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玄學人士必備奇書分享大全
玄學,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本來是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哲學思潮。在近代泛指一切研究不可知本體的學說。在科學與玄學的論戰中,其內涵被擴充到了極致,一切不可知的、不可思議的,科學不能解釋不能涉及的,似乎都被包攬進了玄學的範疇。
《金篆玉函》玄學的出處
在民間流傳著一些神秘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在黃帝時期蚩尤作亂,黃帝得天神相助,授天書以破蚩尤妖術,擒殺蚩尤統一天下,這裏所說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媧娘娘。黃帝平息戰亂以後,命倉詰造字,將九天玄女所授天書內的各種秘術記載下來,這就是研究玄學者視若瑰寶的《金篆玉函》的來歷。
秘籍的傳承
黃帝之後到了周朝姜太公在昆侖山得到了《金篆玉函》,他利用秘籍上的方術助周伐紂,使結束了殷紂的統治。
戰國時《金篆玉函》輾轉了鬼谷子——王禪老祖手中。後他將秘術分別傳給徒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他的徒弟都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將相之才,其中孫臏的《孫子兵法》流傳至今,舉世公認。
到了漢朝初期,張良於黃石公處得秘籍,鞏固大漢基業四百年。《金篆玉函》就這樣以神奇的方式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期間雖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諸葛亮得到是道術,郭璞、楊筠松得到的是堪輿術(陰陽風水)。在宋朝深得《金篆玉函》精髓的是一代鴻儒,著作等身的曠世學士朱熹。迨及明朝,劉基(字伯溫)悟得《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創立大明江山,後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經過四千年的流傳,期間內容有散失增刪,或有分歧解釋而發展成了很多流派。大致分為:山、醫、命、蔔、相,統稱為玄學五術
玄學五術——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養性、鍛煉身體的秘術,是最深奧、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誤解為“迷信”的一種。“山”包含《玄典》、《養生》、《修密》三部分的修習。
《玄典》——一切可以修身養性的好書都可以用來修習,如《老子》、《莊子》、《列子》、《孫子》、《太公陰符經》、《黃帝內經》、《道藏》甚至《西遊記》等一切書籍都 被拿來充實思想、參悟宇宙道理。
《養生》——追求健康長壽的吐納法、氣功。道家的煉丹法,稱之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壓鎮法、祈星法、武術等,利用運動以及精神、意念的統一來提高 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術門派將“山”分為仙、道、幻、靈、兵五種方法。而其範圍不離上述三部分。
山是秘術中最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嚴格地說,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脫的形而上 之追求,只有“命、蔔、相、醫”流在江湖凡塵濟世了。
玄學五術——醫
秘術“醫”包括三部分。
方劑——使用藥物,根據表裏、虛實、寒熱,再應用古老的周易八卦來治療各種疾病一種 方法。
針灸——以《黃帝內經》、《難經》辯奇經八脈、穴道,用銅針刺穴道治療疾病的方法。
靈療——以催眠術、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藥引來治療疾病的方 法。
玄學五術——命
命理,就是以人的出生時空,來推測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與六親吉兇信息。命理的歷史可謂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時代。隨著歷史的演變,命理術發展至今以日趨完善,在歷朝歷代都有深諧此術的謀士輔佐王侯將相,象周朝的周文王、姜尚、戰國時期的孫臏、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明朝的劉伯溫等。還有一些隱士,如陳老祖、野鶴老人、邵康節等等。
占星術——占星術包含《七政四余》、《紫薇鬥數》、《五星術》。
幹支術——上古時期因人類生產力不發達,認識水平底下不能解釋神秘的自然現象和自己的窮通壽夭,於是就有了上天幹下地支配世上和人間一切的思想。用"易經"的話來說,叫做"幹道變化,各正性命"。後經儒家祖師爺孔子,這位極度信命的老夫子及弟子的大力推崇而興起。(後經孔子,這位極度信奉命裏的思想家及其弟子的大力推崇而興起)
我國命理術的起源大致始於兩漢,主要見載在"白虎通義"和王充的"論衡"著作裏。至唐代得到了飛速發展,基本確定了以一個人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來推定一生的貴賤壽夭,吉兇禍福。後經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以出生年.月.日.時.四柱批八字,命理進入成熟和完善階段。
所謂"四柱"即出生年份天幹地支為一柱,月份的天幹地支為第二柱,日期的天幹地支為第三柱,時辰的天幹地支為第四柱。每柱天幹一字地支一字共八字。然後按照八字所含陰陽五行進行演算,就可推知一個人一生命運的大致情況了。元、明、清以後批八字雖不斷完善與發展,但基本的仍沿用宋初的基本理論未變。
以人出生時間,年月日時以天幹地支排列成命盤,四柱中命部分的典籍最多,主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會海》、《淵海子平》、《鬼谷遺文》、《孫臏遺書》、《三命通會》、《窮通寶鑒》(又名欄江綱)、《滴天髓》、《神峰通考》、《鐵板神數》、《河洛理數》、《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現代人的命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後輩賢人倍出。
玄學五術——蔔
說蔔首先要說易經,易經-:自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總結規律,遠取諸物、近取近身,模仿萬物狀況,畫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東方"魔符"--太極八卦(又稱先天八卦)。後經夏商周各代先賢根據河洛體用的關系,及各自對先天易經的感悟,分別變化出《連山》、《歸藏》、《周易》而稱之為三易。易經為之三變,其中連山以周天28宿,參方圓之理,圓三、周四邊七徑七之數為用而創,《歸藏》則用五用十,中央四方為五自乘為25,合於河洛天數,四方四隅加上下為十,十自乘為百,合大衍之數而成。《周易》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羌裏研習伏羲八卦的基礎上,變先天之體為後天之用,將"對待之易"推衍為"流行之用",創立了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先天八卦體現河圖為對待,以生為主。後天八卦體現洛書為流行之用,以克為主。周易中包含了天地生克的體用關系。至此,整個宇宙的每一個布局都對應了這個"與天地平行"的圭表--"八卦納甲圖",易經逐步完善了。
所有數術玄學以蔔術最為淵源流長,歷史朝代中的軍事家大多精通此術,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宋朝的邵康節、明朝的劉伯溫、清朝的曾國藩……諸術以蔔派最為淵源流長,從古老的周易演化而來,如《梅花易數》、《納甲斷易》、《六壬神課》、《太乙神數》、《奇門遁甲》等數術學。有的門派在蔔的這一部分還包括預言、克應占夢、測字解字、簽貼、姓名學等方術。
文王八卦經歷代先賢的傳承與發展,至宋朝以多數被民眾掌握並應用,最有代表性的首推邵康節,其應用周易蔔筮在當時幾近於神,並推易演數創下不朽巨著《梅花易數》。
《梅花易數》以其簡單快捷的預測方法,和簡單而又"深奧"的理論基礎,深受易學愛好者青睞並廣泛應用。古時邵康節觀梅花而占人事,後人稱這種方法為梅花易數,其實邵康節當時已經在周易八卦預測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達到了周易占蔔的最高境界"以道觀象,以象言事"。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易數還很膚淺,還不能脫離"象"和"數",所以破解邵康節當時觀梅而知事的思維就錯了,邵康節是觀象而直接說事,我們理解為觀象而起數,用數起卦,再用卦來看事就錯了。邵康節觀梅言事其實用的是"以道觀象",以道觀象是預測的最高境界,比較典型的卦例有觀梅占,觀花占,寺匾占等等,其實邵康節當時根本沒有起卦,直接用當時發生的事來說未來將要發生的事。後來根據象在具體看事件的結果。(以道觀象另有專論,請關註弘易堂命魂內刊)這是易數的最高境界,世人常言:"會易而不占",這個"不占"不是不預測,而是不用那樣麻煩的預測形式,而是直接以象而言事。
玄學五術——相
相的部分包括兩種--人相,地相。
人相——人相包括手相、面相、體相、摸骨、痣相等,中國手面相學,亦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遠在周朝(約在三仟多年前),中原各國即已普遍盛行著各類相學。
在先秦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與相學關系最為密切,關於孔子與相學的記載,我們從《史記孔子世家》、《翰子外傳》中可見一斑。其中記載"存乎人者,眸子不能掩其惡,腦中正,則眸子蠔焉。吸其言,觀其眸子……"從中我們可以從外貌、言行中看出其人的思想與行為。其中荀子曾寫下有《非相篇》等著作。
到了兩漢時期,相學已經得到了重大的發展。並且出現了以面相而名聞朝野的相學家。《漢書》中的周勃世家,《楚漢春秋》等書中保存了很多的相關記載其中以許負、呂公望等相學家最為著名。在漢代中以許負最為著名,許負本為一婦人,以善於面相而被漢高祖封為雌亭候,根據《懷慶府誌》記載,許負著有《德器歌》、《五官雜論》、《聽聲相行》等。
現在我們還常看到很多相書中提到的《許負相耳法》等的書,但應該大總分是別用其名而寫的相書。如明代周履靖的《許負相法十六篇》就傳為她的著作。東漢王充的《論衡》中就有《骨相篇》王符的《潛夫論》中就有《列相篇》對相學進行專的論述。又如《漢書》中就有《相人》24篇等,我們從中就能看到當時漢代就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學的理論基礎。
到了魏晉時期,相學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普及。在《三國誌》中我們就能常常看到許多相學人物事跡,如管珞、朱建平、柳無景等。
到了隋唐,相學的發展已經到了高峰期。隋唐以後相學進入成熟時期,其中隋代中的記載有《隋書》中的韋鼎、來和等,其中《隋書--經籍誌》就有《相書》46篇,《相經要錄》二篇等。唐代相學極其發展迅速。史料見於《唐書》中的袁天綱。唐代相學家有袁天綱,龍復本、夏榮、丁重、劉思禮、袁客師等。其中著名的大詩人杜牧,翰愈、白居易也好相學。到了唐代的相書就有三十種之多。
到了宋代相學已經相當發達。史記記載的《宋史》中的陳摶就見於名上誌記。相學家主要有陳摶、麻衣道者、僧妙應、妙方等,宋代文人蘇東坡、黃庭堅等也好相學。宋代的相書很多,並且有很多流傳至今的著名相書如《月波洞中記》、《玉管神照局》、《麻衣相法》等。
到了明代,元朝、清朝相學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元代記載的相書和相學名家相對較少,《人傖大統賦》就成書於此時。明代的相學名家就很多,並且出現大量的相書。相學家主要有劉伯溫、僧如蘭、張田、袁珙、袁忠徹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為著名。相學上膾炙人口的《永樂百問》就是來自於明成祖與袁家父子的對問。袁珙就有《柳莊相法》收入《永樂大典》,袁忠徹還有《人相大成》。後代流傳傳很廣的《柳莊相法》便與袁家父子有關。中國傳統相學發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的《神相全篇》就托名陳摶秘傳,袁忠徹訂正,相關的相學著作還有《古今識鑒》、《相法全書》、《貴踐定格五行相書》。其中《麻衣相法》與《柳莊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麻衣神相》初出於宋,成書於明,定形於清。
在明代相學的發展的基礎上,清代相學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清代相法著作主要有範文園的《水鏡集》、雲谷山人的《鐵關刀》、棲霞山人的《金較剪》、白峰禪師的《靈山秘葉》、石亭的《燕山神相》、高味清的《大清相法》,據說為右髻道人的《太億照神經》、陳淡野的《相理衡真》、雲谷山人 的《相圖秘旨》等。其中以《鐵關刀》、《金較剪》最為簡明扼要,《水鏡集》、《相理衡真》特點最為清全,是繼《神相全偏》之後的集大成者。
至民國時候出現了比較通俗易懂的相書,其中以《平園相法》和《公篤相法》、最為著名。其它的相書有《中西相人探源》、《相法集成》、《手相學》、《成相秘籍》、《女相術》、《秘本相人法》等。
手相學既然稱得上是一種學術,也跟其它學術一樣,具有其獨有的學理性、分析性和系統性。研究手相學的目的,是要觀察一個人的性格、品德、魄力,明白自己的能力傾向,探知先天的健康狀況及預測自己未來的命運,或者個人在某一個時間或一生中的成敗,加以趨避。
地相——地相,俗稱風水,也叫堪輿,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動。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書-召詔序》雲:"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這是相陽宅。《孝經-喪親》"蔔其宅兆而厝也"這是相陰宅。這就是用占蔔的方式擇定地點。
先秦的賢君盤庚、公劉、古公?父、周公在相地實踐中都作過貢獻。風水師很推崇秦惠王的異母兄弟愕裏子,傳說他曾經預測自己的墓地兩側將會有天王宮殿,並已應驗了。 先秦相宅沒有什麼禁忌,還發展成一種術數,也沒有那麼多迷信色彩。漢代是一個充斥禁忌的時代,有時日、方位、太歲、東西益宅、刑徒上墳等各種禁忌,墓上裝飾有避邪用的百八、石獸、鎮墓文。湖北省江陵鳳凰山墓出土的鎮墓文有"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歸陰,生人歸陽"之語。還出現了《移徙法》、《圖宅術機》、《堪輿金匾》、《論宮地形》等有關風水的書籍。有個叫青烏子的撰有《葬經》,後世風水師奉他為宗祖。
魏晉產生了管輅、郭璞這樣的宗師。管輅是三國時平原術上,占墓有驗而聞名天下。現在流傳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於管輅而作。郭璞的事跡更加神奇,在《葬書》註評中有詳細介紹。 南朝宋明帝是個最講忌諱的皇帝。宮內攤床、修墻必先祭神祈禱。他聽說蕭道成的祖墓有五色雲氣,就暗中派人在墳四角釘上鐵釘,可是蕭道成最後還是當了皇帝。
南齊時,衡陽地方有一怪俗,山民生病,就說是先人為禍,必須挖祖墳、洗屍骨,洗骨除崇。 隋朝宰相楊恭仁移祖墳時,請了五六批風水師前往相地。其中有個叫舒綽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賞。當時相地最有名的是蕭吉,他曾給皇後擇吉地,當文帝不聽他的建議時,他預測到隋朝運數不長。他撰者《相地要錄》等書。
唐朝時,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風水出現了張說、浮屠泓、司馬頭陀、楊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師,其中以楊筠松最負盛名。他把宮廷的風水書籍挾出,到江西一帶傳播,弟子盈門。當時,風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帶有許多風水師,當地流傳一本《諸雜推五勝陰陽宅圖經》書中提倡房屋向陽、居高、鄰水的原則。
宋徽宗相信風水,曾聽信術上之言,墊高西北地勢,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時老百姓普遍講究風水。《朱子家禮》說百姓家裏死了人,三月而葬,先把地形選好,再擇日開塋。宋代的風水大師特別多,賴文俊、陳摶、吳景鸞、傅伯通、徐仁旺、鄒寬、張鬼靈、蔡元定、厲伯韶等都很有名。 傳聞明代劉基最精於風水。有一本《堪輿漫興》就是托名於他。
縱觀歷史先秦是風水學說的孕育時期,宋代是盛行時期,明清是泛濫時期。本世紀以來風水學在舊中國是大有市場。解放後理論上受到沈重打擊,實踐中卻還不斷在運用。近年來,隨著國際上對風水的重視以及它的適用性,使風水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出新的活力,我們說當代是風水整合更新時期,應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結合現代自然科學,實事來是地作出科學評價和闡釋,從而更好地讓其為人類造福。
地相就是古時的《堪輿術》,陽宅分為看門井竈的陽宅相法與看龍穴砂水向的陰宅相法,一般稱為風水術。現在的堪輿學已分成三元、三合、玄空、九星、範宗、水法等派別,每派之下,復分數小派。主理氣,偏巒頭,或重奇門,或重道功,其門戶之見是根深柢固的,各門各派都標榜著所謂“獨門”的“秘訣”;而事實上,無論是何門何派皆各有特點,其理皆一,只要深入的研究就不難明白,所以真正懂堪輿學的人,是將各派的特點,應當等量齊觀,融合各派的特長,而發為堪輿的妙用。
以上為玄學的基本構成,相傳來自天書,小編以為以上諸法都是源自周易,周易涵蓋時空、宇宙的萬事萬物,是闡釋宇宙的經書,把易經稱為《萬法歸宗》之宗,我想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