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跟著孔子學〈易經〉》
《易經》的智慧——讀《跟著孔子學〈易經〉》有感
《易經》的“易”有三種比較公認的解釋:一是簡易,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二是變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此消彼長,生出萬般變化;三是不易,天理、良知、規律不變。如果用一個詞來濃縮易經思想,那應該是“持經達變”,經是整體的思想體系,也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思想內涵,變是圓通的應對事物變化,一個人若能持經達變,就可以應用自己完整的易經思維,圓通的應對萬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不變應萬變”。
《周易》為中華五經之首,傳說為伏羲所創,但是真正將《周易》發揚光大的是孔子。孔子是魯國人,最早在魯國做官,後來帶著眾弟子周遊列國,推銷他的學說和思想,但是四處碰壁,最後潛心於《周易》。孔子五十歲開始學習《周易》,其“韋編三絕”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孔子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吸收,並加入自己的思想,他的弟子們把孔子的闡釋記錄下來,編寫了《周易大傳》,古人稱“十翼”。“十翼”之名,最早見於《易緯-乾坤鑿度》:“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過矣!”
所以孔子是一位易學大家,其解讀具有權威性,耐得住推敲。潛心學習《周易》不能離開孔子的典籍,離開了孔子講《易經》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們跟著孔子去閱讀《易經》是非常穩妥,並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本書作者發現由於孔子當時書籍非常富貴,寫書也很艱難,並沒有把爻辭解釋清楚,只是對爻辭作了註釋。作者作為“六五後”,一直致力在潛心研究《易經》的思想內容,並多次在網上的個人圖書館查閱資料典籍,書寫心得與大家共同交流。在孔子和前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提示和說明的條件下,他經過長時間的搜集和積累閱讀,終於決定對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做些綿薄之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易經》,讀懂《易經》。
本書在結構上,除了開端的《易經》原文和孔子的批註,亦有現代白話譯文,譯義。在內容上,能夠將復雜性問題作深入細致的探討和全面論述,具有內容廣博、論述系統、觀點成熟等特點。亦對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剖析,更方便了讀者去理解和感受每一個爻卦中的原意及道理。
就個人來說,通過閱讀本書,讓我對《易經》有了初步了解,以前總認為《易經》只是一部看風水、占蔔吉兇禍福之書,之後才發現不僅如此,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部指導人生的哲理著作,是中華文化的哲學基礎。如乾卦中的“初九:潛龍,勿用。”告訴我們:不管世事如何變遷,都不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影響,不追求揚名立萬。時機未到,還沒有輪到自己發揮作用,應該潛伏、潛藏、潛修,不可鋒芒畢露,急於表現;坤卦中“用六:利永貞。”告訴我們:學習地道寬厚包容養育萬物生長、順天而行,永遠堅貞不渝,結局圓滿;以及鹹卦告訴我們男女感應的重要性,即身體和心靈的感應的重要性。這是談戀愛的法則。
總的來說,《易經》是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它給我們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能代表成功,人生路還需要我們按照自然規律法則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無論在人生的何種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樂其天然,知其命運。#自費出書##易經文化##孔子##中國傳統文化##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