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紙藝 | 歷史考證系列——紙的起源與發展 (一)
本欄目專門介紹紙的發展與加工技術,目的是幫助大家深入了解紙。第一期將簡單介紹世界各地早期的紙發展歷史。
曰若稽古,在書寫工具未成形以前,人類祖先通過頭口傳授的方式記錄傳統與歷史。後來人類創造了書寫工具,出現了結繩記事,鍥形文字與遠古壁畫。這些記錄文字的方式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中都有類似的發現。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最早的書寫工具是棕櫚樹的闊葉。把葉子上穿個孔然後用線穿起來就相當於一部書。到了唐代,這種書寫方法傳入中國被稱作“貝葉”。如今在雲南和西藏等地可以見到用貝葉記載的佛教經文。
貝葉並不是紙的來源。Paper(紙)一詞是來源於Papyrus(莎草紙), 是目前已知人類使用最早的書寫工具之一,出現在5000年前。
莎草是生長在尼羅河一帶的一種植物,高6-10英尺,莖為實心,呈三棱形,在埃及地區流行使用。莎草紙並不是紙,而是一種“莎草板”。
古埃及人把莎草的莖切成條狀,橫豎交叉成網狀然後塗上一層粘合膠就是成品了。莎草紙並沒有經過浸泡與成漿,所以不是紙,只能算是編織物。 莎草紙從表面上可以清晰看到橫豎條紋。
美洲的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曾使用樹皮氈書寫,其制造方法與莎草紙類似。
因為莎草生長在埃及一帶,生產與使用莎草紙的人自然會受到埃及奴隸制經濟的影響。很多不願意停留在埃及的人必須想辦法創造出不在埃及也能使用的書寫工具,於是犢皮紙(Vellum)與羊皮紙(Parchment)就出現了。
犢皮紙Vellum來自拉丁文Vitellus,意思是小牛。所以犢皮紙特指小牛皮(Calf) 而羊皮紙(Parchment)包括其它的動物皮,不只是羊皮。羊皮紙來自於拉丁文Pergamum,是一個城市的名字。
羊皮紙的制作過程比較漫長,需要把皮整塊浸泡在水中,等皮變軟了把毛割下來,然後把皮固定到一塊木框上,用刮刀把皮背上的汙垢與雜色用刀刮掉,最後晾幹。
制作一張羊皮紙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表面潔白而無瑕疵的皮非常少。生產一部書需要200多張羊皮。羊皮紙一面光滑,一面有毛囊(follicle),是區分羊皮紙正反的重要標誌。
歐洲人一直把牛皮紙與羊皮紙作為卷軸(Scroll)與手稿(manuscript)的書寫工具。 直到公元751年的坦羅斯戰爭,唐朝高仙芝所率領的軍隊敗給了阿拉伯軍隊,造紙人被俘虜,送到了中亞的撒馬爾罕(Samarkand),後來成為了阿拉伯的造紙中心。40年後,巴格達(baghdad) 建立了一家造紙廠,把造紙工藝傳到了大馬士革、埃及、摩洛哥等地。 12世紀,造紙工藝被傳到歐洲;15世紀傳到了荷蘭、瑞士與英國;16世紀傳到墨西哥。17世紀傳到美洲。
最早學會造紙術的國家是朝鮮,在公元二世紀朝鮮人就拜訪中國學習了造紙技術。日本人學會造紙是在610年,朝鮮僧人曇征向日本皇延倡議造紙。於是日本派了許多留學生到中國學習造紙,之後才有了日本紙。後人稱聖德太子為紙神。聖德太子在飛鳥時代大力弘揚佛教,所以他的塑像中經常有手捧經文的造型。
公元七世紀義凈的《梵語千字文》中也出現了梵文的紙字(काकलि) 讀音為kakali。此字原本意思是甜美的聲。梵文中紙是kāgada(कागद)
中國最早的寫作工具包括野獸肩胛骨、陶器、青銅、石碑等。這些從夏商周以及更早的考古遺址中都有大量發現,就不多舉例了。中國紙的發展是從漢朝的蔡倫開始。在《後漢書》有詳細記載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以為紙。” 從這裏可知,蔡倫之前的紙很可能是指絹、縑、繒。它們簡單來說就是絲織品。絹比較薄輕,適合書寫繪畫。縑比較細密,顏色微黃。繒相對顏色暗厚。 縑帛最早發現於長沙戰國楚墳墓,但原件已流失國外。
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
除了絲織品,竹簡與木牘也是書寫的重要工具。竹簡比較貴,用於書寫典禮與經文。大小為8寸至2尺4寸。 木牘相對便宜,用於私人寫作。大小為5寸至2尺。
竹簡
木牘
在其它文獻中,也有記載蔡倫之前的紙。比如漢太始四年(公元前93)《三輔舊事》寫道:“衛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惡大鼻,當持紙蔽其鼻而入。’”
《漢書·孝成趙皇後傳》中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趙飛燕給
獄中夫人一綠篋,內有“赫蹏書”。據應劭註,赫蹏是小薄紙。孟康則解釋為“染紙素令赤而書之。” 由此可知,赫蹏是染成紅色的小薄紙。
《後漢紀》也有記載“冬十月辛卯,立皇後鄧氏。。。。。。不好玩弄,珠玉之物,不過於目,諸家歲時裁貢紙、墨,通殷勤而已。” 這裏可以看出來公元105之前就已經有貢紙了。正是因為鄧皇後不愛珠玉,獨愛紙墨,“蔡侯紙”才能成功問世。
最後再參考一下考古發掘中都找到了哪些西漢時代的紙。
以上表格來自《中國紙和印刷文化》
羅布淖爾紙
灞橋紙
金關紙
懸泉置紙
放馬灘紙地圖
懸泉置紙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這些紙的推測日期是早於蔡倫的,紙的入土時間不一定與殉葬日期一致,也就是說這些紙有可能是後來放進去的。所以這些紙的具體年份並不能完全確定。 根據以上的文獻,可以推測出蔡倫不是首位發明紙的人,而是改進造紙方法的人。因為鄧皇後對紙推崇,才令"蔡倫紙"成為了被國家公認的紙。中國紙後來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請聽下回分解。
如果您對我們的公眾號感興趣,歡迎訂閱並轉發。
我們的微信賬號是:shaizh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