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到底是不是迷信,為什麼又會被朱熹的“理學”所取代?
現在的蜀人,對不確定的事情做回應,經常會說“玄”“有點玄”“玄得很”。歷史上有一種學問叫“玄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門顯學,直到宋朝被“理學”取代。
那個時代政局不穩,社會動蕩,人民生命沒有保障,讀書人就坐而論道,“閑談胡扯”在那個年代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在思想領域裏大家都是自由的,每個人都得到尊重,而不是以“聖人”言論為上,以竹林七賢為代表,討論人與人、人與地和人與天的關系。
最早提出“玄學”思想的人是嚴君平,名遵,字子陵,西蜀邛崍人(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漢道學家,思想家。原名叫莊遵(也稱“莊子”,我們現在知道的“莊子”的形象和故事就是戰國時期的莊子與莊遵兩人的共同體),因避諱漢明帝劉莊,改姓為嚴君平,這個絕對是他自己沒想到的,自己稱呼自己了近100年的名字,後世卻叫自己“嚴子”,在九泉下沒人認識一定是寂寞的。
古時候自己取名還不一定有用,遇到和皇帝名字相同,自己還得改。就是先朝皇帝遇到後朝皇帝也得改,比如唐玄宗,遇到康熙皇帝之名"玄燁",也改名叫唐明皇。
嚴君平
“玄學”在唯心或唯物論這個簡單哲學體系下不合適宜,現在成了一門迷信學,提到玄學就是玄幻貶義的代名詞,猶如全民崇尚穿綠色衣服的時代,哪個男人穿了花格子衣服就是流氓樣,現在每年都變著法子出不同的花格子,成了流行色。
“玄學”實際是一門探究萬事萬物間以及萬物與人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和相互作用的一門科學,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並不是迷信。是以《老子》《莊子》《周易》為依據,以“玄”為最高範疇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對天地人,宇宙日月星辰、農作物動植物自然、人的性命等內在規律問題進行探究的一門學問。
“玄學”理論體系的提出和建立核心人物是嚴君平和揚雄,來源於《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後來揚雄還寫了專著《太玄經》進行闡述。嚴君平的代表作《老子指歸》裏講:“我猶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為自身者,以我存也。而我所以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
首次提出一個是物理形式的自我,就是肉身的自己;二是精神層面的我,即意識領域的自我,這個是意識領域的我的提出,抽象出了“形”“意”的認識論。西方在1600年後由法國人勒內·笛卡爾提出“我想,所以我是”,即“我思,故我在”。
十萬言的《老子指歸》對道學理論進行了實證,探求自然規律,提出了人認識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問題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區別。中國特有的養生、氣功、武術、象術、醫學、文學藝術、民間科學等獨具中國特色的技術形式,就是“玄學”理論這個土壤結出的碩果。
比如,武術,中國講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因為有這個“氣”的理論和修煉,可以讓一位個子很小的人力大無比;西方是拳擊,更多是靠本身的力氣大小。再如,中國藝術領域講一個“意境”,說一篇好文章是“形”“神”兼備,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美學理論。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領域,還有太多的未知事物。比如西方人提出的四維空間,時空隧道,只是一個假想,人類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認為它們是存在的。
比如“波動說”認為波的傳播需要媒質,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質就是“以太”,按照“玄學”理論,這個“以太”就是“氣”。現在每個人的住房都有一個叫“玄關”的地方,就是從屋外到裏屋的通道。
“玄學”運用在自然領域,就是中國樸素的科學思維方式,從西漢一直到宋朝朱熹的“理學”確立,在長達1200年時間裏,作為一門顯學指引中國文明高速前進,使得中國人在探究自然領域的科學技術領域遙遙領先於西方。中國古代科學家或多或少的都從玄學中汲取營養和啟發,從張衡到沈括都是玄學理論的受益者和踐行者。
南宋朱熹打著重塑孔孟儒學的旗幟,打到了以嚴君平和揚雄為首“玄學”,建立以四書集註為藍本的“理學”,得到了靠武力奪權的明朝朱棣皇帝的全面貫徹。試想如果沒有這個“性本惡”的明成祖,理學還不一定會成為主流思想。
自此中國人思想被鉗制,智商高的文化人都學朱熹闡述並咀嚼了一番又吐出來的所謂“四書五經”,將與自然科學相關聯的邏輯分析與研究的玄學踢出了主流學說,使得中國人在理學的控制下,人們自由的思想被禁錮,逐漸走向衰落。
大家知道中國科技史上有個“李約瑟之問”:為何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
其答案:一是朱熹的理學理論得到認同,嚴君平揚雄被打倒,探究自然科學的玄學被丟棄;二是西方正好吸收了古代文明和中國的先進科技文化思想,出現了中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此時中國是元朝到明中後期)。
中國和西方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正好走向了相反的兩個方向,中國摒棄了已有的正確道路,借1000多年前的所謂正統儒學,站在統治階級角度添加了愚民禁錮的思想,讓中國走向了衰落;而西方正好借鑒了古代和當時世界最先進文明,打破了壓制歐洲1000多年的神學,思想得到解放,樹立了現代文明。
作為西方人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是國際上公認的中國問題專家,他研究中國後認為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900年代,中國一直處於封建統治時期,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只是朝代在不停的更替。為什麼就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因為他永遠也明白不了中國的“道”“玄”的含義和價值,他自己給自己的問題做出了很多種答案,至死也不滿意,在這個問題上,他是“死不瞑目”的。
其實,朱熹所謂的“理學”要繼承孔子儒學的正統,也是幌子,朱熹的理論其實是漢朝經典儒學大師董仲舒的升級版,三綱五常也是董大師提出的。儒學經過朱子的提煉和解讀,成為了封建統治者的一門治國愚民具有極強操作性的理論體系,所以文革期間打到“孔老二”的理論,實際是打到董仲舒和朱熹的儒學理論。孔子本來的“仁政”還在文化的廢紙堆裏睡大覺,誰也沒有打倒它,它根本就沒站起來,一直躺在冷宮裏。
儒學的本來要義是構建一個“大同”社會,“上可治國、中可齊家、下可修身”,每個社會階層的人按照“仁”的原則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同時用仁愛包容的心對待他人,社會就和諧了。歷史上的秦朝和元朝都不是“仁”學說的好學生,以法家為綱領的秦朝統一了中國存在不足20年,差點統一世界信奉窮兵黷武的蓋世英雄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不到100年(有效的統一時間不足50年),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儒學是治國之學,不是立國之學。今天,大家又興起了國學的熱潮,其實是各種理論和認知在學習解讀孔子本來的儒學。
當然中國傳統學說與藝術不是理性分析得多,就是科學理論的東西更多,技術量化分析的較少,人不同理解不同時代不同認知不同。國家太大人太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難免泥沙俱下,中間伴隨著庸俗低劣迷信方術,猶如中醫一樣,高手治病,庸醫要命。
作為一代玄學大家,自然有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比如在現在成都人民公園旁還有一條“君平街”,據說是他的占蔔算命的地方;支磯石街曾有君平井,民間傳說就更多了,在邛崍彭州廣漢都有傳說故事流傳。書載50歲後君平隱居在郫縣平樂山講學,這個地方據說當年是富有人捐款興辦的民辦學校,和“文翁石室”這個官學形成了蜀國文化教育兩大陣地,鋪設了“蜀學”輝煌的歷程。
嚴君平曾經將“王莽篡漢”“光武中興”題於璧上,提前20年做了預測,這個地方今天還有嚴君平墓地。據說,文革時期紅衛兵打開墓地(將近兩千年都沒人去掘墳,只有紅衛兵敢幹)發現不是他的真身,現在邛崍君平鄉,還有一座無名的土墳塋據說是君平墓。筆者曾親自去看過,在一條臭水溝旁邊,一片竹林下,當地人介紹說那個墳塋一直在長大,料想嚴君平這樣的大師能掐會算,說不一定又不是他的真身墓。嚴君平是否有後代呢?這個問題書聖王羲之也寫過這樣的疑問!
當然,嚴君平還有一個得意的弟子:揚雄,字子雲。嚴老師被當時人所知並被崇敬,也是因為揚雄的宣傳和推薦,看看每一個成功的老師背後都有一個(群)優秀的學生,比如孔子和朱熹。
“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無以加之”乃聖人也!
一生不仕的嚴君平,本姓莊,名遵,謂之“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