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石雕,大肚彌勒佛石雕
石雕簡單的說就是用石頭雕刻的作品-藝術品。石雕種類十分豐富,主要有園林雕塑、建築雕塑、雕像、石雕工藝品幾大類,產品有上百個品種:大理石壁爐架、人物雕塑、浮雕、抽象雕塑、噴泉、花盆、羅馬柱、欄桿、涼亭、胸像、門套等等。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石雕彌勒佛。
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菩薩摩訶薩在中國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個。
***個形象出現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該形象依據《彌勒上生經》,說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預記,上生兜率天,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演說佛法,解救眾生。
***個形象出現在北魏時期,演變為禪定式或倚坐式第三個形象自五代開始出現,五代後梁時期在江浙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契此和尚圓寂前,曾留下偈頌: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被中國地方僧人認定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此後彌勒菩薩的塑像就經常被塑成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像,常被中國人亂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
彌勒佛像的形態至元代發生巨大變化,大肚盤坐、喜笑顏開的***彌勒尊佛開始在中國大乘寺廟中流行。佛學界普遍認為此表法形象的原型是五代時期的明州僧人契此而已。契此常持一布袋乞食,並口誦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江浙民間多以契此和尚以為是 彌勒尊佛 的分身示現,故多圖畫其形象。***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嶽林寺為其建閣塑像。明清寺院則將此種 彌勒尊佛 置於尊佛***殿中央,以莫名的笑迎四面八方的善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