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遇上藏歷年,二者有啥不同?
春節&藏歷年
今年的春節和藏歷新年是同一天
藏歷新年與內地的春節習俗
在文化、儀式以及參加方式等方面
具有各自的特色
那麼,哪些方面不同呢?
別稱
春節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藏歷年
別稱洛薩節、洛皇節、平衡登嘉洛,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年前準備
春節前夕,人們貼春聯,祈求來年萬事如意。
藏歷年前夕,藏胞掛檐簾,以表祝福。
年夜飯
春節
除了必吃的餃子、年糕以外,餐桌上的其他食物其實也不簡單,每道菜都有個“好寓意”。溫州民俗專家金文平就曾舉例說:“比如熱菜一定要有魚,而且端上來必須是一條完整的魚,魚也不能全部吃完,代表年年有余;冷盤要有紅蘿蔔和柑橘,代表紅火和吉利。”除此之外,炒青菜代表“親親熱熱”、豆芽菜因形狀如同如意而代表“吉祥如意”、蝦因諧音代表“笑口常開”、全雞全鴨代表“十全十美、大吉大利”等等。
藏歷年的年夜飯則為“古突”,即面疙瘩。“古突”裏包有硬幣、鹽巴、羊毛、辣椒等九種“餡兒”。不同的餡兒有不同的寓意。
“古突”中所藏的9種代表物寓意:
➀麥稈:持法永恒之柱,非常吉祥➁人參果:有口福,具有福相之意➂羊毛:性格溫柔善良➃炭粒:心地不善,狠心➄硬幣:財運亨通➅瓷片:遊手好閑➆碗豆:圓滑➇鹽巴:懶惰⑨辣椒:說話尖酸刻薄
拜年
拜年時間
藏歷年
藏歷正月初二到十五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
拜年方式
春節期間,親友互訪,給老人孩子發紅包。恭喜發財”“身體安康”“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事業有成”……人們相互行禮,或作揖或握手或擁抱或躬身或磕頭,臉上無一不掛著甜蜜的笑容。
藏歷年期間,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目的盛裝,見面互道“紮西德勒”。
祀禮
春節期間,會在八仙桌上擺貢品,焚香祭祖。
藏歷年期間,藏族同胞則在長桌子上擺貢品,煨燃柏枝,祈願祝福。
慶祝活動
春節期間
①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②觀社火。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③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沈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很多地方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初五習俗
春節
“破五”是指農歷正月初五,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過去,為了迎接新年,從除夕到初五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有許多規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意味著這些都可以破除了。人們清晨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要邊放邊往門外走,表示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趕出去。
藏歷年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耕牛的額頭上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軛上披掛著綴滿貝殼和松石的彩緞,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儼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樣。開耕之前,農民還要從家裏扛出一塊白色山石,那是去年從農田請回的,重新恭敬地安入農田中央,稱為“阿媽色多”,意即“金石頭媽媽”,是莊稼的保護女神。農民在地裏煨起桑煙,插上祈福幡,趕著牛,圍繞白石耕出五條畦子。每一畦撒一種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麥、油菜籽、蠶豆等。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到一處,一邊喝酒,一邊唱歌,酒碗輪轉,歌聲響徹整個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陽西沈,盡興而歸。
在藏歷新年即將來臨之際,
恭祝各位
洛薩紮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