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風水須知
墓葬風水是一門科學,其顯著的特性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生氣的和諧。陰宅就是安葬死人的墓基,自古以來人們非常重視,尤其是在古代的統治階層,十三陵就是一個象征,歷代名人都有一本陰宅風水族普論述。陰宅風水至關重要,它決定子孫後代的榮華富貴,所以安葬前必須請地理師選擇好穴地,做好墓葬風水布局。
好的墓葬風水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穴星、明堂和水口:
1、穴星:
“龍認生死,穴認真假,砂認粗秀,水認曲直,向辯純疵”,要參考元運衰旺情況而定。
穴星諸形不同,行龍結穴處也不同。金星形圓,木星形直,土星形方,水星形曲,火星形尖。潮汕民間流行的葬法有:木星葬節,火星葬焰,水星葬泡,金星葬窩,土星葬角(均以正體論)。
2、明堂:
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見的場所。風水中的明堂是穴前之地,諸山聚繞,眾水朝拱,生氣聚合。
站在墳墓前面望去,在視野內的山水景觀,即可算是明堂的範圍。凡稱得上是大富貴墓地的,都有內外明堂。
內明堂欲其團聚,不欲其廣闊。外明堂欲其開暢,不欲其逼窄。內明堂寬則氣不融聚,外明堂窄則局不開展。
3、水口:
風水學常見一句話:"入山尋水口,登穴看明堂",就是說進山尋找陰宅墓地的時候,首先要看水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同時更要註意穴前明堂的水是什麼樣的情況。水口形局,至關居處者的吉兇禍福。
如果水來之處較為豁然通闊,則預示著後代財運好,如果水去之處有層層大山攔阻,則預示後代人能守得住財,財不外流。水深則預示財大,水淺則財小。
二、新墓地挖井(墓穴)原則:
符合黃泥粘土的原則:
要使先人骸骨幹爽黃凈,不入木根蟲蟻,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風水學認為,要使骸骨幹黃,墓穴首先要做到好的穴場,表面應該是細密光潤的黃泥粘土,粘土底下是幹爽的變土層,變土層土質不但新鮮光潤、不含生物存活的養分,而且空氣不易穿透,雨水不易滲入,能聚地熱,所以挖井必須有一定深度。
陰宅吉利數字(指尾數),一、四、七、九等,開挖深度一是考慮地質實際情況,二是采用吉祥數字,如可挖深度2米1或2米4。
三、挖井(墓坑)註意事項:
1、對地上風水與地下風水都要面面顧及到,地上風水以砂水理論為原則,地下風水以見黃色土質較好。
2、忌見惡水(俗稱軟錐),因為衝死者背部位,對後輩多有不利趨勢。
3、忌見硬塊石頭(稱稱硬錐),以示後輩窮而硬,此也稱為牦牛地。
4、忌見螞蟻(俗稱活錐),因螞蟻吃掉死者的骨肉,對後輩有害無益。
5、忌有寒風洞,試探有無風洞方法:用燭點燃對著洞口,如燈頭不動則可用,如燈滅為風洞,用則必殃(應災之人事按砂水吉兇斷)。如此井可用則再嗅味,如乳味則為貴地,定主財官印及子息佳,有異味則有吉也減力。
6、井(墓坑)穿好後,用多層黃紙鋪到井下平面上,用七星線(硬幣)壓黃紙上,然後用松香沫撒到黃紙上面點燃,俗稱暖坑,以盡後輩之孝心,換取先輩辛寒撫養之恩,又為暖井以使吉氣來的快,旨在後人速發福。
四、安葬註意事項:
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範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裏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裏包著,跑回家裏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裏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圖個吉利。
繞墓三周及嚴忌回頭看視:埋葬之後,以為死魂隨時可能從墓中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要繞墓三周。送葬回家途中,嚴忌回頭看視,怕看見死魂在陰間的行影,對雙方都不利。
忌走去時路:家屬從墳地回家時,忌走去時的路線,要另找一條回家的路,這樣死魂就無法跟人回家;到家,忌穿孝服入門,在大門外將孝服脫下,從墻上扔入院中,以免將鬼魂帶入家中。
子女忌孝:長輩去世,子女“忌孝”三年,百日內不嫁娶;三年內春節不貼紅對聯。第一年春節,貼白紙不寫字的對聯;第二年春節,貼紫色紙對聯;第三年貼綠色紙對聯。三年後方可貼紅紙對聯。
8、到了葬地再寫一個疏,內容與上面相同處省略“維公元某年歲次庚寅某月某日,信男某某等,敢昭告於後土地神只、五方帝君、五嶽四瀆、山川百靈、三丘五墓、家親丈人:今既吉辰良日,奉設微誠,略備三牲,惟願諸神留恩降福,領納微獻,賜以嘉福。恐今日掘鑿築治,驚動地神,發泄上氣,行事不謹,觸犯幽只;或侵陰陽,九坎八煞,非意相妨;或羅天綱,或犯魁罡,或驚土府,。今日謝過,伏乞亡靈幽室,永無災難。衛護幽宅,永保貞吉,丘墓安靜,子孫富貴吉昌。”
9、最後再買地券,內容為:“維公元某年歲次庚寅某月某日,信男某某等,敢昭告於後土地神只、五方帝、五嶽四瀆、山川百靈、三丘五墓、家親丈人:今既吉辰良日,奉設微誠,略備三牲,惟願諸神留恩降福,領納微獻,賜以嘉福。今以三牲果品,其為信契,或有無道思神,不得幹犯亡靈,先有居者,永避萬裏。若違此約,神明降禍。伏乞有司神明保庇亡魂安穩,永佑子孫貞祥。”
10、沿途要有引魂的道士或和尚。如果沒有,撒紙錢,小聲念或大聲念,“沿路市縣有司神明,今安葬某市某縣,衝撞之處,伏乞見諒,並請護送,一路安祥”。
五、下葬註意事項:
1、無論是遷墳還是新造墳,挖土動工時,一定要選擇一個吉日吉時。這一點很關鍵。更不能挖出墳窩來以後,停好幾天再下葬,以免內堂遭到野生動物的糟蹋,或者風吹雨曬。
2、請人幫忙要請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千萬不要弄臟內堂(墳窩)。比如往內堂中吐痰、扔臟東西、抹鼻涕等。
3、下葬時不要隨便往內堂中放入十二生肖的小動物,以免與自己的祖先以及後代的生辰八字相衝,帶來負面影響。
4、下葬時不要放入桃木制品、朱砂、金屬利器、雄黃等辟邪物品。這些東西的磁場都很大,都會影響祖先的居住,給後人帶來不好的命運,千萬要註意。
5、葬墳時第一鍬應在東北方,或在西北方為宜。
六、立碑:
墓碑相當於陰宅的大門,是吸納外界堂氣的咽喉,其朝向關乎吉兇較大,因此立碑不可隨意。
1、選日期:
根據立碑的坐山選擇一個吉利的時間。如果在清明節立碑,應在清明節前一周和後一周的半月之內,如果在其他時間立碑,必須要精確選擇時間,馬虎不得。
2、朝向合理:
這項操作十分專業,要根據流水來去的方位、地勢高低的方位、坑塘的方位等地理形態用羅盤準確定位。
3、碑面的質地顏色:
材料石碑最好,久耐風化。碑面的顏色應是黑色或灰色,黑色和灰色有凝重之感,並且色彩上屬冷色調,為陰,也適宜於陰宅使用,不可用艷麗的色彩,碑有艷色對家風不利。其中根據碑面的向方(前方)的八卦宮位,向南方宜灰不宜黑,向東方和東南方宜黑不宜灰。
4、石碑的大小形狀:
不宜過高過矮,一般低不過腹高不過頸,並非越高大越好。一般百姓的墓都不太高大,高大的碑立在穴前,對墳形成逼壓之勢,反而影響後人的前程,子孫也不旺。墓碑形狀,要長方形,要有規有矩,不要太窄太寬。墓碑如果又矮又寬,後人出矮胖之人。
5、墓碑的位置:
墓碑有立於棺頭者,也有立於棺腳者。立於棺頭,稱陰碑,利人丁延嗣,立於棺腳,利家財。墓碑距墳的距離不要壓到棺木,壓到棺頭,後人頭疾如頭痛呆傻遲鈍精神病等,壓到棺腳,後人腳疾腿疾。 另外,墓碑的地基要堅實,防止日後軟陷造成墓碑傾斜,否則有罷官、離鄉、後人走路歪腚之兇。
6、碑座:
一般墓碑都有碑座,夯基落座,碑立座上即可。如有香案,須放碑前,萬不可香案當碑座用,把墓碑立香案上,犯之百事不遂。
7、碑文:
石碑上一般刻有墓主人的名諱、立碑人的名字、立碑日期等,碑刻要一定要是陰刻,即凹刻,不可是凸刻。字數總數的個位數為1、2、4、6、7、9者為吉。再者字體不宜是行書、草書,最好是莊重的魏碑體、隸書、楷書。
8、註意保護墓碑:
墓碑立好以後要註意保護,歪斜了要校正,落鳥糞要擦凈,崩裂了要修補或更換。墓碑關乎全家吉兇。
七、祭祀掃墓的禁忌:
1、祭時禁忌:
人死埋葬之後,回到家中要立即給家神上祭,以安慰亡靈。一般在年節,清明、七月十五、忌日等日子。
初喪時的祭祀又多以七數為期,逢七必祭。但在家中祭祀祖宗的,虔誠者可早晚隨時祭典,關鍵的地,七七之祭典,也有許多講究。河南、山東等地都忌諱"四七"到墳上去祭祀,大約是忌諱"四七"與"死七"相諧音的緣故。河南等地還有祭七避子嗣的風俗。如果死者有子一人,則一七不祭;有子二人,則二七不祭。
2、祭儀禁忌:
上墳燒紙時,不能用棍棒挑動冥鈔,恐將冥鈔挑碎,祖靈不好使用,如果有的冥鈔燒去一半,剩下一半未燃盡,也忌諱重新丟進火裏去燒。民俗以為,這留下的一半會變成錢財,是給活人用的。對新葬者第一次上墳祭祀,必須圍著墳墓走三圈,回家時必須從其它道路返回家中,禁忌走來時的路。
對老年死者,更要畢恭畢敬。如切忌以手指劃著靈牌或遺像。在祖靈面前禁忌大聲喧嘩,發出笑聲和放屁,要叩頭致敬,焚香燃燭,表示默哀。
3、祭品禁忌:
祭祀的禮品,如果是女兒擡送來的要全部收留,禁忌退回其中的一部分,喪葬祭祀時,如果碰到了佛僧,道士,尼姑之類的人,必須將祭品的一部分與之飲食。民俗以為這樣做可以減輕死者的罪孽。一般來說,凡是人們自己食用的肉類、谷類、水果、酒等,都可獻祭給祖靈。
八、祭拜先人日:
(一)、 與先人相關的日子:
1、 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 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 先人去世後的第七天(頭七,相對重要)
4、 先人去世後的第十四天(二七)
5、 先人去世後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對重要)
6、 先人去世後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 先人去世後的第一個月
8、 先人去世後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 先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 先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對重要)
11、 先人去世後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二)、 傳統祭拜日子:
1、 農歷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 農歷年初二(開年祭祖)
3、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祭祖)
4、 公歷4月5日,清明節(清明掃墓、最重要祭祀日)
5、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祭祖)
6、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祖先)
7、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掃墓,重要祭祀日)
8、 農歷十月初一,祭祖節(上墳、祭祖)
9、 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祭奠先人)
10、 公歷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 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