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生基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種生基有哪些歷史
種生基的歷史,在民間有"種生基"的說法,實際上是活人為了迷信"改運"才會實施。"這種習俗很早的時候有,現在基本上絕跡了。"種生基"的花費較高,只有舊時的富商或達官貴人才會這樣做。
種生基的歷史,“生基”始於上古時代,古今中外都存在生基文化,比如古代的帝王將相、王公貴族都是在自己生前的時候修建陵寢,值得註意的是當本人在生之時的作用是,借地靈旺氣生發自己,以達到長壽富貴之目的,死後便借這塊風水,埋葬自己,繼續保佑後世子孫。老子曾在《道德經》中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語道破天機。“人稟天地之氣以如性,受父母之遺體以如形”,先秦時期即有陰陽家認為父母之遺體既能“持地靈以傳子孫”,則自己的身體更可使地靈旺氣傳達到己身。
菲律賓白龍王許少峰種生基
"生基墓"早在唐代即有記載:姚崇自築壽藏於萬安山,預作壽終之壽墳,張良建壽墳修成正道。直至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一些人因迷信"生基墓"能催官、增壽、求子、招財而築造。種生基要配合一些生基符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據古籍記載:漢高祖劉邦開國功臣─張良,尋覓洞天福地,修練仙術,於徐州(今江蘇省銅山縣一帶)子房山得一真龍風水寶地,自建一壽墳於龍穴處,並於壽墳前修練打坐,而修得正道,因運勢暢旺,輔佐成功,且得善終,此為種生基的原始代表作。唐朝起就很興盛,凡帝王、王公貴族、富有人家都會去營種生基,二千余年來,歷經各代而不衰。當今大陸、臺灣、香港、華人區凡懂得的人,只要有機緣,就會去做,其妙用不言可喻。
種生基的妙用,唐代地理學祖師爺「楊救貧仙師」曾說:地理之為鬼神可改天命也。藉風水地理神妙之術,改人先天之命危,消災解厄,趨吉避兇,以達「生基」造作之目的。本天、地、人三結合確有起死回生之妙用。地為萬物之母,生人得真龍正穴之地靈旺氣傳達己身,產生共鳴,再受日、月、天地山川之感應,依選定流年之不同,快者六個月,慢者不超過二年,可達催官、進祿、富貴、福德、增壽、招財、保命之效果。
2014年8月4日,瀘州古藺一建築工地,無意發現了一座明代古墓,這座古墓除了墓碑上有奇異的花紋外,墓中沒有金銀玉器,也不見棺木和屍骨。
現場勘查後,古藺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決定,立即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但讓大家都感到蹊蹺的是,在發現墓碑的下方及周邊,均未發現屍骨,甚至連棺木的痕跡也沒有。與此同時,在墓碑周圍清理過程中,也沒有發現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現場的發掘人員分析認為,墳墓風水從墓碑上雕刻的花紋和圖案來看,這座古墓的年代應該是明代早中期,墳墓的主人應該是古藺的原住民。但從墓碑深埋於泥土中的發掘現場來看,這座古墓又有眾多謎團需要解開,比如:古墓中不見屍骨、棺木或隨葬品,甚至連墓室也沒有。
在對現場進行勘察和處理後,古藺縣文物局將墓碑運回作進一步研究。古藺縣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這種奇怪的古墓,叫'生基墓',古藺民間也有'生基墓'的傳說。
種生基的歷史依據
《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中載:子牙曰:"你既為吾弟子,我不得不救你。如今你速回到家,在你床前,隨你多長,挖一坑塹,深四尺。你至黃昏時候,睡在坑內;叫你母親於你頭前點一盞燈,腳後點一盞燈。或米也可,或飯也可,抓兩把撒在你身上,放上些亂草。睡過一夜起來,只管去做生意,再無事了"。
周朝
生基代表人物,庚桑子、姜尚、欒布、石慶
生基,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在《戰國策》中,稱祏。周朝開國丞相姜尚救武吉之命,就是用的生基之法,厭星之術。《莊子》記載:庚桑子所居,人皆屍祝之,蓋已開其端。《史記》記[1]載:燕相欒布、和齊相石慶,國人為其立生祠。
秦朝
生基代表人物:巴清、嬴政
巴清,重慶市人,支持秦始皇在驪山選擇水濱銀蛇風水寶地建陵,秦皇追求長生,建陵並非用於埋葬自己,而是巴清所獻的長生之術。根據統計全國以“生基”二字,命名的地名跨越十一個省份,而重慶一市則有二百六十八個以“生基”命名的地名,學界認為“生基”有可能起源於重慶。
漢朝
生基代表人物:張良、任延、趙岐
漢高祖皇帝謀士張良曾於徐州子房山自建生基,修練於此,終修得正道,福蔭後世,其第八世孫即張道陵。漢末太常卿趙岐,自建生基,於內畫季劄、子產、晏嬰、叔向及自畫像,並在生基內灑上紅沙,放置自己的衣服和頭發,活了九十多歲,無疾而終。
唐朝
生基代表人物:秦瓊、姚崇、楊筠松、曾文迪、狄仁傑
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曾為秦瓊立生祠,稱報德祠。另三朝宰相“姚崇自築壽藏於萬安山”,以為生基的記載。紫金光祿大夫國師楊筠松在虔州楊公壩生基,曾文迪的生基在江西萬戟,均得長壽。宰相狄仁傑生基一處在彭澤,一處在魏州。
宋朝
生基代表人物:王重陽、李谷
宋代有王重陽造“活死人墓”(即生基)居其石龕之內,采地靈以參大道,增長福慧,最終創立全真教,被後世尊為“三教祖師”。宰相李谷的生祠,據載“淮陽民數千詣闕,民為之立生祠”
明朝
生基代表人物:趙邦清、張鳳彩、魏忠賢、俞大猷
根據記載,明代時滕縣清官趙邦清,建生基,“黃童白叟,羅而拜之”。知東阿縣事,張鳳彩生基在平陰縣東阿鎮,明末的秉筆太監魏忠賢,權傾朝野,諂媚者畏懼其氣焰者,為他立生基、生祠遍於各地。抗倭名將俞大猷生祠,在察布查爾大渠。
清朝
生基代表人物:郝玉麟、朱之璉、盧焯
朱之璉,明太祖十三子代簡王朱桂之後,
清朝時為世襲一等候,敕封為亳州知府。其建生祠於亳州,亦稱朱公書院,後升任安慶知府。郝玉麟、盧焯在閩省建立生祠。由於滿漢文化差異,雍正元年九月二十九日,雍正帝下令嚴禁,然禁而未絕,臺灣、香港、越南未受影響。
現代
生基代表人物:何鴻燊、謝霆峰、楊千嬅
“生基種太平”清末中國經濟迅速衰退,種生基者,逐漸減少,但大量保存於廣大農村。到如今風靡港臺,如影視明星謝霆峰、古巨基、鐘欣桐、佘詩曼等,商界有龔如心、陳振聰、楊受成等,還有澳門賭王何鴻燊。都擁有自己的生基,為生命找到一個出口,為心靈尋求一分依托。
不僅如此生基文化,已在西方國家生根發芽,不斷壯大,如美國夏威夷的太玄觀、加拿大多倫多的蓬萊仙閣、澳大利亞艾士菲黃大仙祠等均有生基,這已是大勢所趨,世界潮流。現代人普遍只註重物質層面的養生,把精神層面的養生給忽略了,所謂“美意延年”就是這個道理,生基是精神層面的養生之道,長壽之方。
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首先要自己一切都好,才有能力為他人造福,生基,首先是生長自己的福報,借助於生基之術,借大地的地靈旺氣傳達到自己的身上,以增強自身的生命能量,因為人的一切都依靠大地的滋養,其精、氣、神也同樣來自於大地。這就是為什麼,歷代帝王,一登基,就要著手修建皇陵的道理,值得說明的是,皇帝活著的時候皇陵就叫生基,或者叫萬年吉地,是生發皇帝之用,進而關乎國運。只有皇帝駕崩之後,並且埋入其中,才能稱為陵墓。種下生基,收獲五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