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十大神獸
中國十大神獸指的是我國傳統民族漢族的神話傳說當中,關於上古時期存在的十種具有靈性的神獸,大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並通過雕刻記載在青銅器皿之上,或者古書當中,同時這幾種神獸又各自有各自的古籍出處,但將這幾種神獸集中到一起,共同命名為中國上古十大神獸,它包括重明鳥、白澤、畢方、饕餮、犼、獬豸、梼杌、麒麟、夔和鳳凰。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當中的一種神鳥,它的形狀和雞十分地相像,同時兩個眼眶當中都同時有兩個眼珠,所以被人們稱為重明鳥,同時也被稱為重睛鳥。重鳴鳥的力氣非常之大,甚至能夠與猛獸相搏擊,因其十分兇猛,所以能夠避除猛獸等的災害,在中國古時候的新年習俗裏面,常常將雞的畫像貼在窗戶或者門框上,實際上就是重明鳥的遺指。在《拾遺記》當中記載顯示,堯帝在位七十年的時候,有支積之國,獻給堯帝以重明鳥,將它的毛羽全部解落,光用肉翅也能夠飛起來。能夠與野獸餓狼相搏鬥。凡是有重明鳥出現的地方,妖魔鬼怪都不敢作孽。重明鳥有時候在一年之內只來幾次,有時候甚至一年之內都不會出現。為了能夠讓重明鳥出現,家家戶戶打掃門戶,如果重明鳥還未到來,國人就會以木或銅雕刻修築重明鳥作為象征,放置於明戶之間,妖魔鬼怪見了,自然敬而遠之。
白澤在中國古代的傳說當中是一種動物,和鳳凰以及麒麟一樣,白澤也被用作統治者德高望重權利的象征。白澤生活在昆侖山之上,是傳說中的著名山獸,它渾身呈現出雪白,通曉萬物之情,還能夠張口說人話,但它很少會在人前出沒,唯有真正的聖明賢德之人統治天下的時候,它才會出現並奉上詔書而至。《軒轅本紀》當中存在有關於“白澤”的相關記載,說它知曉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並能夠祛除妖魔鬼怪,所以在很早的時候,白澤就被用來當作祛除鬼怪的神而被人們供奉起來。尤其到了中古時期,人們對白澤的供奉更為興盛。
畢方是上古的傳說當中可以預示火災之難征兆的神獸。乍一看,它似乎就是一只不擇不扣的火鳳凰的形象。畢方的名字由來還是有緣由的,其最初是出自木頭和竹子燃燒的時候會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而得名的畢方。兼具著火神和木神兩種神職,且常居於林木當中。畢方的外在形象實際上是一只丹頂鶴,但是它卻只有一條腿,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畢方只有一只翅膀。畢方的喙為白色的,身體呈現出藍色,卻伴隨有白色的斑點而存在,畢方不吃谷物,但卻以吞食火焰為生。傳說它可以預示著某個地方會有大火出現,或者說,畢方常出沒在即將發生大火的地方。傳說中,皇黃帝在泰山之巔召集鬼神的時候,曾經乘坐著由蛟龍牽引的戰車,畢方當時就伺候在戰車的一旁。
很多人讀這個名字比較容易讀錯,它的讀法是tāo tiè,筆者最初認識這種神獸是在景甜出演的《長城》當中所看到的。饕餮是人們所想象出來的一種神秘的怪獸,很多人容易將它與龍五子狻猊混淆起來,其實它們並不是同一種怪獸。這種怪獸根據《山海經》當中的描述,具有著以下幾種特點:有著羊一般的身體,同時眼睛長在腋下之處,同時擁有著老虎一般的牙齒和人一般的手爪,它的頭和嘴巴都十分巨大,十分喜歡吃,可以說是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後來人們常常用“饕餮”來形容貪吃之人。饕餮由於吃的東西太多,乃至於最後被生生地撐死掉了。饕餮在現在的影視、小說,包括動漫和遊戲當中最為常見,根據情景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形象設定。
犼的讀音讀作“hǒu”,常被人們稱為望天吼,或者朝天吼,民間傳說它為龍王的兒子,有著等待和守望的習慣。常被雕刻在華表柱之上,模樣呈現出對天咆哮的姿態,所以常有著上傳天旨,下達民意的寓意在其中。曾經有著相關的文獻記載顯示,南海觀世音菩薩的坐騎便是這一神獸——“望天吼”。古書之上還有關於望天吼的記載,這是一種和狗十分相像但卻不吃人的神獸,來自北方。形狀和兔比較相像,但兩只耳朵極為尖利,僅有尺余之長,連獅子看到了它都要畏懼三分。還有在《述異記》上記載顯示,東海有神獸名為“犼”,他能食用龍的腦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異常兇猛,每次與龍鬥爭的時候,都能夠噴出數丈之高的火焰,連龍都不能取勝於它。在康熙二十五年的夏天期間,在平陽縣發現有犼從海當中追逐著龍飛升到了天空之中,和龍爭鬥了三天三夜,人們看見了三條蛟和兩條龍合力起來與犼鬥爭,於是犼被它們擊殺了。墜入到了山谷之中,十分巨大,形狀和馬相像,身體的表面還有鱗鬣覆蓋著。隨後鱗鬣自燃,騰起了熊熊火焰,火光高達萬丈,被人們稱為“犼”。同時在清同治《續修永定縣誌》上記載到,在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在邑南之地發現了神獸,狀大如牛,尾巴和團扇十分相像,口徑十分巨大,如盆一般,周身的毛都是紅色的,有數尺之長,能夠吃人,還能夠和惡獸相搏鬥,人們稱這神獸就是“犼”。
獬豸是在古代的神之裁和神之判的思想當中所產生的一種神秘的巨獸,這種神獸又被稱為“法獸”。同時這種神獸又被稱為解廌或者解豸,同時它也是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它的體型大得有如巨牛一般,小的獬豸也有羊一般大小,它的形狀又和麒麟十分相像。獬豸渾身長有黝黑濃密的毛發,兩只眼睛炯炯有神,它的額頭上通常長有一個犄角。所以又被人們俗稱為“獨角獸”。獬豸擁有著很高的智慧,不僅懂人言,還知人性。當它憤怒的時候,眼睛睜得十分圓潤,而且它還能辨明是非曲直,還能辨別出忠奸善惡,只要是奸惡的官員,無一能夠逃脫它的法眼,一旦被他發現之後,獬豸就會用犄角將它擊倒,並把它吃到肚子裏面。它被譽為是公正和勇猛的象征。在古書《論衡》以及《淮南子·修務篇》當中的記載顯示,獬豸的獨角只要斷了之後,獬豸就會去世,有人曾經見到過長有翅膀的獬豸,但大多數的獬豸並沒有長著翅膀。後來人們常用羊代替獬豸,用來供在寺廟當中。
梼杌讀作“táo wù”,同時又被人們稱為傲狠,在中國的神話當中,它是上古時期的“四兇”之一,“四兇”最初指的是上古時期四個極為兇殘的部落首領,後來才被杜撰為這四個部落的代表圖騰。根據《神異經》記載顯示,梼杌生活的地方處在偏遠的西方,它的體格和老虎十分相像,但毛卻特別之長,臉型長得和人比較相似,同時腿又有點像老虎,它的嘴巴當中長有和野豬一樣長的獠牙,尾巴長有八尺有余,在西方世界稱雄稱霸,戰鬥中從來沒有輸過。比較早的關於梼杌的記載是在《左傳·文公十八年》當中,它是這樣描述的,顓頊有一個兒子,油鹽不進,好壞不分,老百姓們就稱它為“梼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梼杌”同時又指代人四六不懂,一竅不通,指人有著讓人難以馴服的品性。後來才在民間逐漸演變為四種兇獸。除了梼杌之外,其余三種兇手分別是“混沌”、“饕餮”、“窮奇”。
麒麟同時又作“騏麟”,簡稱為“麟”,它是一種吉祥而又仁慈的神獸,在中國古代傳說當中,實際上是一種動物,它與鳳、龜、龍同時並稱為“四靈獸”。麒麟有著“聖獸王”的美稱,同時它還是神的坐騎。麒麟麒麟,其實“麒”稱呼的是其中的雄獸,“麟”稱呼的是其中的雌獸。從麒麟的外形上看,它有著龍的頭,麋鹿的身體,還有牛的尾巴,馬的蹄子,有一些古書當中記載為是“狼”的蹄子。它還有魚的鱗片,麒麟有著兩個犄角,實際上是龍角,它的犄角極為堅硬,是淺灰色的。
“鳳”稱呼的是雄,“凰”稱呼的是雌,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當中百鳥的首領,也是一種神秘的異獸。同時它又被人們稱為鹍雞,火鳥,丹鳥,或者是朱鳥。在西方的神話故事當中也稱為火鳥,但東西方的神話實際上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鳳凰其實就是火烈鳥的變形,只不過它的尾巴遠要長的多,且周身布滿著火焰。可以推斷出來,鳳凰應該就是人們通過對火烈鳥的想象和神話,從而變成了傳說當中的鳳凰。在神話傳說當中是這樣描述的,鳳凰每次死了以後,就會周身起火,然後在熊熊烈火當中獲得重生,如此循環反復周而復始,鳳凰得到了永生,所以鳳凰有了“不死鳥”的稱號,而後才有了“鳳凰涅槃”這個詞語。和麒麟一樣,鳳凰也是雌雄的統稱,兩只鳳凰齊飛,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裏面。鳳凰和龍一樣,構成十分復雜,當作為中國文化的標誌和象征,鳳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夔讀作“kuí”,它生活在東海流波山上,它的形狀也比較像牛,但卻沒有犄角,全身為昏黑色的,卻只有一只巨大的腳支撐著,所以又被稱為“獨腳夔”。在商代和西周的傳說當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生物,它和龍十分相像,但大多數時候的形象是只有一個角,一個足,大口時常為張開的形狀,尾巴總是卷起上翹,在很多的青銅器上會繪制有夔身體上的紋路,傳說上古時期,黃帝遵照了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並用它的皮毛做成了戰鼓。在神話傳說當中,夔是一種十分兇猛的惡獸,它能夠放射出與日月同樣的光芒,還能夠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所以被傳說為雷神的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