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康節先生不依《葬書》為父選墓地和預知自己身後事的故事
康節先生故居匾額(圖片取自百度)
康節先生為了安葬去世的父親,邀請程頤一起尋龍點穴看纏山,相其陰陽觀流泉。最後,他們在伊川神陰原蔔擇了一塊寶地。
程頤,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和他的哥哥程顥一起,世稱“二程”。他所寫的《程氏易傳》是伊川易學的精華,繼承了王弼義理派易學傳統,將儒家解《易》推闡發揮到極致,可以說是集義理派著作之大成,並對朱熹易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有一次,康節先生和程頤討論理學。
康節先生問:“雷從何處起?”
程頤答道:“起處起。”
康節先生聽到後就更加佩服程頤的學識了。
選擇墓地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他們並沒有按照傳統的風水著作《葬書》裏講的方法去做,而是用他父親傳授給他,後來也應用到《皇極經世》中的宮商角徵羽五音分辨的方法來選擇的墓地。安葬的時候也完全沒有采用陰陽禁忌的那些說法,只是按照傳統的昭穆順序安葬了他的父親。有人問他原因,他說是因為完全不相信那些說法。
昭穆葬的總原則是“兒子不離父母懷”(圖片取自百度)
康節先生的父親是在治平四年十月初三的時候下葬的,康節先生的兒子邵伯溫當時也在場,他在後來寫《邵氏聞見錄》時還清楚的記得,開棺的時候他爺爺的容貌還和生前一樣。他感到非常神奇。
熙寧十年的夏天,康節先生感覺有些不舒服,氣息越來越短,就笑著和司馬光說:“我想神遊太虛一趟,怎麼樣?”意思是說可能就要去世了。司馬光只好寬慰他說:“先生還不至於到那一步呢。”康節先生淡然說道:“死生是平常的事情。”
張載先生平時喜歡鉆研易學命理,他的名字“載”就是取自《周易·坤》“地勢坤,厚德載物”。他來看望康節先生的時候,詢問先生說:“先生想不想看看命理如何呢?我可以為你推算一下。”康節先生說:“如果是天命我就知道,如果是世俗中所說的命理,我就不知道了。”張載說:“先生既然都知道天命了,我還能說什麼呢?”程頤在一旁也說:“先生到了這個時候,別人已經無能為力了,只有遵從先生自己的意思了。”康節先生說:“我平時酷愛學習理學和道學,難道還不知道這些嗎?只是我此時也沒有什麼可以做啦。”
當時康節先生正在睡覺,其他人在外面商議著康節先生的後事如何安排,有的人主張安葬在洛陽附近。康節先聽到後,把邵伯溫叫進來囑咐道:“不可以按照大家的意思把我安葬在洛陽附近,要把我安葬在你爺爺的祖墳旁邊。”
七月初四日,康節先生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
“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
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
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
寫完這首詩的當天夜裏五更的時候,康節先生就去世了。
原來康節先生每次去祭掃他父親的墓地的時候,中途一定會路過信孝傑殿丞的家。孝傑是最早跟隨康節先生學習易學的弟子。孝傑死後,康節先生對孝傑的八個兒子就像自己的子侄一樣。每次路過,這八個孩子也都會遠遠就拱手迎接,並且恭敬的侍立在先生左右。康節先生去世那年的寒食節過後,就和這八個孩子說:“我再經過此地,就和今天不一樣啦。”這幾個孩子雖然不明白什麼意思,但也不敢問。到了安葬康節先生的喪車經過上官店時,這幾個孩子哭著訴說了先生的話,大家都感到太神奇了,認為先生早就預料到再經過孝傑的家時,是去世後躺在喪車裏路過的。
張景觀的學問非常高,康節先生很喜歡他。在張景觀將要到涪州去做武龍尉的時候,去和康節先生辭行,當時先生哭的老淚縱橫,和他說:“我看不到你回來啦。”
張峋是康節先生的弟子當中為數不多的可以和先生討論理學、道學的人。當他要去京師赴任的時候,康節先生非常憂傷的說:“我老啦,咱倆再也見不到啦。”這些都是先生去世那年春天的事情。康節先生能夠預知的事情太多啦。
上面的事情邵伯溫記錄在他寫的《邵氏聞見錄》裏,下面寫的是民間流傳的關於康節先生料知身後事的傳奇故事。
邵康節先生畫像(圖片取自百度)
康節先生臨終前,他叮嚀家人:墓中不要放任何值錢的東西,就連死後穿的麻布衣服都要抹上油,並且一定要把鄰居小禿丫頭請來,當著她的面入殮。家人雖然不明白原因,但也只好照辦。當時,小禿丫頭還只有7歲。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小禿丫頭長大成人,並且生了個兒子。可是,她這兒子非常不成器,成為了一個盜墓賊。有一天晚上,她兒子準備出門,小禿丫頭知道他晚上出去肯定不是做什麼好事情,就問他幹什麼事情去?小禿丫頭的兒子知道瞞不住了,就說了實話,說要去盜挖邵康節的墳墓。小禿丫頭一聽就急了,將自己7歲時親眼看著康節先生是如何裝殮下葬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她兒子,她的兒子也就打消了盜墓念頭。
無論是記載的真實事情,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都是表達著世人對康節先生的崇敬之意。就像在當時司馬光以康節先生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為周圍鄉鄰所仰慕。父親訓斥兒子,哥哥教育弟弟時往往說:“你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馬先生、邵先生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