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至,“閏二月清明不宜掃墓”的由來,無需避諱
清明節至,“閏二月清明不宜掃墓”的由來,無需避諱
參差宇
2023-04-04 16:01·湖北
0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節又到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個時候,人們就會趕赴祖先的墓地,敬獻鮮花,祈福哀思。
今年的清明節卻稍有不同,因為是在閏月,“閏二月清明不宜掃墓”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許多人看到這一消息,心中有了躊躇。
今年清明是公歷4月5日,不了解的人肯定有個問號,怎麼每年清明節都是公歷4月初,不是農歷節日嗎?這個問題來源於我們二十四節氣的制定。
農歷應該叫做陰陽歷,傳承至今,至少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漢朝《淮南子·天文訓》中已有和如今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記載,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采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以無中氣月為閏月。
隨著時代的變遷,閏月和以往的閏月就有了差別,唐代的《麟德歷》更是廢除了固定閏月,改為無節令月置閏,該閏時置閏。
這裏可以看出,唐代的《麟德歷》置閏月就與《太初歷》有了很大不同。
十二中氣就是從冬至開始的二十四節氣中逢奇序數的節氣,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
而其他十二個就叫做節令了: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節令和中氣合稱節氣。
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歷》是沒有中氣的月份置閏,而唐代的《麟德歷》是沒有節令的月份置閏。
再看看我們的日歷,前面農歷二月最後一天是春分,後面農歷三月第一天是谷雨。說明我們現在的置閏法和《太初歷》類似,即無中氣月置閏。
古代民間的一些說法,就是和《太初歷》類似的置閏方法流傳後,認為閏月無中氣,陰氣過重,所以是兇月,甚至喜事也避開閏月。
在那些年代,老百姓的知識全靠口耳相傳,傳承到現在,就出現了少數地區的老人們說的“閏二月清明不宜掃墓”,搜索文獻卻找不到任何記載。
根據歷法演變可以看出:閏月只是歷法中的算法,和兇月有什麼關系?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明節也經歷了不少演變,從最開始的祭掃為主,到後來結合上巳節的郊外踏青、賞春遊玩。再到我們現在的固定節日,時代在發展,傳統也在演變。我們尊重傳統、發揚傳統美德,但也不應該拘泥於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