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朱元璋的陵墓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這多年都沒人敢挖?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明十三陵中埋葬了13個皇帝,而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那三個沒有埋在十三陵的皇帝是誰呢,朱元璋就是這三個皇帝中其中一個。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的陵寢在南京,叫明孝陵,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朱元璋生前選擇的陵寢位置在玄武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這可是一個風水寶地,相傳這裏只能興旺一人。
(明孝陵石像)
這還有一個小故事,南朝梁代的一個名僧叫寶誌禪師,他生前發現這兒風水極佳,於是死後就把自己安葬在這兒。
朱元璋發現了這個風水寶地,也聽說了這個寶地只能興旺一人,於是就把這個禪師的墓遷走了。
朱元璋於洪武十四年命令民工開始修建自己的明孝陵,開始修建的第2年馬皇後就去世了,所以馬皇後被提前葬入了明孝陵。
馬皇後的一生以“慈孝”出名,奉行“以孝治天下”,封號“孝慈高皇後”。所以把這個陵墓命名為“孝陵”。
明孝陵的修建先後動用了10萬多人,到永樂三年正式修建完畢,經歷了整整25年的時間。
明孝陵的面積170萬平方米,也是規模最大的陵墓之一,參照了唐朝和宋朝帝王的地宮設計,整個建築恢宏大氣。
明孝陵亭臺樓閣樣樣具備,整個陵墓四周松柏錯落有致,四季常青,陵園整體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明孝陵石像)
當年陵園剛建成時還放養了數千頭梅花鹿,每個路都有銀牌標誌,還印有“盜宰者抵死”的字樣。建成後為了保護陵園,安排了一萬多人專門來看護陵園。
數10年後,太平天國戰火燒到南京,明孝陵差點毀於一旦。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曾國藩奉命修復明孝陵,使得這位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寢得以恢復。
一直到今天,明孝陵經過了600年的戰火紛飛,除了墻漆有些剝落,墻體局部輕微坍塌,個別地方出現細小裂縫,其他都保存完好沒有任何破損。當然地宮中的寶物也一樣完好無損。
那明孝陵為什麼能夠安然度過這600年呢?
1、特殊的防盜措施
明孝陵本身就是由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改造而成,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獨龍阜,以往的石頭皇陵建造都是從上向下扒開,一直扒一個深穴,然後在這個深穴內建成一個陵寢,建好後再封頂。
可是明孝陵建造時采用的是對著山體橫向鑿開,把內部挖空建成一個懸宮,然後再把這個橫向墓道封好。這樣的建築是堅固無比的,如果沒有炸藥盜墓賊從頂部盜墓那是行不通的。
這樣的一個橫穴式設計,橫向墓道就是通向陵墓的唯一通道,而對於這個橫向墓道的位置也是經過了充分的考慮和反復的推敲,墓道口偏向一側而並非在正中間,進入這個墓道口後,墓道就像迷宮一樣彎彎曲曲沒有一點規律,這也增加了盜墓者的難度。
最關鍵的是地宮口到底在哪、是怎麼樣被封住的,這都是個謎,盜墓者根本就找不到入口,就更談不上盜墓了。
(明孝陵導圖)
再者設計者采用了古代流沙防盜的方法,那就是在墓頂上人工填充了鵝卵石層,一旦受到震動,鵝卵石便會發生滾落,鵝卵石滾落就有可能把盜賊活埋,這也是增加防盜的措施之一。
可見明孝陵的設計堪稱完美!
為了防止盜墓,還有一個迷惑人的事情:朱元璋死後,出殯當天有13支送殯隊伍同時出發,這13支隊伍車馬、人數、規格都相同, 除了少數幾個知內情的外,其他人就不知道哪一個的棺材中是朱元璋了。
2、歷史機緣
明孝陵能夠保存完好也有歷史原因,明朝初期守護皇陵的軍隊就一萬多人,朱元璋死後都是他的子孫作為歷代皇帝,出於他們對朱元璋的愛戴肯定對皇陵倍加保護。
到了清朝,清政府為了收買民心特地下令保護明十三陵及明孝陵,康熙繼位後,每次南巡到達南京,必定到明孝陵祭拜。
康熙皇帝的態度和禮數,出乎了父老鄉親數萬人的意料,沒有不受到感動的,同時他也派人保護明孝陵。
(明孝陵)
即使一直到了民國,孫中山也帶著官員到南京明孝陵,祭拜這位明朝開國皇帝。 從康熙到孫中山足以看出歷代對明孝陵的重視程度,這不僅反映了每個朝代對這個古建築的重視,也反映了對這個明朝開國元君的尊重和愛戴。
到了民國蔣介石定都南京,明孝陵就在南京市區附近,自然就使得明孝陵得到了有效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國泰民安,中國日益強大,國民素質也有了很大提升,文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所以說從朱元璋死後,一直到明朝滅亡,還有接下來的清朝及近現代的每一個政權,都對明孝陵進行了有效的保護。
3、地理位置
明孝陵的位置在南京政府的附近,即使在動蕩年代也有軍隊駐紮在這裏,這個位置本身就是對明孝陵的一種有效保護。
(明孝陵)
明孝陵堅固無比加上它特殊的防盜措施,憑當時的盜墓工具是是很難打開的,除非使用炸藥。
即使如果遇上孫殿英那樣的盜墓大賊,他也得顧及明孝陵的地理位置不會制造出太大的動靜。
所以說明孝陵有了靠近南京政府這個優勢,盜墓者即使有賊心也沒有賊膽。
作為我國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建築和石刻的最高成就。明孝陵被列為我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點,理應受到特別保護。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凝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