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門教程(詳細版)
1、嚴正聲明,我不是什麼大師,你們給我留言的時候不用說大師一類的,我只是酷愛易經八卦四柱中醫,而我本人又不是一個只喜歡停留在口頭上喜歡的人,所以會真的去學習、鉆研。
而我恰好在這一方面還確實有點天賦,而後有所個人心得,有時候偶爾又願意分享一下,僅此而已。咱可不是什麼大師。如果尊重我稱呼我一聲“北冥”、“木木”“北冥老師”就足夠了,其他的都可以,我對這個不重視。
2、之前很多文章下面後臺都有人給你我留言,我有很多是沒有來及回復的,因為實在是太忙,我不可能一整天都盯在電腦前面,所以還望各位海涵,有問題你們直接評論或者留言均可,我看到會回復的。
3、盡量別杠,如果你不贊同,拿出你的理由來,別動不動就直接給下結論,比如什麼易經就是封建迷信之類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不用說吃過,但凡是見過一粒花生米也不至於醉了糊塗成這樣。
最初剛入門的時候為了一個問題那真是虛心的不能再虛心,生怕不給我解答,後來搞清楚了,發現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一通百通,所以易經裏面唯一全吉的卦就是“謙卦”不是沒有道理,謙虛使人進步。
我所有言論沒有批評任何人的意思,很多大師不寫這一類的文章不是說人家就不懂了,可能僅僅是不願意也沒有時間去講述這些看似很基礎很簡單的入門問題,然而事實是很多人就卡在入門上,所謂點破,點破,不點不破,就是這個道理。
對《周易》感興趣的人很多,大家對《周易》感興趣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純粹是好奇,想了解一下,增加一些談資;有的人想掌握更多的知識,比如哲學知識的學習,從而得到一些啟發和靈感;而真正會用《周易》算卦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必要對《周易》這個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即使你誓死反對《周易》,但至少要了解《周易》的實際內容,再去攻擊它也不遲。
對於真正想學習易經的人來說,你們所經歷的痛苦當年我都經歷過,所以我寫文章比較幹脆,你也可以看看我其它的文章,風格都是一樣的。
我寫周易文章的一個原則和目標就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我決不會故作神秘,弄一些文言文來讓你感覺我很高大上。我既然想寫,那就是想告訴你一些知識,不想告訴你的,我也不會寫,所以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4、關於自學易經
網上關於周易的書籍太多太多,不包括當代人在易經方面的著作,清代以前的著述留存下書名來的少說也有幾百部!所以如果自學理論上完全可行,因為你不用擔心沒有書籍可看!
看到這兒你不要笑,很多理論是真的已經失傳到了無書可看的地步!比如四柱裏面的“納音”,這個可是唐代(南宋之前)的主流命理方式,但是今天只傳下來一本《蘭臺妙選》,還殘缺不全。這裏我們就不展開說了,原因太多,回到易經。
但事實上,看完網上這些易經相關書籍,能讓一個零基礎的人(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零基礎的周易)入門並了解概況的教程恐怕是少之又少。
為什麼?
很簡單
因為他們沒有沒有用初學者的習慣性思維模式來講解易經!
因此,本教程將以通俗的語言,特別是以我的理解來解釋和介紹《周易》。
本文不翻譯原文,也不逐句解釋!一個目的:
你看完我的文章你就能入門易經。但是如果你想深入的話還得繼續學,因為易經是博大精深的。“本人才疏學淺,能帶各位入門哪怕是耗盡畢生修為……”(最後一句是從武俠小說盜來的)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廢話,下面我們開始教學。
4.看完本教程,你能學到什麼?
A.學《易經》必知名詞;
B.如何去讀易經類書籍?(這個之前有講過一部分)
C.各爻之間的關系
D.大衍筮法(很多人應該是衝著這個來看這篇文章的吧,但是如果你真想精通易經,單純追求這個的話就是末技了。)
二、周易中的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個別名詞已經在之前文章介紹過)
這裏我會主要介紹一下幾個概念:爻、卦、爻辭、卦辭、陽爻、陰爻、經卦(八經卦)、復卦(64卦)、卦名、卦象等等。
研究周易就像研究物理、化學、語言一樣,要想入門,首先要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概念和符號體系,也有自己的公式、公理、定理和定律。
周易也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所以一開始一定要擺正好自己的心態。隨著你逐步深入,研究《周易》研究到最後都會問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能用《周易》能夠預測未來?世間真的有定數嗎?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問這個問題。
說到這個根本問題,其實在科學領域也是隨處可見的,比如萬有引力定律。
為什麼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是誰讓它落下來的?你可能會說是因為萬有引力,但我問你,這個萬有引力定律是誰設計或決定的?誰是各種定律背後的最終決定力量?
各個星球之間的運行如此精密真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嗎?當然不用再問下去,因為沒有人能給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而且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容易會涉及到哲學或宗教或者其它未知領域,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以後可以深入研究,所以我在這裏就不討論了。
而且在其它平臺上有一些大型科學紀錄片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些,有一些評分很高,看完後你會驚嘆宇宙的神奇,人類的渺小,你更會驚嘆我國古人們的智慧,在以前沒有今天高科技的情況下,我國古人對天文的研究居然可以這麼先進!你會驚嘆易經是一本凝聚智慧的書。
說這麼多,就是跟大家說一個觀點:
第一,不要先入為主就認為易經是迷信,
第二,當然也不用感覺易經很玄乎,以平常心來學習。
話不多說,言歸正傳,我們先來說說周易的一些基本概念。
概念解讀:
一說《周易》,第一個我們想到的就是八卦!以至於很多人把易經八卦都放在一起來說,但是在講八卦的概念之前必須先說一下,八卦不是周易的基礎單位,“爻”才是周易的基本單位。
概念一:爻(yao二聲)。
線條有兩種,一種叫陽線,一種叫陰線。陽爻用一條長長的橫線表示:—,陰爻用兩條短短的橫線表示——。
在《周易》中,陽爻和陰爻是用來表達陰和陽這兩個抽象的概念,也是最基礎的單位。學易經學到後面就會用到“卦”,一個卦由六根爻組成。
概念二:卦
上圖中的乾卦就是由6根爻組成的。
卦又分為經卦與復卦,我這樣說你可能又有點懵,所以我簡單點說:
經卦就是八卦,這八個卦分別是乾(qian)、兌(dui)、離(li)、震(zhen)、巽(xun)、坎(kan)、艮(gen)、坤(kun)。
它的記憶口訣是: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震仰孟,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
八經卦又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區別就是八個卦之間的方位關系不一樣,作為入門先了解即可。
上面說到“卦又分為經卦與復卦”。講完了八經卦,我們說復卦,復卦就是64卦,兩個八經卦分別重復一下,所以就叫復卦,也叫重卦,重復的重,一個意思。
總之你知道一個結論:64卦是由8經卦兩兩相疊組成的。具體原因在“我快速記憶64卦”文章裏有說明。
簡單點一句話說你可以理解為八經卦(八經卦由三個爻組成,所以又叫三畫卦),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演化出了64卦來表達世間萬物。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
概念三:卦數
這裏的卦數其實就是卦序,就是八經卦的順序,簡單地說,就是每一個單卦對應一個數字。比如在先天八卦裏面乾卦排第一們,那麼它的卦數就是1。
上面提到過八卦是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這兩個的區別就是八個卦的排列順序不一樣。那麼在卦數上也就有先天八卦數與後天八卦數,因為排列順序不一樣嘛,這個很容易理解,你們先不要管這兩數怎麼用,怎麼用這裏面有大學問,在接下來的歲月裏如果有機會我們一起見證數的威力。
後天八卦數:一數坎來二數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數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先天八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註意在本文中,你要先知道先天八卦數就好了,就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數先不用管,
很多人問:為什麼要記住數?
一個卦代表一個數,那反過來一個數是不是也代表一個卦呢?
是的!
數有什麼用?
為了讓你進一步把文章看下去,我必須來點幹貨,你看其他人的書籍或者聽懂易經的人聊天的時候有沒有聽過憑兩個數可以起卦?
比如:25與6。
這兩數怎麼能起卦呢?
還是根據易經的原則來(其實也是梅花易數),25除以8(因為只有八個經卦,所以除以8)為3余1,看余數,所以25就相當於1,1為哪一個卦?沒有記住趕緊去看表就可以了。
1為乾卦,6為坎卦(6沒有滿8所以不用除)。
也就是說1與6這兩個數就可以組成64卦中的某一個卦,哪一個呢?
1與6,也就是乾卦與坎卦,上乾下坎組成了:天水訟——訟卦(䷅)。
先不用管它什麼意思,後面這些都會給各位說的明明白白。
概念四:卦名
上面得到的卦:天水訟卦,“天水訟”就是卦名,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
上面每一個數字代表的是都是經卦,兩個經卦可以組成一個復卦,也就是可以組成64卦中的某一個卦。
我把64卦(八宮卦)圖給到各位,各位自行收藏。
這張圖理論上來說是要記住的,怎麼記呢?我寫過一篇專門的文章來介紹,這裏就不重復了,但是簡單說一點方便各位入門。
比如乾宮裏面的天風姤卦,簡稱姤卦。
每一卦都分為主卦(又叫下卦、內卦)與客卦(又叫上卦、外卦),為什麼叫“天風姤”卦呢?這個就跟每一卦的上卦與下卦有關。
天風姤卦的上卦為乾卦(),乾就是天,下卦為巽卦(),巽就是風,所以稱為天風姤卦,同樣“水澤節卦”也一樣,64卦所有卦都是這樣,上下一結合就出來一個卦,非常形象。
這裏我把之前我總結的一個卦象圖給到各位,方便各位理解。
當然先人們也知道這個不好記憶,所以總結了一道歌謠方便大家背誦。
《卦序歌》
三、如何讀懂易經書籍
1、卦的結構
我先上一個圖:你們如果以後讀書首先要知道,書裏面是怎麼樣解讀易經的,知道卦畫、卦名、卦辭、爻辭等等。
為了防止大家還不懂,我再額外再多說兩句。
上面是以天水訟為例。
卦畫:䷅;
卦名:天水訟,上卦為乾卦,下卦為坎卦;
卦辭:……
爻辭:……
這樣一說是不是很簡單?
每一個卦其實都是這樣的結構,任何一個卦是吉是兇你就看對應的解釋就可以了,卦的解釋叫卦辭,爻的解釋叫爻辭。
那麼怎麼樣得到這樣一個卦呢?
最簡單的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梅花易數的起卦方法。
但是上面只是一個大概,所以這裏還要再做一下鋪墊,否則大家跟不上我的節奏。
我再重復一下起卦的方法,備註:作為入門教程,我盡量講最基礎最簡單的入門方法,力爭讓各位看完就能記住。
跟上面的一樣,我們還是報數。
還是上面的25與6。25除以8為3余1,看余數,所以25就相當於1,1為乾卦,6為坎卦,所以25與6這兩數就組成了天水訟卦,推導原理跟上面一樣。
得到這樣一個卦是遠遠不夠的,按周易的方法,如果你要推測什麼你還必須要得出動爻,就是變動的爻。因為不管你想知道什麼,你肯定是想知道結果,結果是事物發展變化後的一個最終的結局,這裏面有個“發展變化”,這個“變”體現在卦裏面就是動爻。
那怎麼計算動爻呢?
我說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還是以上面的例子。
25+6=31,31除以6=5余1。
一句話總結就是:所有數相加的和除以6,然後排到哪個爻,哪個爻就是動爻。
為什麼是除以6呢?
因為一個卦最多只有6個爻。
結果出來了1為動爻,也就是第一爻(初爻)為動爻。
初爻是什麼呢?我們看訟卦的初爻:“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如果余數不是1,是2,那是哪一爻呢?
那就是九二爻:“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同樣如果余數為6呢?
這個做為一個思考題給到大家,很簡單。
以前我們說一個人拿不定主意,說變卦就變卦,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從這兒來的,很多人經常用這些詞,但是確否定易經,很有意思。
我們繼續往下講。
2卦辭
所謂卦辭,就是在《周易》中描述某一個卦象整體吉兇的一段文字。你得到某一卦了,這個卦說了什麼呢?就看卦辭。
3爻辭
它是描述一個卦中某一爻情況的文字,一個卦有六個爻組成,所以每一個卦都有六段爻辭。像上面你的動爻是哪一爻呢?九二,那就去找第二爻,這個時候就是看具體的爻辭而不再是卦辭了。
《周易》一共有64個卦,每個卦有6個爻,一共64*6=384個爻,乾坤兩卦還各多了一個用爻,所以一共就386個爻。也就是說,整部《易經》描述了人生386種情況。其實這384個爻還可以再演化,這個就深了,先不說了。
根據我上面說的,第一步先確定卦,第二步確定爻,就可以斷卦了。
這裏面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全是動爻,全為靜爻等等這些我們後面說。
關於爻這裏補充一個細節。
我還是放一下乾卦的圖:
陽爻九表示,陰爻用六表示。九為奇數,六為偶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如果一個卦的最下邊的爻為陽爻,陽為九,下位為初,所以稱為:初九。如果第二爻還是陽爻,就稱為九二,如果第三爻還是陽爻就稱為九三。
反過來,如果一個卦最下邊的爻是陰爻,就稱為初六,第二爻還是陰爻就稱為六二,第三爻就稱為六三等等。
卦畫由下而上排列,第一爻稱“初”,表示時間的變化,包括今天農歷我們說初一、初三等等,也是指時間,兩者都是一致的;
第六爻稱“上”,上下的“上”,上是一個空間概念,在六爻中可象征空間的變化;
所以一個卦它表示的是時間與空間的組合,這個也是古人為什麼可以用它來推測萬物的原因之一。
三、各爻之間的基本關系
這個之前說過,所以這是只引用一部分,其它的可以翻閱舊文。
在六爻之間,根據各爻的位次、性質、遠近距離等關系,最主要的就是“承”“乘”“比”“應”四大關系,下面我一個個說。
1、什麼是“乘”?
凡相鄰兩爻,如陰爻在陽爻之上,稱為"乘剛”,簡稱“乘”,如泰卦,六四乘九三等。
象征弱者(柔者)乘淩強者(剛者),“小人”乘淩了“君子”,爻義往往不吉。如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之上,則這幾個陰爻對這一陽爻都可稱“乘”。
2、什麼是“承”?
相反,凡相鄰兩爻,如陰爻在陽爻之下,則被稱為“承剛”,簡稱“承氣象征卑微者(柔弱者)順承尊高者(剛強者),請求援助。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六四爻承九五爻等。
這時爻義的兇吉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兩爻陰陽當位者為吉,兩爻陰陽不當位者多兇。如一個陰爻之上有幾個陽爻,則這一陰爻對幾個陽爻都可稱“承”。
3、何謂“比”?
凡相鄰兩爻,都可稱為“比”(比近)。兩爻互比,象征事物處在鄰近環境中的作用與反作用,這個還要再通過兩爻的陰陽承乘關系加以分析。
4、什麼是“應”?
“應”各位可以理解為“呼應”“感應”。
在一卦中,下卦三爻與上卦三爻在相應位置上是兩兩對應的(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
對應之爻,如為一陰一陽,則互相感應,稱為“有應”;如果都是陽爻,或者都是陰爻,不能交感,就稱為“無應氣爻位的“有應”“無應”。
在剖析爻象時經常用到,這象征著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與矛盾、對立的運動規律。
各爻之間的承、乘、比、應的關系相當復雜。比如,“應”就常常受到承、乘、比的影響,這構成了復雜的關系網。而各爻關系又與各爻的爻位特征的種種規定性交織在一起,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非如此也不足以反映萬事萬物的復雜變化。
在這裏,以六爻的變化模擬事物錯綜復雜的變化,六爻又是某種事物在某種時空中的象征。所以爻象的推演程式是十分繁復多變的。只要在每一卦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運用我們所提到的破譯“密碼”的要訣,執簡來馭繁,《周易》這座神秘迷宮是一定可以解開的。
我們繼續往下解釋,我再補充幾個。
5、什麼是“中”?
《易傳》提出“中”的觀念,認為上下卦之中位即第二、五爻往往決定卦的吉兇性質,因為“中”或“中正”為事物的穩定合理狀態。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是因為第二爻處於下卦的中位,第五爻處於上卦之中位,這兩個位置優越,稱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為不偏的含義。
陽爻居中位,則有“剛中”之德;陰爻居中位,則有“柔中”之德。如果剛好陰爻處於第二位(六二),陽爻處於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這是最完美的,在爻位中是最為美善的象征。
《周易》崇尚“居中”“中正”,符合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以前文章中我說過好多次,蔣中正占了個好名字。
講到這裏正好說一個問題:上次我說了蔣介石、蔣中正這兩個名字是出自易經就有人問:易經這麼厲害為什麼他還敗的這麼慘?
有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有的話評論區回答一下吧。
我們繼續說原理。
補充一個“當位”的概念。
當位
從爻位上來看,一個卦(共六爻)從下往上數,第一、三、五爻的位置為奇數為陽位,如果在這三個位置上的爻是陽爻(即陽爻居陽位),那就說該爻為“當位”;
反過來,還是從下往上數,第二、四、六的位置為偶數為陰位,如果在這三個位置上的爻是陰爻(即陰爻居陰位),那麼就稱該爻為“當位”;
如果不是上面我說的這兩種情況,陽爻居陰位或陰爻居陽位,就稱為不當位。
很多人說我看這些名詞解釋有什麼用?名詞解釋就是基礎,有了這些名詞的解釋你以後看別人的書才不會費勁,越到後面你就越知道我這樣寫的苦心。
而且你早晚要讀古文的,比如讀“十翼”,不知道這些你不可能讀懂的。當然如果有遺漏,歡迎各位補充。
四、大衍筮法
大衍筮法即蓍草揲蓍法,是“四書五經”之《易經》原文中所唯一記載的一種最為古老的筮法。
筮即策,是運用蓍草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規定得出特定的數字組合,從而用數字變化成周易陰陽卦爻符號,並以此結合《易經》卦爻辭吉兇作為決策或謀略的重要判斷方法。
以下內容截選自朱熹隸定的易傳《系辭上傳》:
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其實很多人推崇的“大衍筮法”就是上面這兩段文字,下面我會詳細給各位說一下怎麼理解易經,系辭傳裏面這段話。
這裏我要特別說一下大衍之數“五十”,我個人認為這個地方應該是有省略。上面也提到過“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後面怎麼會實然出來一個“大衍之數五十”呢?所以我個人認為後面應該還有兩個字,即:“有五”,合起來就是:“大衍之數五十有五”。
這個不是我憑空猜測,我們首先要知道“天地之數”是怎麼來的?所謂的"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之數”。“天地之數"是多少呢?
它最初來自於河圖,所以我們看河圖。
河圖上的"天數"是1+3+5+7+9=25,"地數"是2+4+6+8+10=30,“天數”、“地數”加起來就是“天地之數”,"天地之數"就是五十五。
"大衍之數"、“天地之數"就是55,這種說法聽起來太玄乎。很多人說天地這麼大,它的數怎麼就只有五十五呢?
其實,“大衍之數"、"天地之數”就是"陰陽之數",也就是十個最小的奇數和偶數的總和,易經所有的數與二進制是似的,都是由這十個最小的奇數和偶數組成的,這個就可能說的有點深了,現有有很多人在研究易經的二進制,這個我們以後單獨介紹,所以這些看似最小的數,其實是當之無愧的"大衍之數"、"天地之數"。
總之不管是55也好,50也罷,最後用的時候一定是用49,就是說你如果用55根,就拿出6根來,如果用50,就拿出1根來,最終是要剩下49根的,這個是不變的。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易經《系辭上傳》裏面這段話什麼意思呢?為方便大家理解,我用筷子給大家翻譯一下。
1、“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這個怎麼解釋呢?
就如同是你如果你準備了50根筷子,但是這50根不能都用,要拿出一根來放在桌子上一直不用,兩只手裏只能拿49根。
2、“分而為二以象兩”,這個怎麼理解呢?
你手裏目前不是有49根吃飯的筷子嘛,分成兩組,左手一組(A組),右手一組(B組),所以這就叫“分而為二以象兩”。
“兩”就是兩儀,就是易經裏面太極生兩儀的意思。
其實整個過程就是模擬易經裏面太極的變化:太極生兩儀(剛才拿出來的那一根就是太極,分成兩組就是兩儀),兩儀生四象……
我們繼續。
3、下一句,“掛一以象三”怎麼理解呢?
分成兩組之後,從A組裏面拿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其余的放在桌子上。這就叫“掛一以象三”,這個“一”就是拿出一根來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三”是有爭議的,你可以理解為“天、地、人”三才,也可以理解為“過去、現在、未來”,這不是重點。
所以看到這裏你應該知道這個大衍筮法是幹嘛的了吧?
拿出一根來還沒有結束,下一句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A組拿出一根來,然後把剩下的數除以四,也就是4根一組,4根一組,看看最後一組還剩下幾根,這個就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4、歸奇於扐以象閏
上面說4根一組看剩下幾根,那麼會剩下幾根呢?想想也知道,要麼1根,要麼2根,要麼3根,要麼4根,
這個時候不管剩下幾根,把剩下的余數也放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
這個余數象征什麼呢?象征閏月。
所以“歸奇於扐以象閏”就是這個意思。
5、最後一句是: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什麼意思呢?
上面1-4說的是A組,A組的步驟告一段落,我們最開始的時候是分成兩組的,A組結束後我們開始B組,B組的操作有一個關鍵點:
剛才A組的時候,我們最開始是先從A組拿了一根放到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叫做:“掛一以象三”,B組沒有這個流程,所以B組直接4個一組,4個一組來分就可以了,
同樣的,B組分到最後也會有余數,1,2,3,4這四種情況,把余數也是放到小指與無名指之間,這個就叫“故再扐而後掛”。
然後,把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所有的筷子都拿出來,放到桌子左上角。
最後一步是做什麼呢?數一下桌子上還剩下多少根筷子。
當然我也可以直接告訴各位結果,桌子上不是有40根,就是44根,只可能有這兩種情況。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是44或40根呢?
前文一再提醒不管你準備55根,還是50根,你都要用49根,49根是一個總數,這個不變。
第一步,你先拿出一根來象征太極,這個時候49-1=48根。
第二步,然你成兩組後,你從A組又拿出一根來放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掛一以象三),這個時候還剩下48-1=47根。
第三步,然後你開始4個一組進行劃分。你要知道4個一組你是要把A組與B組的余數都放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如果不分成AB兩組的話,這47根最後余數一定是47除以4=11余3。
47-3(余數)=44
但是分成AB兩組了,所以兩組的余數就會如下情況:
情況一:A組余數為4,那麼B組余數就為3,所以47-4-3=40;
余數不可能為0!這裏特別註意,要麼是1,要麼是2,要麼是3,要麼是4!
情況二:A組余數為3,那麼B組余數就為4,所以47-3-4=40
情況三:A組余數為2,那麼B組余數就為1,所以47-2-1=44
情況四:A組余數為1,那麼B組余數就為2,所以47-1-2=44
(再不懂的自己去數一遍就懂了,我感覺我能做的就只能做到這裏了。)
所以不是40就是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