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水城:龍泉河上“龍”的傳說!
滇中水城:龍泉河上“龍”的傳說
話說雲南省有個易門縣,易門縣有個龍泉鎮(現為龍泉街道),龍泉鎮的西面有條龍泉河,龍泉河的盡頭森林密布三山環抱的懸崖下有個出水口,就是聞名滇中地區的“大龍口”。清末峨山著名畫家董一道在其《古滇土人圖誌》中有言:“易門西山有大龍洞,風景極佳,洵滇西第一名勝。”
五百多年前的明代著名文學家、明翰林修撰楊升庵(楊慎)遊覽大龍口賦詩中即可見到大龍泉和龍泉的名稱,“龍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大龍口
楊升庵賦詩
易門人民與龍的感情從古至今相當深厚,與生活息息相關。龍離不開水,水離不開森林,森林離不開山,有山有森林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而水是生命的源泉,大龍口的龍泉水,清澈明凈,是易門縣城及龍泉方屯壩子的主要飲用和工農業用水,從古至今,哺育著千千萬萬的易門人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中國是龍的故鄉,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它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身、魚鱗、鷹爪,是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古人把龍看成神物、靈物,而且變化無常,縮小如蠶蟻,伸展能遮天。有時顯露於雲端,有時隱形入深淵,有時見首不見尾,神秘莫測。
像中國這樣,以龍為榮、為尊,而且各種事物都多少跟龍有點關系的國家卻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國,帶有龍名的地方數不勝數,每一個省、市、縣、鄉、村,都有龍江、龍湖、龍山、龍洞、龍泉、龍潭,還有數不清的龍王廟。由此衍生出來的名詞就更多了。
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蹤跡。衣有龍袍;食有龍蝦、龍眼、龍須面;建築有龍宮、龍亭;行有龍舟、龍車。家具有龍椅、龍床。正月十五要舞龍燈,五月端午要賽龍船。動物有恐龍;植物有龍葵、龍舌蘭、龍須草、龍須菜、龍柏、龍爪槐。風水寶地叫龍脈,大吊車叫龍門吊。
龍泉文化廣場舞龍
龍的文化,源遠流長。最有名的古代寓言故事有“鯉魚跳龍門”,“葉公好龍”,“畫龍點睛”等。還有大量的成語 “藏龍臥虎”、“乘龍快婿”、“虎踞龍盤”、“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馬精神”、“龍騰虎躍”等等數不勝數。其中被編為動畫片、發行成郵票教育了幾代人,影響力較大的有以下兩個:
“葉公好龍”的故事,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梁、柱子、門窗及所有家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繡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後來,人們用“葉公好龍”這四個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歡某種事物,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的人或事。
“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既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飛黃騰達,一舉成名。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的精神。
中國郵政發行的“葉公好龍”、“鯉魚跳龍門”郵票
還有千千萬萬的父母也總是期望兒女“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
在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廣、西海龍王—敖欽、南海龍王—敖潤、北海龍王—敖順。 孫悟空的金箍棒就是取自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
中國傳統京劇名劇《龍鳳呈祥》的故事源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中劉備過江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的故事, 由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馬連良改編而成,後成為馬派的看家戲。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對龍的喜愛到了無所不在的程度。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易門縣充分利用龍泉河天然優勢,緊緊圍繞“水”和“龍”文化打造的以龍泉河生態水景觀為主體的生態旅遊文化建設工程,同時兼顧易門縣飲用水通道、河道整治、城市防洪、景觀提升等多功能於一體,因勢利導的圍繞龍泉水把“水”和“龍”的文化打造到了極致,成為聞名滇中地區的“滇中水城”特色景觀,造福於民眾,必將流芳百世。
周末、早晚、節假日鍛煉身體或者休閑散步都要走走玩玩龍泉公園和龍泉河。
這些各種各樣表現龍的題材內容,在龍泉森林公園、龍泉河畔、龍泉文化長廊特色景觀區域比比皆是,但是要耐心細致的去探尋,不然是欣賞不到這些美景的。在周末不去欣賞欣賞、尋找尋找這些美景嗎?
滇中水城---美麗的龍泉河
易門縣以龍為題材的地名有龍泉鎮,龍泉公園;以佛教命名有龍泉大寺,龍隱寺。
以出水口命名的有龍泉的大龍口,小龍口。
小龍口
全縣其他六個鄉鎮(街道)都有 “龍潭”的水源地名稱。
以石刻、石壁為名的有九龍壁,九龍吐珠,雙龍吐水,龍鳳呈祥。
以龍泉楹聯文化長廊壁畫為題材的有青龍畫,龍求鳳畫,雙龍戲水,龍鳳配等等。
其實龍泉文化廣場中的紅石“水簾門”----“ 和諧易門”也是別具匠心的龍門。
和諧易門
考古發現,十街鄉腳家店恐龍化石群,不僅數量多,且保存較好,是雲南省僅次於祿豐的第二個恐龍化石重要分布區。1974年修建公路時曾挖出上百具的恐龍化石,1987年2月,再次發現。
1987年8月,雲南省博物館研究員張永興及市、縣有關領導組成調研組現場進行考證認定,腳家店恐龍群生活在一億五千萬年前的晚侏羅紀。是當今世界上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足以說明我們易門是“龍”的故鄉。
易門縣十街鄉腳家店出土的恐龍化石
龍泉大寺,位於易門縣城西3公裏的大龍泉。龍泉大寺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據《續修易門縣誌》卷之七·風俗誌記載:“二月二日,軍民備牲醴,官詣大龍泉祭祀、宴會、演劇。現存大寺為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所建。整個大寺建築群占地933.13平方米。現為“龍泉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點之一。
2001年8月3日,易政發[2001]24號文件《易門縣人民政府關於將靜樂庵、龍泉大寺等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決定》,龍泉大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
2001年9月3日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政發[2001]120號文件《關於增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龍泉大寺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
龍泉大寺
古人雲,神龍見首不見尾。平時不註意,不走到面前是不知道這就是龍隱寺。為繼承和弘揚中華佛教文化,改善公園龍泉大寺佛教活動場所,2001年,由易門民間集資建成。龍隱寺是易門境內最大的廟宇,仿佛龍身隱藏在綠色的大森林裏,默默地為人們祈福,是公園一道特色的景觀。
龍隱寺
易門縣大龍口戲臺,戲臺立柱上象活生生的祥龍仿佛要騰空而起飛入天空,正面背景二龍戲珠活靈活現的嬉戲壁畫,為舞臺表演增添了許多遐想和色彩。每年農歷二月二,都會邀請雲南省或玉溪市滇劇院到易門在此連演三天的經典滇劇,人們都要放下手中的各種活計,與來自昆明、安寧、楚雄等地的遊客和數萬群眾歡聚在一起,看大戲、觀民俗、沐春光、賞美景、品美食,歡度“二月二”。
大龍口戲臺
距離大龍口數十米遠龍泉公園大門右邊也有一小的出水口,取名為鍶泉,是從地下深層巖石縫隙中循環湧出龍頭,水質特別好,經國家礦產水資源部門檢測,含許多微量元素,達到國際天然礦泉水的標準。是雲南省有名的“天成”、“雲南山泉”和“滇溪山泉”品牌礦泉水和“大龍口高粱酒”的水源地。
醇香泉閣
龍鍶泉水
龍鍶泉水清澈甘甜
北京的北海九龍壁,大家都知道,聞名中外。
而易門的九龍壁,高約2米,寬約20多米,石刻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也是龍泉河上最為有名的景觀之一,氣勢磅礴,構思創意工藝令人驚嘆。相傳,龍王爺晚年才得子,且一胞九子。九條龍九種顏色,九種能耐,九種性格。當你面臨九龍壁石,你不能不被它的壯觀震撼心魄,那似有似無的身影,那若隱若現的龍骨,活靈活現,那跌宕起伏的波濤,那飄浮不定的雲朵……無不向人展示著九龍壁的古老與神幻。到底有幾條龍?大家去數數。
喜愛書法的筆友,還可以在石壁兩端觀摩、欣賞各種各樣“龍”字的書法字體。
九龍石壁
用石刻藝術表現龍的形式在龍泉河畔還有“九龍吐珠”、“二龍戲珠”、 “龍鳳呈祥”,石刻技藝精湛,龍的形象活靈活現。
圓形龍潭東面出水口處,龍王爺的九子均勻分成舉著高昂的龍頭,不停的吐水。
九龍吐水
二龍戲珠
龍鳳呈祥
龍泉楹聯文化長廊梁、柱、壁、頂繪滿五彩斑斕各種各樣的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裝飾美術形式——壁畫和楹聯。其中有許多龍的題材,繪畫精美、生動、形象富有想象,給人與無限的遐想。
青龍壁畫
雙龍戲珠壁畫
鳳凰雙飛壁畫,鳳凰是雌雄的總稱,雄為鳳,雌為凰,將兩只比翼雙飛的鳳凰畫於壁上,寓意夫妻同心、同心協力。
鳳凰雙飛壁畫
龍鳳呈祥壁畫,龍鳳圖騰自古就受人們的推崇,古代有龍鳳配,當今也有龍鳳結合的各種飾品,特別是婚嫁時,這類吉祥物顯得尤為重要,寓意喜結良緣,有緣人總成眷屬
龍鳳呈祥壁畫
長廊雙層牌坊 龍泉楹聯文化長廊的長廊牌坊上有雙龍戲珠圖案的牌坊有四座,雙龍戲珠圖案多得有多少數也數不清。其中雙層牌坊有兩座,單門牌坊有兩座。特別是雙層牌坊,在建築上更具特色,下層寬大可開車、行走,上層供遊人欣賞遊覽長廊和周邊風景。
筆者旅遊過的地方雖然不多,但是在雲南省內沒有見到這樣的牌坊,堪稱雲南第一長廊式大牌坊,名副其實。不想去欣賞欣賞嗎?
雙層牌坊上雙龍戲珠的圖案最多的是雙龍戲珠,就是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它的起源來自天文學中的星球運行圖,火珠是由月球演化來的。從漢代開始,雙龍戲珠便成為一種吉祥喜慶的裝飾圖紋,多用於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繡品和高貴豪華的器皿裝飾上。雙龍的形制以裝飾的面積而定,倘是長條形的,兩條龍便對稱狀地設在左右兩邊,呈行龍姿態。倘是正方形或是圓形的,兩條龍則是上下對角排列,上為降龍,下為升龍。不管是何種排列,火珠均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這裏的龍畫,數不勝數,對龍有興趣的朋友,何不去數一數呢?
長廊雙層牌坊
滇中水城,美麗龍泉河畔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共同期待著你的發揚和光大