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tái)姓
系承有邰氏,始祖為後稷。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邰氏始祖為平陽府、洪洞縣、趙城縣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樹集中遷往異地,至清末其後裔分布:河南、山東、河北、北京、陜西、甘肅、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山西等地。邰姓的記載最早見於宋朝《姓解》。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據《說文解字》記載,傳說上古時陜西武功縣一帶有一個部落叫有邰氏,是炎帝的後人。黃帝重孫帝·娶有邰氏女姜源生子被丟棄後,牛馬、小鳥都圍起來保護他,抱回後,便取名棄。棄對各種植物特別感興趣,他的同父異母哥哥聖帝堯就任命他為專管農業之官後稷,後來稱為神農。在他的管理下,天下農業連年豐收,堯很高興,就封他為有邰氏的國君。他的後裔中有以封地名邰為姓者。②源自他姓所改。據《周書》、《魏書·官氏誌》記載,北魏時有代北三字姓大利稽姓,進入中原後改為邰姓。
〔郡望〕邰姓的郡望主要有平盧郡。平盧郡:為唐、五代時方鎮。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置。治所在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移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縣)。北宋初年廢。
〔堂號〕邰姓的主要堂號有翼親堂。翼親堂:翼親是像翅膀一樣護著母親。明朝邰茂質事親至孝。他母親怕雷,每到打雷,茂質就用自己的身子像張開的翅膀一樣護著母親。母親死後,每逢雷鳴,茂質就用大傘遮蓋母墓。
〔堂聯〕邰姓的堂聯主要有:連州頌德(邰靖);長陽鐫銘(邰鼎)。儒林俊選(邰瑞);伊望良才(邰氵蒙)。
〔名人〕《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邰氏1例,《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收錄1例。邰姓的歷史名人宋氏邰瑞,擔任過儒林郎的職務;明代有邰茂質,慈利人,孝子,又有邰綱,是舉人,擔任過大足縣訓導。
〔人口〕根據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山西省有邰姓2774人,臨汾市1861人,洪洞縣401人。
〔供櫥〕邰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樹祭祖堂二號供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