斷過,就像是一種秘密的承傳,時隱時現,總是能夠在恰當的時期有神話般的人物來幫助推衍和展示這些文化。這些現象不值得今天的我們深思和體悟嗎?歷史演繹的一切,正在告訴我們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